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D技术在骨伤科手足病区的应用价值探讨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7月7期   作者:刘绪权
[导读] 探讨并分析VSD技术在骨伤科手足病区的应用价值。


刘绪权
(昭通市精神卫生中心 (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进修学习);云南昭通657000)
  【摘要】目的 探讨并分析VSD技术在骨伤科手足病区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88例骨伤科手足病区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并把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取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则予以VSD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创面愈合的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伤科手足病区患者中应用VSD技术能够缩短患者创面愈合的时间,降低感染几率,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持续封闭负压引流;骨科创面感染;康复治疗;临床疗效

 在骨伤科的治疗中,创面感染是最容易产生的并发症状之一,在感染后具有病情复杂、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影响了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若骨伤科患者感染症状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则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发展,导致全身感染,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1-2]。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骨伤科手足病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常规换药治疗和VSD技术干预,探讨并分析VSD技术在骨伤科手足病区的应用价值。现总结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88例骨科创面感染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并把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20~52岁,平均年龄(29.3±4.2)岁;上肢骨折13例,踝部骨折11例,下肢开放性骨折20例。观察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30.1±4.0)岁;上肢骨折14例,踝部骨折10例,下肢开放性骨折20例。经过筛选抽取出的所有患者都已基本了解了本次研究的所需的各项内容、指标以及研究目的,排除了具有其他严重的功能疾病的患者、视听说能力障碍者、过往病史中曾有精神病史的患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对中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予以常规换药的治疗方案。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及时予以清创处理,根据医嘱按时为患者更换药物。在用药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创面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理,一般来说多于2d内更换一次敷料。对于创面感染的患者,还需要配合抗感染治疗;对于骨伤科手足病区创口严重感染者,需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皮瓣转移术治疗的方案。
  1.2.2观察组 予以VSD技术治疗方案。在患者入院后,及时做好清创处理,并根据患者额创面情况,如面积、形状等,来修剪适当的医用治疗敷料,用于骨伤科手足病区患者的创口敷盖中。中度以上的感染患者,在创面清洗的过程中需采用万古霉素等抗菌药物,在保证创口处于封闭状态后,同时配合VSD技术进行治疗处理。在应用VSD技术治疗7d后,护理人员需将引流管处的敷料进行病理送检,做好患者创口情况的记录,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考虑是否进行创口缝合或植皮术;若是重度感染患者,医护人员应进一步考虑患者的创口组织坏死情况,决定是否予以二次VSD技术治疗。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和治疗总有效率。其中,治疗总有效率包括:①治愈:表示患者创面在14d内愈合或能够缝合,表皮组织覆盖完好,无感染或坏死的表现;②显效:表明经治疗后患者创面变小,且表皮组织大部分愈合,且出现新生的肉芽组织,分泌物减少;③无效:患者创面受到感染,创面的皮肤组织全部坏死,未发现新生的肉芽组织,分泌物增加,创面无缩小或变大。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愈合时间 
  经不同治疗后,对照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23.7±5.4)d;观察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5.8±4.1)d,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经不同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3.6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VSD技术也称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处理浅表创面和深部引流应用的新型治疗方法[3]。在骨伤科的感染治疗中,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以常规换药为主,而在换药过程中,患者创口长时间处于密闭潮湿的环境中,不仅会导致创口复原时间过长,同时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而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和发展,目前临床在骨伤科手足病区的患者治疗中多应用VSD技术,以达到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效果[4]。在本次研究中,结果显示,经不同治疗后,观察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VSD技术具有治疗时间段、创伤小、效率高等优点,特别是对于骨伤科手足病区多次治疗不愈合者,采取VSD技术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在骨伤科手足病区患者中应用VSD技术能够降低感染几率,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红梅,曹敏.VSD负压封闭引流在缺损创面的应用及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8(59):193-194.
[2] 陈红丽. VSD负压封闭引流在骨科的应用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11(03):64-65.
[3] 霍艳红.VSD负压封闭引流系统在骨科临床应用的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 2019,10(21):224-225.
[4] 罗玲华.VSD负压封闭引流在骨科的应用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8,4(09):101-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