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问题和对策解析 李小冬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李小冬
[导读] 摘要:建筑业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而建筑施工具有危险因素多、工期紧、机械化程度低、专业交叉性强等特点,因此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保证施工进度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身份证号码:13022619771217XXXX
        摘要:建筑业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而建筑施工具有危险因素多、工期紧、机械化程度低、专业交叉性强等特点,因此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保证施工进度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在研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策略,对提高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针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进行探究。
        关键词:施工安全;安全管理;施工过程
        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中放在首位的就是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因为就我国建筑行业目前的施工发展水平来看,建筑领域还存在着较高的风险,众多的施工工程项目中,经常会发生人员安全事故,这也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为了消除建筑工程中的安全隐患,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建筑设计院及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安全防范机制,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与管控,并提升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1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的特点
        相比其它工程建设,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施工现场危险因素多。很多建筑工程需要高空作业、露天作业,高空作业需要操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而露天作业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寒冷或酷暑均有可能对施工人员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建筑施工存在较多的危险因素。其次,工期紧,机械化程度低。在建筑行业日夜施工赶工期的现象屡见不鲜,并且很多工序必须由手工或半手工操作来完成,对施工人员的体力消耗比较大,因此疲劳工作也是诱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因开绿灯。最后,各种工种交叉进行。建筑工程结构复杂,包含多个专业,施工过程中每个专业、每道工序、每种工作内容必须严格遵循施工顺序,才能保证施工进度如期完成。因此施工过程中各工种交叉作业是建筑施工的鲜明特点,必须采用科学化的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责任。
        2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
        在针对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的制度调查过程中发现,相应的制度体系并不是很完善,在制度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安全管理不合理之处,并且在针对制度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实际的可操作性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许多制度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流于表面。安全管理制度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制约着整个建筑施工过程的管理效益。
        2.2安全管理中人员存在着问题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一方面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存在着安全意识淡薄的现象,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其安全意识存在的缺陷,可能导致其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忽视一些可能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安全管理人员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存在着一定的侥幸心理,对于自身的责任没有很清晰的认识,并且在管理的过程中对工作的负责任程度也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效率和水平。
        2.3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存在欠缺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整个建筑施工场所的安全管理的水平不高。现场安全管理的水平影响着整个建筑施工的进行,对于安全管理水平高的施工工地来说,其安全管理制度较为完善,整个施工过程井然有序。而对于现场管理不健全的施工工地来说,就会使得安全管理工作变得随意松散,让施工现场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使得整个施工过程都处在一个不安全的状态中。
        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优化措施
        3.1为保证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的全面推行
        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健全现有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并积极促进制度的落地与实施,通过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来提升工程的安全系数。

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让工程中的每一个人都清楚的知道自己所拥有的权与责,最好是实行安全责任制,让每一个部门都培养出较好的责任心和安全生产的意识。第二就是可以建立专门管理安全的服务小组,指派专门的负责人来贯彻执行制定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在施工项目中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宣传,以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的形式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同时可以作为部门与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保证部门间沟通的畅通。
        3.2实施安全教育,培养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我国针对建筑行业专门设立了相应的管理办法,要求建筑企业与施工单位必须对施工队伍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以及设备操作技能培训,企业要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就需要做好安全教育,全方面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实际操作技能。当所有的施工人员都有了较强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技能,能有效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人员都是农民工,安全知识和安全防护意识都相对薄弱,建筑企业在工程施工之前应该对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除了理论上的安全知识,还需要专门开设施工中所用机械设备的操作技能的培训,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知识,并且了解如何安全操作机械设备,工作中要定期开展安全技术培训与考核。
        3.3加大安全施工生产投入
        从施工单位的经济角度出发,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就能保证工程项目的如期交付,才能降低企业的机会成本,缩减开支,从而保证企业的经济收益。安全生产是需要投入一定资金的,除了通过驾驭培训的方式,还需要有高质量的安全防护设施作为后盾,因此要确保施工的安全,就需要加大安全施工生产投入,确保这部分款项都用在了购买安全设备上,而不是用在其他地方。
        3.4增强执法程度和监督,防止不规范使用而产生安全问题
        现在的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较高,一部分原因是监督方与的监督与管理工作没落到实处,如果想减少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就要增强执法程度和监督力度。施工前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流程与技术做相应的指导,保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防止因操作和使用设备不规范而产生安全问题。
        3.5完善安全防护设施
        安全防护设施是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安全生产和作业的保障,要优化企业的安全管理机制,就需要完善施工单位的安全防护设施。适当加大购买设施资金的投入,选择优质的、符合安全标准的防护用品,从硬件设施的使用上减少事故的发生。同时要加强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意识,了解机械设备的正确使用的重要性,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来提升施工安全的管理水平。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转变管理观念,对施工现场的任何设备都要切实做好安全检查,可以采用定期检查的方式,检查施工现场的硬件设备,做到“未雨绸缪”,提前做好防控措施。
        3.6定期保养设备,安全管理施工机械设备
        建筑施工过程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所以施工现场机械设施设备的管理与保养也非常重要,要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就要定期做好保养与检修,消除设备给施工人员带来的安全隐患。对于设备的管理,处理定期检查之外,还要做好保养工作。
        结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效益,更是能够保证相关施工人员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建筑施工过程,促进整个建筑过程在安全管理的范围下有效进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在建筑施工管理的过程中,要以安全管理为导向进行相关的操作,才能促进建筑施工现场的稳定和和谐。
        参考文献:
        [1]朱涛.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要点及措施[J].建材与装饰饰,2019(14):149~150.
        [2]安建东.简析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5):208.
        [3]袁承发.论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工作[J].湖南安全与防灾,2019(5):4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