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 游毅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游毅
[导读] 摘要:路基路面是公路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路能够正常使用。
        咸宁市安达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咸宁市  437100
        摘要:路基路面是公路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路能够正常使用。然而,在荷载、温度等因素的持续作用下,路基路面难免产生一些病害,这些病害轻则影响路基路面正常使用,严重时将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伤亡与经济损失。因此,研究有效的路基路面治理对策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病害;路面病害;病害治理
        公路工程作为复杂工程项目,在开展公路工程项目时,需要充分重视路基路面病害造成的影响。为了保障路基路面的坚固度以及稳定性,应全面分析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存在的病害情况,并根据具体原因制定完善的病害治理措施,有效的保障公路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1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
        1.1裂缝
        一般来说,公路工程运行几年后会发现有路面裂缝现象出现,特别是在夏季,由于气温偏高,再加上汽车行驶速度快,在路面与汽车车轮的摩擦作用下,会释放出更多的热量,使得沥青路面裂缝问题加重,甚至出现结构损坏。路面裂缝主要存在三种类型:①网状裂纹;②纵向裂纹;③横向裂纹;各自的产生机理是不同的,但是公路路基受力性能差是产生任何一种类型裂缝的原因之一。实际施工中,由于公路质量不符合要求,路基与路面的压实度不达标,再加上路面的荷载量超出承受范围,会出现明显的裂缝。
        1.2车辙
        这一问题也是非常常见的。具体体现在路面上有非常明显的车辙痕迹,严重的还存在凹陷现象。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一方面路面材料的耐高温能力不强,特别在高温的夏季,在暴晒与高温环境下,弱化了路面强度,从而产生车辙现象;另一方面,路基路面的承载能力与来自车辆的荷载力相差甚多,在无法承载的情况下就会发生沉降现象,从而出现车辙。
       
        1.3不均匀沉降
        不均匀沉降的出现,也主要是因为外界环境因素及车辆荷载的因素。针对这一问题,如果没有尽快处理,会造成路面平整度明显下降,影响车辆通行安全,甚至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除此之外,施工中设备应用、填料材料品质、压实处理工艺等也与发生路面不均匀沉降现象息息相关。
        1.4公路路面出现坑槽
        基于对大量工程实例的分析,总结出公路路面坑槽的成因主要有:1.沥青路面施工中未控制好孔隙率,该值过大时将会出现雨水深入孔隙的现象,不利于骨料与沥青的有效结合,部分情况下,甚至出现沥青集料与沥青彼此分离的情况,加之车辆荷载等因素的影响,最终形成坑槽。2.缺乏合理的沥青混合料配比,经施工后路面质量达不到工程标准。事实上,任何一种集料用量都要得到严格控制,一旦某一项指标未满足要求,均会出现沥青混合物强度不足的问题。
        1.5路基滑坡
        路基滑坡主要是在高陡斜坡位置的岩体与水体在自然、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沿滑动带滑动现象,其主要是路基位置边坡、路基局部自上而下的滑移。造成路基滑坡的主要原因是:(1)底层岩性、地质构造为滑坡产生提供了地质基础;(2)开挖不合理;(3)水是滑坡产生的诱导和催化剂。
        2公路路基路面质量通病的治理措施
        2.1裂缝施工处理技术
        (1)裂缝修补施工处理技术。相关公路质量监督负责人在对管辖区内公路工程进行质量检查和维护工作时,一定要对存在的公路裂缝严格审查,一旦出现小于2mm的裂缝就应该及时采取修补措施,以防止后续受到环境和外加压力的影响,导致裂缝变大。一般对于小于2mm的裂缝主要修补手段是先对裂缝表面进行清理,防止杂物混入,然后在裂缝周围不小于1mm的水泥层反复涂抹,而后在水泥层上涂抹沥青层,以防止新涂抹上的水泥受到外界侵蚀之后又重新出现裂缝。(2)裂缝填充施工处理技术。在对公路工程检查维护过程中发现大且深的裂缝需要尽早采用填充法进行裂缝修补。主要应用的填补材料为水泥、环氧树脂、橡胶混合物等。在使用填充法进行裂缝修补工作之前,首先要确定裂缝的长度与宽度,以便准备相应数量的填缝材料,随后对裂缝进行清理、固定,使用注入器将填充材料注入裂缝,确认填入的材料使裂缝完全饱和后,停止注入填充材料,使用封缝胶对缝口进行密封,待施工部位干燥,对裂缝表面进行处理。整个处理过程中为达到最好的修补效果,要保持裂缝的清洁与干燥。
        2.2车辙病害处理措施
        对于车辙这一病害,需在确定车辙产生机理的前提下,以实际的严重程度为依据确定有效的治理对策。当车辙深度在1cm左右时,可使用下列两种方法来处理:①就地热再生;②在对路面进行铣刨拉毛以后,通过薄层罩面或者是稀浆封层来处理,值得一提的是,这两种方法还属于预防性养护措施,对预防路面发生其它类型的病害也有显著的作用;当车辙较为严重时,应通过铣刨重铺来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先对旧路表面进行处理,处理的深度根据车辙深度确定,当车辙深度已经超过上面层厚度时,需要铣刨至中面层,同样,当车辙深度已经超过中面层厚度时,需要铣刨至下面层,完成铣刨处理后,重新对结构层进行铺筑。
        2.3地基沉降施工处理技术
        (1)加固公路工程本身。在公路工程表面进行加固材料的覆盖,从而改变公路工程的截面面积,使公路工程本身的承载能力提高。(2)水泥砂浆注入地基与地基土质置换。若公路工程本身的沉降问题十分严重,则需要结合实际选择向工程地基内注入水泥砂浆,实现公路工程稳定性的提高,改变公路工程沉降现状。若公路工程是由于地基土质为软土质才出现沉降问题,则需要考虑是否可以进行地基内土质置换,提高地基稳定性,从根本上解决公路工程沉降问题。
        2.4坑槽处理措施
        对于坑槽这一病害,最常用的治理方法为修补,其基本要求为:遵循圆洞方补和斜洞正补的基本原则;实际修补面积应比坑槽面积略大;修补处轮廓线需要和路面的中心线保持平行或垂直。具体修补方法根据材料与环境要求选择,主要有以下三种:冷料冷补、热料热补与热料冷补。不同方法有不同特点,适应条件也有所不同,施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宜的方法。首先,对病害范围进行调查和认证,然后进行划线与开槽,将槽内的杂物清扫干净后,均匀涂抹一层粘结沥青,再摊铺混合料,最后将其碾压密实,修整平齐。
        2.5滑坡问题解决措施
        (1)抗滑桩。抗滑桩与普通桩基相似,主要承担水平荷载,边坡工程中常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桩,能够避免滑坡的发生。在设计抗滑桩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需要注重以下要求:需要确保滑坡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抗滑桩桩身强度和稳定性应满足相关要求;桩周地基抗力和滑体变形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抗滑桩埋深、锚固深度、桩间距、桩结构尺寸、桩断面尺寸比较合理,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2)减少水对滑坡造成的危害。水是导致滑坡出现的主要因素,常用的治水方法是截水、排水和填水。(3)削方减载与填土反压。削方减载适用于上陡重下缓轻的推动式、滑坡后缘、两侧边界明显中,能够改善滑坡的稳定性,提高安全系数。(4)生态防护。相关部门需要采用植草、栽植根系发育的灌木、亚乔树种,固结表土,减少降水浸入,必要情况下需要使用框架锚索方案,在坡面网格位置培土植草。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公路工程施工或使用过程中,其路基、路面可能产生一些病害,这些病害的存在,不仅影响后续施工或正常使用,而且还会不断恶化、发展,造成更严重的损坏。因此,必须根据病害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尽可能早的使用有效对策进行治理,使路基路面始终处在良好状态。
        参考文献:
        [1]李胜奇,荣玉梅.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39(12):21-22.
        [2]王斐.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9):715.
        [3]贾云成,张远,李亚丹.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3):1191.
        [4]孙凯,吕华威.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4):128.
        [5]张智楠.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3):1349-13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