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及保护机制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7月7期   作者:张斌 杨继武通讯作者
[导读] 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及保护机制的研究

张斌 杨继武通讯作者
(云南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大理 671000)
摘要:患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外科医师的奋斗目标,而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要求,同时能解决患者病情需要。生活、工作中喉返神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旦受损,将造成部分功能缺失,甚至可导致不可逆性呼吸困难,危及生命。该论文将对RLN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中的损伤因素、保护措施及意义进行综述。
引言
    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与当下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不断增强的体检意识,越来越多甲状腺疾病被诊断出来,包括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其中绝大多数需要外科手术来干预。作为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女性多于男性,作为女性人群,对于术后美观及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根据相关文献报道,现总结出5种手术路径:颈前小切口腔镜辅助入路、锁骨下入路、腋窝入路、腋窝乳晕入路、完全乳晕入路。尽管各种路径的手术Trocar位置、皮下游离的距离及面积不一样,出现的并发症也不尽相同,但其手术安全性皆旨在保护如RLN等重要神经及结构。本篇文章主要从经乳房径路来阐述致RLN的损伤因素及其术前术中的保护措施。
一 喉返神经的解剖位置
   RLN起源于迷走神经干,右侧迷走神经干分支自右锁骨下动脉前方向下、向后绕行此动脉再上行,返回颈部,形成右侧RLN;左侧迷走神经干分支自主动脉弓前方向下绕行,再延主动脉弓后方上行,返回颈部,形成左侧RLN,双侧喉返神经均走行于气管食管沟,如同树枝状分支逐渐向远端延伸,其最远端可延伸至喉部,直径达0.1-0.3cm左右,直视下见其为银灰色或者白色。通常RLN在肉眼下呈现的是蛇形样弯曲的状态,因为其缺乏张力的原因所致,其表面细小的血管网营养着RLN。由于RLN的解剖特性,左侧RLN在甲状腺手术中被损伤的可能性小于同时手术时右侧RLN的损伤,其原因就在于迷走神经进入胸腔后的分支形成了RLN,左侧的RLN直接进入胸腔,其位置相对于来说比较固定且位置较深,接近中线,多数位于甲状腺下动脉的后方,而右侧RLN的位置相对较浅,且位置偏向外侧,多数位于甲状腺下动脉的前方。RLN与甲状腺下动脉在解剖上有五种关系:①RLN通过甲状腺下动脉总干的深面,此为最常见类型;②RLN通过甲状腺下动脉分叉的深面;③RLN通过甲状腺下动脉分叉的表面;④RLN通过甲状腺下动脉总干的浅面;⑤RLN通过甲状腺下动脉分叉部位。而在五种位置关系中,RLN通过甲状腺下动脉分叉部位的RLN在手术过程中最容易受到损伤。
二 喉返神经(RLN)损伤的原因分析
   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其原因有三:其一为不显露RLN,其二为手术方式,第三为手术部位均可引起RLN 的损伤。同时,造成RLN损伤的高危因素还与甲状腺手术次数、手术切除部位、喉返神经变异等密切相关。
   RLN损伤是甲状腺手术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根据国内相关报道,其发生约0.3%-3%的永久性损伤及5%-8%的暂时性麻痹。引起RLN损伤的常见原因有:① 手术操作空间小,缺乏助手协助暴露手术视野,不能很好显露甲状腺及RLN;② 甲状腺周围血管较多,且RLN与甲状腺下动脉走形的关系复杂,若术中操作手法粗暴,出血较多,术野不清晰,易损伤到血管及神经;③ 术中频繁电凝止血,特别是处理甲状腺背面,易导致RLN热损伤,甚至切割、离断;④术后引流不畅、压迫、术后皮下组织水肿、RLN周围瘢痕组织形成等因素均可引起RLN损伤[1]。
三 喉返神经(RLN)的保护措施 
   3.1.1双侧RLN的解剖及走形  虽然大多数文献报道认为甲状腺手术中充分暴露RLN是安全的,但是RLN的全程暴露是需要非常轻柔与小心,被膜精细化操作,防止强行牵拉腺体所致神经损伤,在RLN未探查清楚前尽量减少对局部脉管结构性离断结扎等均是对RLN的重要保护措施。在保护RLN的措施中,保护供养其生长的血供是非常重要的。

在保护其血供时,先游离一侧腺体后向对侧牵拉,充分暴露甲状腺中极下的气管食管沟,在其附近寻找RLN,向上沿着Berry韧带游离以减少RLN的游离长度,减少对周围营养血管的损伤;为避免损伤RLN主干及其分支,术者应于RLN入喉处开始寻找,因通常情况下,该位置比较固定,术中避免大束支结扎;RLN在甲状腺下动脉交叉处上行,因较为游离,走行长,所以在处理甲状腺下动脉时,应注意保护。
  3.1.2 电刀等器械使用技术的提高  随着技术的提高,电切、电凝使用广泛、频繁,但在处理血管时尽量减少电切、电凝的使用频率,应使用超声刀、双极电凝来凝断,避免使用吸引器刮吸,从而引起RLN水肿等钝性损伤。
  3.2 术中神经监测
   随着现代外科的快速发展及进步,越来越先进的医疗设备被运用到手术中,腔镜下甲状腺手术中保护RLN有效手段之一是IONM,可以对RLN进行定位。根据既往Kaudol 等报道中,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使用IONM,术后出现一过性和永久性RLN麻痹均为1.29%,Tan等报道的腔镜甲状腺术后一过性RLN麻痹发生率为3.6%[2]。
四 讨论
   我们认为,随着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开展与应用,因其不仅能完成多数甲状腺疾病的规范治疗,又能满足绝大多数患者对于美的追求,特别是对美的要求较高的年轻女性,使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国内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甲状腺切除术后出现RLN损伤的比率为0.3%~9.4%,若为一侧RLN损伤,术后病人多表现为声音嘶哑,当两侧RLN同时损伤时,病人常出现失音或窒息[3]。RLN暂时性,更严重者造成永久性损伤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通过大量开放甲状腺手术的经验积累,将有利于腔镜甲状腺术中对于相关神经及血管的解剖,从而达到娴熟的手术技巧以及术中对于血管、神经的轻柔操作,有利于减少喉返神经(RLN)损伤的可能。临床上解剖显露RLN的径路包括甲状腺下动脉径路、峡部向气管食管沟径路和甲状软骨下角径路,必要时需主动全程显露RLN,以RLN为“主线”,游离并切除甲状腺,术中保持术野清晰,避免大束结扎及凝断,避免甲状腺过度牵拉,避免对结构不清的组织进行钳夹。通过扎实的解剖学基础,精细的操作及娴熟的手术技巧等,才能最大限度减少RLN一过性或永久性损伤,大大降低术后声嘶、呛咳、发声困难等风险,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使患者从中获益[4]。即使腔镜甲状腺手术因其操作空间小、术者需远距离操作、暴露困难,对术中RLN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基于当前开放手术的基础,同时随着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开展及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成熟的状态,术中对于神经、血管的损伤明显减少,术后充分引流对于神经术后功能的恢复显著提高,既能解决身体上疾病问题,又能解决心理上对于外观的要求,更能满足当下的发展,让更多患者从中获得更多福利,在重视身体健康方面,也不丢失对于外观、美的追求。
五 结论
   综上所述,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中,全程暴露RLN,并根据RLN走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在手术的时间上有所缩短,能减少其损伤概率,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及术后恢复的效果,尽可能的保全RLN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开运, 向国安, 王汉宁,等. 经腋乳和经胸乳两种途径的腔镜甲状腺手术比较[J]. 中华外科杂志, 2007, 045(023):1626-1628.
[2] 王存川, 胡友主, 杨景哥,等. 完全乳晕入路内镜甲状腺切除术1例报告[J]. 中国内镜杂志, 2009(06):670-671.
[3] 陈玲珑, 林贤平, 郑鸣. 喉返神经的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J]. 福建医药杂志, 2008, 030(001):6-8.
[4] 李健全, 刘佳, 胡荣祥,等. 喉返神经解剖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 20(2):210-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