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顺装
(东海惠民医院;江苏连云港222300)
【摘要】目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相关文献内容进行分析,从而研究中医病因病机。方法:在文献数据库当中查找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医研究内容,对病因、病机的频次与频率等进行分析,并进行总结。结果:在常见的病因当中,主要包括体虚、痰与外寒、内因等,病机则多以阳虚、气虚、肾阳虚等较为多见。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中医病因、病机类型较多,相关人员需要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中医施治。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机;中医;病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也被称为肺心病,该病是因为人体肺部组织结构出现异常,造成肺循环阻力出现升高,进而导致右心结构发生变化并引发右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疾病[1]。目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已经成为很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最终发展结局,有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病率在6.7‰左右[2]。在这类患者的治疗中,中医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但患者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且各家认识存在差异。在此背景下,针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分析较为关键,现进行如下浅析: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此次研究主要文献来源包括《中医肺病数据库》与《现代名老中医肺部数据库》,本次研究所选的资料均来自名老中医诊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相关文献,排除掉重复出版或者重复发表的文献,排除科普类文章。
1.2方法
对所选择的文献和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建立新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文献研究数据库,数据库的内容主要包括病名、病因与病机、症候等。病因、病机的规范术语需要参考《中医大辞典》的相关内容,对病因、病机名称进行规范确定,证素的规范化提取需要参考《证素辨证学》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1.3观察指标
对数据库中提取内容进行总结,并对病因、病机等进行相关的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在对数据库的内容进行分析后,病因出现频率超过10%的包括体虚、痰、瘀、内因与六淫外感等。而在病机方面,出现频率超过10%的病机主要包括气虚、阳虚、肾阳虚与痰浊阻肺、痰热壅肺。
3 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目前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患病后,病情容易出现反复性发作,且症状在急性期内会明显加重[3]。在中医学当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被归入“喘证”、“肺胀”、“水肿”等范畴当中,患者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咳痰、咳喘、胸闷、水肿与心悸等。针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研究,中医认为患者的病因和病机较为复杂,且临床研究的观点不一。有研究认为患者的发病原因是内外合邪,发病基础为气阴两虚,而病理改变则是痰瘀阻络。也有研究认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发病,为多种慢性肺部疾病发展到后期转归形成,患者的病因为久病肺虚,患者症状反复发作,出现反复感邪的情况,造成病情出现加重,病理性质则是由于气虚、气阴两虚发展为阳虚。中医内科常见病指南当中认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病机、病因,多因为患者年老体弱、肺部与脾肾的功能出现下降,或者因为久病不愈而出现正气亏损。在患者的缓解期内,主要表现为虚,而在患者发作期内,则表现为实。“虚”的病位主要在肺部,并且会涉及患者的脾脏、肾脏与心脏,“实”则主要体现在气滞、痰浊等方面,患者病情发展到了晚期阶段的时候,容易出现喘脱情况。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病位主要在于肺部和心脏,且会影响患者的脾脏、肝脏与肾脏、心神等,患者的病机主要是本虚标实,其中,肺部、肾脏、脾脏与心脏亏虚为本,而痰浊、血瘀互结为标,两者之间互为因果关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病变,首先发生在肺部,之后会逐渐影响脾脏与肾脏,到了后期,病情会影响心脏。而外邪多是从患者的口鼻等入侵,首先侵犯肺部,这会导致肺气宣降出现障碍,进而导致肺气上逆,即为咳,宣降失常则为喘。之后,患者肺部症状会波及脾脏,出现脾肺两虚的情况,体内出现水湿不化,进而聚为痰饮。如果患者痰气长期阻滞在心脉部位,就会出现心悸症状,而肺为气主,肾为气根,如果肺部与肾脏的功能出现失常,患者的气喘症状就会持续加重,进而出现呼吸困续的情况。对于人体而言,肾阴与肾阳是五脏阴阳的根本,如果患者出现肾阳不振的症状,容易导致心肾阳衰的情况,患者会出现喘脱等危险症候。
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因疫毒与肝气郁滞等在此前的研究中相对少有提及。疫毒容易出现大范围流行,侵入人体后会引发疾病,虽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自身不存在任何传染性,但是患者的病情容易出现反复发作,当外界自然环境出现变化的时候,疫毒就会出现流行,从而造成患者的病情出现加重,而呼吸道感染,也是患者肺心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人体而言,体内阴阳升降,是维持气机功能正常的因素。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长期患病,肺部功能出现虚脱,肺虚这会导致体内气机升降出现异常,导致肝脏疏泄功能出现障碍,从而诱发肝气郁滞的情况。此外,肺虚也会导致“金不克木”情况,造成患者体内肝气郁结、肝气过盛,从而加重肺虚。肝脏与肺部会形成相互影响,从而导致患者的病情出现加重。因此,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容易出现肝肺同病的情况,体内气机升降出现失调,容易诱发气滞血瘀、气郁成痰的情况。
综上所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病因主要体现为体虚、痰、六淫等,病机则主要表现为气虚、阳虚、肾阳虚等,痰热壅肺与痰浊阻肺也十分常见,患者的病位主要是肺部与心脏,且脾脏、肾脏等也会受到较为明显的影响,病因病机的类型较为多样。
【参考文献】
[1]李晓宇,王振亮,张文,蔡超产,王冠.从“随脏腑之性而治”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03):1080-1083.
[2]孙琮,王士汉,张阳阳,杨兴嫕,王芳.参芪平喘颗粒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3):100-103.
[3]阮欢荣,马锦地,李建生,张攀,李庆磊,孙曙明,蔡永敏.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病因病机分析[J].中医学报,2018,33(01):37-41.
[4]阮欢荣,马锦地,李建生, 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病因病机分析[J].中医学报,2018,3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