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国有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共同发展的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王磊
[导读] 摘要:政工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得以有条不紊实施的有力保证。
        鲁西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政工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得以有条不紊实施的有力保证。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要实现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的融合,促进二者共同发展,才能够更好地践行群众路线,谋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阐述政工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促进作用,并立足于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共同发展策略。
        关键词:国有企业;政工工作;企业管理;共同发展;策略
        1、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包括学习政策精神,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组织工作主要是企业党支部建设、党员会议和活动组织以及群众工作等内容。企业管理是职能部门按照企业相关规定和工作流程,对企业内的人、财、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控制,使企业内部各项工作最大限度的相互协调,确保达成既定目标,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2、政工工作对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
        对于企业管理而言,政工工作是极为重要的。现代社会的企业管理可分为硬管理以及软管理。所谓硬管理,即是根据规章制度开展企业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而软管理则是指通过对企业员工的思想教育进行科学管理,进而实现对企业的管理。采用此方法,不仅可以培养企业员工的政治理念及道德情操,同时也能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企业的运营发展。对于员工而言,只有自觉遵守企业的制度,企业的强制性管理工作才能顺利、高效开展,而管理所具备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2.1政工工作是企业与员工的纽带。企业政工师承担着企业文化建设的责任,通过政工工作,要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做到以理服人,以德服人。
        2.2政工工作有助于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历经多年沉淀而来的,是企业灵魂所在。透过企业文化折射出来的不是物质价值,而是无形的影响力,也就是企业自身所特有的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撼力。政工工作其本质在于凝聚企业人心,团结广大职工群众,它与企业文化所特有的凝聚力是相一致的,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首先,通过开展政工工作,对职工群众进行思想渗透教育,让他们对企业产生归属感,从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自愿自动的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新常态下,国有企业的干部职工受到社会思潮影响,思想日益多元化,政工工作人员必须及时把握其思想动态,疏导不良情绪,化解团队矛盾,让他们以一种积极的思想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当然,把企业文化和政工工作融合后,还可以用思想带动文化,用文化促进发展,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2.3政工工作有助于改善员工的工作状态。开展政工工作,能够把群众的思想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增强他们的思想认识,有助于把群众力量凝聚到一起,在企业内部、员工内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除此以外,在思想政治的渗透教育下,企业广大职工群众能够在思想层面达到统一,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为企业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1]。那么,在一支向心力和凝聚力雄厚的职工队伍共同努力下,相信企业也必将能够取得长久稳定、和谐的发展。
        3、企业政工工作现状分析
        3.1政工工作流于形式。部分企业没有开展日常性的政工工作,往往在上级部门检查时,为了应付任务,敷衍了事实施了形式主义的政工工作。这种流于形式、图于表面的工作为广大职工群众所厌恶,造成了政工工作不严不实的后果。
        3.2相关人员的思想观念与时代脱轨。新常态背景下,国有企业政工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受到传统观念影响,企业相关人员只关心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过于重视企业经营活动管理,忽略了政工工作的开展,导致政工工作的实质性功能作用无法发挥出来。
        3.3政工工作方法僵硬化。政工工作所涉及到的内容极为广泛,所面向的对象也涉及到多个工种,这决定了工作方法也需要灵活化[2]。

但就当前实际情况看,国有企业在开展政工工作时所使用的方法并没有因人利导,而是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目的性。这种僵硬化的工作方法未能被广大职工接受,不仅无法触动职工的心弦,引发群众的共鸣,甚至还适得其反,引发职工群众的抵触。
        4.实现国有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共同发展的策略
        4.1.加强管理建设,创新企业管理方法。
        4.1.1要深入基层,把握职工的思想脉搏。一线的职工属于基层服务人员,他们所处的工作环境最为艰难和复杂,所以存在的问题也相对较多。对于基层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势必会引发职工群体不满,而问题也会越积越深。因此,除了负责思政工作的政工人员,企业领导班子和管理人员也要深入基层,从职工群众的角度出发,了解他们存在的实质性问题,及时发现解决,把基层人员的思想矛盾扼杀在萌芽阶段,确保一线人员的积极性。当然,为了更好地把民意反映出来,管理队伍还要深入基层,广泛征集职工群众意见,通过座谈会和基层人员面对面交流,收集他们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及时把这些要求汇总上交,供领导班子参阅,更有针对性、更深入地做好职工的解疑释惑工作。
        4.1.2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广大职工的幸福指数。职工缺乏幸福指数就会工作懈怠,所以要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帮助他们重构幸福感。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投身到企业发展中去。作为一名管理者,必须考虑到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基层群众的利益,为他们制定、修改和完善与个人利益相关的制度计划,确保他们的权益不受侵害。
        4.2强化政工队伍思想政治意识。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活动的生命线,是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保证。政工人员自身政治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整项思政工作的水平。倘若内部滋生不良之风,政工人员思政意识低下,企业内部的其他人员也会受到影响,逐步降低思政意识,滋生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歪风[1]。所以,企业应立足政工队伍实际,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想层面提高队伍的思想觉悟。一方面,企业可以邀请知名学者进行高端讲座,让政工干部在头脑风暴中提高思想认识,提升政治素质,从而实现理念转变。另一方面,企业还可以定期开展形势任务教育,通过网络会议、座谈会等方式把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和当前所处的形势传达到政工队伍中,让他们找准定位,坚定信心,增强思想共识,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服务。
        4.3树立新理念,深化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
        有关部门在衡量政工工作时,往往会把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作为重要标尺之一。新时代背景下,企业相关职能人员必须解放思想,结合新时代背景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并把这种新理念渗透到日常工作中,深化对职工群众的思政教育,对他们予以积极引导。回望过去,一部分国有企业政工工作者为了“省功夫”,总是会对一些敏感性的问题进行回避和掩饰,使得企业内部的一些基层工作者未能深刻认识到思政工作的内涵。针对这一不足,政工人员应脱离传统思想的禁锢,多渠道把政策讲清,使职工群众明白道理,坚持做到敏感问题不回避、不掩饰。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政工工作也要高度重视,同时在工作期间,企业也要将管理及政工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只有这样,企业的管理效率才会得到有效的提高。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企业也要加大对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这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有效的带动。最后企业要想进行更好的发展,各部门之间也要进行合作,通过将企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进行提高,各部门的员工也能进行和谐相处,这不仅可将企业的凝聚力进行提高,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管理及政工工作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公平.浅析新时期如何实现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的共同发展[J].中文信息,2020,(1):274.
        [2]刘晓明.如何实现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的共同发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26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