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绿源花木有限公司 河北衡水 053000
摘要:对于一座由钢筋混凝土构建起来的城市而言,拥有一块中心公共绿地是其最为宝贵的资源,它的存在对整座城市起着带动作用。随着城市近年来新的需求出现,城市绿地被人们越来越为重视,其可变化性、塑造度以及自由度使其拥有巨大的开发和利用潜力,可以利用其空间,与周边建筑物相融合,构建一座生态环保可持续的城市,还要从社会文化和市民需求来考虑,绿地能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使公共空间成为其中心系统。对其加以开发利用和保护,挖掘其内在潜质,打造21世纪新的城市目标和理念。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生态恢复;景观设计
引言
21世纪以来,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规模急速扩张,但是由于缺乏规划,所以城市生态环境也随之快速恶化。在国家倡导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今天,对城市景观顽疾进行治理,合理规划城市景观,以此实现城市景观心理、生态、美学和社会功能的和谐统一,是一种必然趋势。
1公园景观设计原则
1.1景观资源配置多样性
在公园规划与设计中,具有艺术观赏价值的景观一定是由多种植物配合完成的,一个植物在绿化设计中必须与其它植物产生共生效益,或变成丛植、花坛,或发展成植植物绿篱。在公园景观设计中,无论是哪一种设计形式,景观资源的多样性是不能随意改变的理念。景观设计规划应该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这应该是园林工作者始终不变的主题。
1.2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公园中的绿化景观所占的区域空间最大,在景观设计时,应利用好绿化景观与公园地势形态、人文历史、自然环境的优势,充分表现出“人本文化”的设计特色。在特定空间内,植物、公园公共建筑、固定植物都需要融入绿化景观设计中,促进绿化景观的人性化、立体化、健康化发展。在人文思想的影响下,现代公园绿化景观设计原则也悄然发生了改变,打破了传统的鉴赏角度,从多元文化角度体现景观设计内容,并重新定义了绿化景观在公园景观设计中的主体地位和应用价值。以人为本原则是公园开展现代绿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推行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项目的手段。
2绿色都市公园景观设计策略
2.1在景观设计中强调原生态环境的主导作用
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应充分考虑其艺术性、功能性和生态性,这三者缺一不可。无论缺少哪一项,设计出来的城市公园都会存在缺陷,尤其是生态性,若是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忽视了这一要素,过于强调公园的功能主义,导致公园与自然、文化隔绝,会让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且设计出来的城市公园缺少生命力,最终也会被淘汰。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为了“成全”功能而破坏生态的城市公园项目,为了公园的便捷性及其他方面的利益,而大肆砍伐树木,破坏原有的植被体系,或是为了“景观”效果推平原有的山地,将原有的水域用土壤填实。这些设计并不可取,这样的公园既很难做到让人赏心悦目,也很难让人身在其中感到心旷神怡。为了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也为了响应国家的环保号召,在设计城市公园景观的过程中,应尊重原生态环境的主导作用,让城市公园能够展现出一种天然的自然美,有鸟语、有花香、有虫鸣,人们身在其中,感受最真实的自然。这样的城市公园兼具功能性和生态性,是一个真正能够让人锻炼、放松、休憩的场所。
2.2城市公园景观情境的营造
(1)整体布局。
在营造城市公园氛围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可将其文化特性和自然、社会环境的特点等内容作为有效的参考依据,利用视觉上的直接感受,加强人们对景观环境的理解和感知程度,并且还能够借助间接体验或者自行创造的方式,在艺术层面实现升华,进而帮助人们在走入公园的时候快速建立丰富的情境构想。(2)园路结构。在城市公园的道路设计过程中,应对交通通行、行人游览等功能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并且在营造整体氛围情境的基础上,还应该考虑到园路对景观的构成影响和作用。从整体上来看,园路将公园分成了多个不同的区域,其构成方式上存在的差异会展现出各式各样的景观结构。所以,可借助园路来增强公园的可游览性和可观赏性,处在次要位置的园路应和主要的园路形成一个迂回结构,对公园景观起到一个很好的衬托作用,增强人们的游园体验。(3)景观视线。在公园景观视线的设计方面,应对资源进行详细地分析和配置,保证景观布置的合理性,使人们在进入公园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被重点景观所吸引。设计工作需要做到两点内容,首先是公园主要景观的展示,可以使用开门见山的手法,并利用中轴线来慢慢地引导人们的视线转移。其次是借助植被树木和建筑物对视线形成遮挡作用,在不同分区内营造出相应的氛围,使人们走到不同分区的时候能够感觉到直观的景观变化。如果公园中存在着影响情境营造的建筑或人工设施,可在合适的地方种植上树木植被起到遮挡作用。
2.3社会人文
社会人文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其内容也很丰富。低级的景观设计往往只讲究形式,忽略社会人文方面,我们不得不去思考一个问题,设计到底是为谁服务?答案只有一个:人民大众。对于景观设计这门学科而言,社会人文是探讨人与建筑环境、建筑环境与景观环境、景观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城市建筑环境景观与历史发展要素之间相互协调是社会人文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文化精神通过物质形式被渐渐传承下来,发展成为十分关键的要素,应用到设计中就是设计中的人文观。从宏观角度来看,其都是景观建筑环境大方向与小方向、大的方面与小的方面之间的联系,就其本质而言,其内部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此要对这些要素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发现,城市建筑景观环境的社会性与人文性才会被深入解读,应用到实际上的景观设计中的文脉才会被清晰地呈现出来,所以一些新的景观环境自然而然地就会因为需求的出现而被发明与创造。
2.4生态空间规划
生态空间是一个较为完善的系统,它不仅包括景观设计学相关知识,还包括其他学科领域的一些知识,最大的作用就是优化公园设计中的环境整体,实现生态环保绿色可持续的最大化。通过景观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善自然生态景观结构,倡导一种新的模式。使各个景观要素相互联系起来,整体而又统一,创造城市景观生态美学,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整体生态空间分为以下10个具体的空间形态:①草地。植被比较单一,草地作为开敞空间存在。②稀树草地。在草地的基础上多树木,但多以小型灌木搭配为主。③花海。花型种类繁多,根据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观变化采用不同种类。④农田。多为一些种植体验田,并不作为商业使用的农耕地。⑤花圃。集约型花圃用于商业,零售流于市场,观赏性不如花海。⑥乔木林。以乔木为主,整体高度较高,空间围合感较强。⑦灌木林。以灌木为主,整体高度较低,空间围合感较弱。⑧丛林。乔木和灌木混搭,植物种类丰富,观赏价值与体验价值兼具。⑨湿地。低于6m的人工或自然水域,动植物种类繁多,自然景观生态丰富。⑩湿地丛林。是比湿地更为庞大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景观的数据库。
结语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城市公园也得到大范围推广。城市公园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城市文化、特点的综合反映。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对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坚持绿色设计原则,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凸显原生态环境的主导作用及原生态环境与城市公园之间的关系,如整体关系、共生关系等,让原生态环境与城市公园融为一体,以此发挥原生态环境的价值,建设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城市公园,实现对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及对环境最大限度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周佳.浅谈园林景观中的人性化设计[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4):168-173.
[2]成国涛.铁路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3,14(28):13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