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农田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李爱云
[导读] 摘要:作为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基础性设施,农田水利工程不管是在设计建设以及管理方面都需要得到优化改进,要充分意识到防洪抗旱工作的重要性,深入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措施,提升农田水利防洪抗旱水平,为农业发展提供动力。
        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政府  山东省肥城市  271613
        摘要:作为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基础性设施,农田水利工程不管是在设计建设以及管理方面都需要得到优化改进,要充分意识到防洪抗旱工作的重要性,深入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措施,提升农田水利防洪抗旱水平,为农业发展提供动力。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农田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田水利;防洪抗旱;作用
        引言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运用水利、农业等技术措施对农田进行全方位治理,改善因为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农田生产能力,将农田建设成为设施配套、高产稳产、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农田。
        一、农田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
        (一)减少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地区分布广泛。由于不同地区受到的自然条件的不同,导致可能因为水资源分布不均而造成的自然灾害,其中洪涝灾害、干旱等对农业影响比较大,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为了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带来的影响,我国在农田水利工程方面不断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可以在洪涝、干旱等状态下,能够蓄水、疏导洪水、蓄水灌溉农作物等,减少因为干旱洪涝的危害。
        (二)调节水量的空间分布
        建设农田水利工程能够把相对集中在湖泊、河流以及河道中的水资源输送到很远的农田中,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建设农田水利工程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异地运输,能够充分满足干旱地区的用水需求,农作物生长以及牲畜的用水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起到了稳定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三)调配水资源、节约水资源
        农田水利工程的日常运营需要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对于一些地区降水量比较多,地区性应用却比较少,因此可以将这些多余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逐步将水资源调配到欠缺的地区。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来说,水资源的调配是农田水利工程日常运行管理的关键,必须要按照国家区域性水资源的调配要求,逐步实现区域范围内水资源的合理调配,逐步实现旱涝灾害的逐步调整,促进我国农业的良好发展。
        二、当下我国农田水利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
        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来说,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能够以统一的目标,规划农业水利项目,规定具体节水、保水、灌溉等技术的实施。然而由于农田水利技术的规模小、投资少、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监管,因此缺乏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工程的重新建设、维修管理、系统规划都严重的不足。尤其是和大型水利工程相比,无法获得有效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由于农田水利工程的利润和效益较小,因此,难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建立。
        (二)基础设备相较落后
        要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完善农田水利相关的设施。对农作物进行灌溉以及在发生洪涝情况下及时排涝是农田水利工程以及相关设备的主要功能。近年来,我国虽然越来越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逐渐意识到抗旱设备、排涝设备以及灌溉设备维护保养的重要性,并逐年加大资金投入,但是由于我国这些基础设备大多在20世纪后期建立,好多已经出现了老化情况,难以满足现代化社会的农业生产需求。此外,由于农田水利基础设备工作年限较长,相关设施不完善,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三)质量控制因素过多
        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因素,结合了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技术操作水平等。质量控制因素十分复杂,尤其是对于地质环境、气候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山脉、河流、气候都会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因此,对于建设过程中的质量影响,存在较大的干预。
        三、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宣传农田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
        对于不同的农田水利工程,都要逐步发挥出防汛抗旱的重要作用。作为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部门,需要提升宣传的力度,逐步引起政府部门和社会的重视,实现水利管理部门日常管理针对性的提升。另外还需要从多个渠道逐步募集资金,提升对水利工程的维修管理水平。在进行日常管理的同时,必须要加大宣传的针对性,实现农田水利工程自身重要作用的展现,提升防汛抗旱中的应用针对性,减少问题的发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更好的为国家服务。
        (二)强化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
        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关系到该工程的作用发挥效果,因此,在我国的实际应用中要不断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水平。首先,相关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检查、保养力度,保证农田水利工程能够正常发挥,当出现故障问题时要及时处理,尤其是对于一些年久失修、超负荷运行的工程来说,更需要加大管理的力度,满足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的要求,要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水平和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延长使用年限。
        (三)完善管理体系
        严格的建立招标标准、职能划分,并保证建立工程的监理机制,实现设计监理。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要完善优化方案、增强节省投资的质量控制理念。要对于建设过程中的标准化,规范化,实现管理标准的统一。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要加强监控力度,对于施工环节要重点把握。采用明确的管理机制,实现整体的管理分级,并且鼓励农民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提高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奖励机制,并明确各个级别的管理内容,确定分级管理责任机制。具体管理机制的划分,如图1。
       
        (四)采用渠道防渗技术
        水的输送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占有很大比重,只有做好防渗工作才能真正做到节约用水,最大程度利用水资源,保障农田能够得到灌溉。一般情况下,农田水利灌溉传输渠道多采用石块以及防渗材料进行建设,通过利用混凝土能够有效避免水分蒸发,因此会设置U型混凝土渠道来扩大水的传送容量,控制过水断面,达到提升灌溉效率的目的。还有一些地方会在砌石以及混凝土防渗板下铺设一些聚苯二烯泡沫塑料板,防水以及保湿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应对渠道冻害问题。
        (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
        管理人员是农田水利工程日常良好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农田对于水利工程的管理,必须要以管理人员为根本。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必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对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综合化培训,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实现管理人员自身专业技术的不断提升。结合不同水利工程的发展情况,引进高新技术专业管理人员,明确不同岗位的管理职责,做好针对性数据的分析,实现农田水利工程运行优化管理,更好的发挥出农田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重要作用。
        (六)实行三级检查
        想要提高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施工质量,就要在施工的各个环节做好检验工作。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一般实行三级检查制度,首先班组自检,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小组对自己实行的施工区域在施工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对于施工结果要进行自行验收和检查;其次是施工员复检,在班组自检后,施工员对该施工成果进行复检;最后是质量员终检。三级检查制度过程中,相关检查员要做好相关记录,以便现场监理工作人员进行验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背景下,农业生产方面除了要达到高质高产、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外,还要做好农田水利工程配套建设。在规划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抗旱防涝设计时,相关农业单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可实施性方案,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对抗旱防涝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何碧.农田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重要性[J].居舍,2019(29):177.
        [2]阎辉.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及优化策略[J].山西农经,2019(08):164.
        [3]孙静.浅论农田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和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9(01):393.
        [4]伍平权.农田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重要性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12):50.
        [5]郭明杰.农田水利工程充分发挥防汛抗旱作用的策略研究[J].乡村科技,2018(15):11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