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长沙湘雅路过江通道修建完成后将对地面道路及周边的路网交通产生影响。结合既有地面接线道路合理组织沿线地面交通是必要的。本文在对既有两岸接线道路交通现状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过江通道建成前后存在的交通问题,提出了两岸接线道路总体和关键交叉口节点的交通组织方案。
关键词:地面道路;交通组织;交叉口
0 引言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用地在湘江两岸展开,过江交通流必将进一步加大,而且市区的湘江岸线进一步拉长,必须增建跨湘江通道,构筑湘江两岸通畅的交通络体系,避免湘江成为长沙市建设发展的障碍与“瓶颈”。在桐梓坡至湘雅路建设一条过江通道意义重大。
1项目概述
本项目河西地面道路西起北岳华路与桐梓坡路交叉口,沿现状桐梓坡路路线向东分别与银盆南路、湘岳路、潇湘大道交叉,并下穿湘江,东接现状湘雅路,沿现状湘雅路路线向东与湘江大道、黄兴北路、蔡锷北路交叉,终于芙蓉北路交叉口。接线地面道路为城市主干路,规划路幅宽46m,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50km/h,地面道路主线全长2.78km。
2整体交通组织
1)河西段交通组织
.png)
本项目河西部分施工范围为桐梓坡路(北岳华路—潇湘大道)段及湘岳路和银双路的部分改造。北岳华路以东约300m设置隧道主线出入口,银盆南路以东约60m设置隧道匝道入口,银双路—湘岳北路交叉口以东约50m设置隧道匝道出口。
2)河东段交通组织
.png)
本项目河东部分施工范围为湘雅路(湘江大道—芙蓉北路)段。黄兴北路以西约60m设置隧道匝道出入口,黄兴北路以东约50m设置隧道主线入口,蔡锷北路以东约50m设置隧道主线出口。
3关键节点交通组织
由于本项目位于城区腹部,河西部分道路开发程度较低,河东部分道路两厢开发较为成熟,现状道路有岳华路、银盆南路、湘岳路、银双路、潇湘大道、湘江大道、黄兴北路、蔡锷北路和芙蓉大道,其余均为规划道路。本项目规划路幅46m,根据现有城市规划及道路现状,各处道路交叉均采用平面交叉的形式。
1)桐梓坡路—北岳华路交叉口
.png)
桐梓坡路—北岳华路交叉口现状图 桐梓坡路—北岳华路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图
现状北岳华路未按规划实施,交叉口组织形式为由北向南单向双车道,路中不隔离,道路总宽15m,车行道宽10m。由于北岳华路距湘雅路隧道主线出口仅300m,受隧道车流冲击较大,北岳华路西侧为湘雅附三医院,为了保证桐梓坡路顺畅,建议将北岳华路改为由南往北单向三车道,路中隔离,只允许车辆右转进入北岳华路,起到提前分流隧道内过江往北方向的车流、减小桐梓坡路交通压力的作用。
2)桐梓坡路—银盆南路交叉口
.png)
桐梓坡路—银盆南路交叉口现状图 桐梓坡路—银盆南路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图
现状银盆南路未按规划实施,北侧宽度25m,南侧宽23m,均为双向六车道。桐梓坡路在交叉口渠化为双向八车道,其中银盆南路交叉口以东设置了进隧道的匝道,方便银盆南路车辆的出行需求,允许自西向东、自南向东、自北向东三个方向的车流进入隧道入口匝道。
3)桐梓坡路—湘岳路交叉口
.png)
.png)
桐梓坡路-湘岳路交叉口现状图 桐梓坡路—湘岳路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图
现状湘岳路基本按规划实施,北侧湘岳路为双向六车道,路幅宽度32m,南侧湘岳路为双向2车道,路幅宽度16m。推荐方案过江通道河东往河西方向在与湘岳路相交处设置右转匝道(D匝道),D匝道与湘岳路平行,并在银双路交叉口右转接地面,并入银双路,通过银双路与潇湘大道实现交通转换。
4)桐梓坡路—潇湘大道交叉口
.png)
桐梓坡路—潇湘大道交叉口现状图 桐梓坡路—潇湘大道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图
现状潇湘大道基本按规划实施,双向八车道,交叉口处拓宽为双向十车道,道路宽度43.5m。该段桐梓坡路路幅较宽,设置为双向8车道,交叉口拓宽为双向10车道,设置3个左转车道+2个右转车道的形式。由于银双路匝道将河东往河西方向的车流引入潇湘大道,通过潇湘大道实现与周边片区的交通转换,因此在潇湘大道由北往南方向设置了一个右转车道,方便银双路匝道出来的车辆进入桐梓坡路。潇湘大道由南往北方向维持现状,设置了1个左转车道。
5)湘雅路—湘江大道交叉口
.png)
湘雅路—湘江大道交叉口现状图 湘雅路—湘江大道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图
现状湘江大道基本按规划实施,双向10车道,交叉口处拓宽为双向12车道,道路宽度55.5m。该段湘雅路路幅受北侧华天宾馆影响,主线设置为双向6车道,交叉口拓宽为双向8车道,设置3个左转车道+1个右转车道的形式。湘江大道由北往南方向道路右侧设置有两个公交快速专用道,因此对湘江大道由北往南方向设置了一个左转加掉头车道,并在公交专用道设置了一个左转车道,方便湘江大道进出湘雅路的需要。
6)湘雅路—黄兴北路交叉口
.png)
湘雅路—黄兴北路交叉口现状图 湘雅路—黄兴北路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图
现状黄兴北路基本按规划实施,南侧黄兴北路为双向6车道,交叉口处拓宽为双向9车道,道路宽度43.5m,北侧黄兴北路为双向6车道,交叉口处拓宽为双向10车道,道路宽度38.5m
在黄兴北路交叉口以西设置有隧道匝道的一对出入口,匝道出入口均为单车道,隧道出口车道与主线车辆之间用护栏隔离,隧道车道设置为只能右转,湘雅路西往东主线车辆只允许直行和左转,主线右转车辆在隧道敞口段之前提前进入辅道,辅道车道只准右转。
7)湘雅路—蔡锷北路交叉口
.png)
湘雅路—蔡锷北路交叉口现状图 湘雅路—蔡锷北路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图
现状蔡锷路未按规划实施,且南蔡锷路两侧及北蔡锷路均为成熟街区,若完全按规划实施改造,存在大量重大建筑拆迁,将严重影响本项目的实施,因此尽量维持蔡锷路原状,暂不实施蔡锷路北延。在蔡锷北路交叉口以西设置有隧道主线入口,蔡锷北路交叉口以东设置有隧道主线出口,隧道主线出入口车道均为双车道,由于蔡锷北路现状为双向3车道,因此设置了一个左转和一个右转车道,方便蔡锷北路车辆进入隧道。
8)湘雅路—芙蓉北路交叉口
.png)
.png)
湘雅路—芙蓉北路交叉口现状图 湘雅路—芙蓉北路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图
湘雅路路口出隧道交通与地面交通采用栏杆隔离,形成主辅路分离,隧道与地面进口道均设置4个车道,分别为1左转+2直行+1右转,路口建议设置两组红绿灯,出隧道车辆与地面交通互不影响,无交织,对该路口的交通影响较小。(后期可根据既有交通情况,将中央绿化带压缩进口道拓展出一个车道。)湘雅医院车辆驶入湘雅路汇入地面道路交通,同受信号灯控制
4 结论:
目前长沙市部分隧道出入口交通组织混乱,如何在隧道接地点与地面道路合理衔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长沙湘雅路过江通道修建后,结合既有道路现状,着重分析了沿线整体交通组织及各交叉口关键节点交通组织,为后续的沿线隧道出口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道路隧道出入口多级疏解的应用分析[J]. 金兆丰.地下工程与隧道 . 2010(01)
[2]城市隧道交通疏解与可靠性协同研究[D]. 高进.华中科技大学 2015
[3]南京长江隧道与扬子江隧道工程技术对比[J]. 曲明玉. 中国建材科技. 2016(04)
[4] 浅谈城市交叉口下穿隧道设计[J]. 庄代文,彭洪.四川建筑 .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