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措施李德会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7月7期   作者:李德会
[导读] 浅谈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措施


李德会
(云县涌宝中心卫生院;云南云县675812 )
 
   【摘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目前人类最常见的眼睛疾病之一,现已波及世界各个国家,发病快,眼刺激症状重,传染性强,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以及社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了解疾病知识,掌握预防措施,才能更好的从源头进行防控。
   【关键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措施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红眼病”,主要由新型肠道病毒70型(EV70)引起的,此病于1969年在加纳爆发,之后迅速传播至世界各地,并于1971年开始传入我国上海,现已发展成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疾病,被我国定为法定丙类传染病之一,发病率高,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爆发凶猛,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该病多发于夏秋季节,主要通过水或者直接接触传播,人类对此疾病普遍易感,无年龄、性别差异,只有充分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预防此病的措施,才能切断传染途径,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防控达到良好效果。
   一、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相关疾病知识
   1、传染源
   患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人,其眼睛部分的分泌物以及泪液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传播的:患者患眼的分泌物或者泪液-手-健康人眼,或者患者患眼的分泌物或者泪液-被污染的物品-健康人眼;被患者患眼接触过的洗脸巾、衣服、被褥、脸盆等物品上都带有细菌残留,而后细菌可通过手、水等各种直接或者间接的途径进入到患者自己健康的眼睛或者其他人的眼睛中,稍不注意,疾病便会大范围传播开来。
   3、传染性特征
   (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急性的眼部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通过被患眼污染的物品或者手等进行疾病传播,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且呈现大规模的集中发病,例如在学校、家庭、工作单位中可大范围爆发流行;不论性别、年龄,人类都普遍易感。
   (2)该病多发于夏秋季节。
   (3)发病急且快,在被传染后的数小时内或者一天之内可直接疾病发作;潜伏期短,一般为十二小时到六天之内;疾病持续时间较长,在患病的第两(二)周仍有较强的传染性[2]。
   (4)该病即使治愈了,但身体免疫功能已有所损害,一不小心仍然会重复感染。
   4、临床表现
   患者可双眼同时发病也可双眼先后发病或者单眼发病,眼部刺激症状较明显,主要呈现充血、出血的特征,还可感觉到眼部有异物感存在,同时出现眼睛疼痛、流泪、畏光、分泌物增多等不良现象,少数患者可出现全身乏力、发热、肌肉酸痛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发展至眼睑、角膜等部位发生病变反应,并反复发作,同时对眼睛视力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有相关临床研究显示,也有多数患者出现了耳前淋巴结或者颌下淋巴结肿大,轻压会有明显痛感;极少数患者可伴有下肢运动麻痹的症状[3]。



   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措施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主要传染源是患者的患眼分泌物,通过手指、毛巾、水等途径可携带大量病菌进而造成病菌传播,所以,预防防控主要在于个人的卫生方面,其次还包括公共场所的卫生方面。
   1、个人卫生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要注意搞好个人卫生,尤其是要注意手部的清洁,避免用脏手揉搓眼睛,做到勤洗手、少揉眼;手指的指甲也会携带大量病菌,要注意勤剪指甲。在家庭生活中,要使毛巾、脸盆、手帕等生活用品分开单独使用,拒绝公用密切接触,毛巾、手帕等使用完毕之后要洗干净后再进行晾晒,洗脸使用流水,拒绝采用集体滴眼药水的方式。外出时要注意不使用他人或者公共场所的手帕、毛巾等。
   在共同生活中,由于疾病的传染性较强,一人感染可造成全家感染,所以对患者要进行更为严格的预防管控,防止疾病在家庭生活中大规模传播,患者的洗漱用品要严格隔离使用,并且每日都要进行消毒,与患者密切接触后也要进行手部消毒;当自身出现明显的眼部不适症状时,要及时就医治疗,并要注意隔离;患者自身也要提高公共责任心,患病期间自觉避免进入游泳池、大澡堂、图书馆等公共场所或者外出参加公共学习、工作活动。
   2、公共场所卫生
   在“红眼病”的爆发流行期间,游泳池、大澡堂等公共场所应及时停止开放,对公共使用的脸盆和毛巾等都要进行严格消毒;车站、机场、地铁等重要场所要严格监控,对患有疾病的患者采取隔离措施;医院更要注意疾病的预防管控,禁止集体性滴眼药水,避免交叉感染,眼科部门要注意消毒医用器械、设备等,眼科医师在检查完每一个病人时都要进行手部彻底消毒,防止出现医患感染,造成医疗环境的不稳定。除此之外,即使疾病没有爆发流行,日常中也要重视公共场所的卫生,加强对游泳池、浴池、理发店、酒店的卫生监督管理。
   3、其他预防措施
   由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因此要重视疫情报告,若发现有临床病例时,要及时上报卫生防疫部门,并做好相应的预防防控措施,建立健全疫情防控的预警机制,早发现、早隔离,及时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疾病蔓延。
   三、结语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一直以来都是影响较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对此病加强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在落实具体预防措施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广大社会群众加强疾病相关知识普及程度,充分提高人们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认知水平,充分建立健全传染性疾病的防控预警机制和预防措施[4],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早痊愈,充分保护广大社会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时也要加强社会群众的公共责任心,使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落实到每个人的肩上,共同努力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岳艳芳,岳艳芬,魏艳.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护理指导和预防[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6(12):324-325.
   [2] 王君君,赵锦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临床表现及病毒学检测[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7.9(03):109-110.
   [3] 徐六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临床特点及预防[J].中国临床医学.2017.10(03):396-397.
   [4] 阎启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8.2(07):154-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