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后浇带技术的应用探讨 任伟娜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任伟娜
[导读]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加快了发展步伐,为了增加我国施工方面的技术含量,优化后浇筑的实际应用,需要对其技术应用进行深入探讨,进而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后浇带的作用效果,保证建筑的质量。
        身份证:13050319890525xxxx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加快了发展步伐,为了增加我国施工方面的技术含量,优化后浇筑的实际应用,需要对其技术应用进行深入探讨,进而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后浇带的作用效果,保证建筑的质量。本文就对建筑施工后浇带技术的应用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技术;应用
        1、后浇带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功能及作用
        1.1降低温度对混凝土结构收缩程度的影响
        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建筑物的混凝土结构常常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出现裂缝。一般来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刚刚浇筑完的混凝土由于自身凝聚力的影响会出现自动收缩的情况。特别是在施工过程中受热不均匀的情况下,由于建筑物不同结构之间的温度差异较大,容易给建筑结构带来不良影响,产生十分明显的裂缝,这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项目的使用性能与外观。然而,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如果采用后浇带技术,能够有助于建筑物结构各个方向上的散热,缩小不同建筑部位之间的温度差值,提升建筑物结构的抗拉强度,使建筑物结构更好地满足混凝土结构抵抗温度形变应力的需要,整体提高建筑结构对抗温度形变的能力,降低温度对混凝土结构收缩程度的影响。
        1.2减小建筑工程的沉降差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为了有效地缓解城市人口内迁压力,增加城市空间的利用率,越来越多的城市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城市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建筑物的重力沉降问题。由于高层建筑物自重过大,这对主体建筑物地基的承载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高层建筑中有效地应用后浇带技术,能够将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和裙房在基础结构设计上实现短暂性隔开,直至整个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施工结束,再进行建筑沉降施工作业,用混凝土连接建筑物高低层,以此来规避高层建筑主体自重引发的建筑物沉降问题。
        2、后浇带技术的类型
        后浇带技术也被称为后浇缝技术,其主要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临时的具有特殊性的变形缝进行提前预留,同时该技术与结构的沉降和温度的变化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实际建筑施工中,结合具体的施工要求,对后浇带进行一段时间的保留,然后通过混凝土填充的对其进行封闭处理,从而消除伸缩缝问题,实现整体的建筑结构。在该项技术的实际应用中,根据后浇带设置的作用,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温度后浇带:这种后浇带的设置,主要作用是预防温度变化引起混凝土内部结构出现拉应力。(2)收缩后浇带:在实际的施工中,温度是影响建筑结构的主要因素,而收缩后浇带设置的主要作用就是对温度变化出现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收缩变形进行有效的控制与预防。(3)沉降后浇带: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沉降后浇带的主要设定位置为高层的主楼和地层的裙楼,其主要作用在于避免因建筑结构变化以及高度变化而出现沉降差别问题。
        3、建筑工程施工后浇带技术的探讨
        3.1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将后浇带技术应用到建筑施工中,为更好付保证施工的顺利开展与建筑的质量,需要在准备工作中投入相应的时间与精力。

首先是模板的预设,这一项工作是施工图设计环节中的需要考虑的重点内容,需要在后浇带的施工前操作完成。在应用后浇带技术之前,对建筑结构中的钢丝网、格栅灯等进行提前布置,能够充分实现网络格局的均匀性与结构的完善性,从而满足施工规范要求,提高预设模板的抗剪强度、刚度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有效防止因高低层建筑施工主体结构横向跨度大而出现沉降现象。对后浇带部分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需要使钢丝网模板两侧的压力控制力度有效提高,以免压力过大或过小对质量造成影响。对于垂直方向的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需要对振捣的时间以及频次进行严格的控制,以降低对钢筋以及钢丝网片造成的损害,同时也能够尽可能避免混凝土中水泥浆液的流失,保证浇筑混凝土的质量。
        3.2注重时间及断面形式的选择
        在建筑工程施工后浇带技术应用中,对于断面形式的选择,应当根据所有建筑工程混凝土断面设置相同的形式,从而减少受力密集所引发的建筑结构变形的问题,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提供可靠保障。实践中运用建筑工程施工后浇带技术时,需要根据其高度,确定好后浇带技术运用中的时间。具体表现为:(1)对于22层以上的建筑,应考虑沉降工序完成后的时间段,进而在该时间段中使用后浇带技术,有效应对建筑工程结构施工方面的问题;(2)对于22层以下的裙楼,在其施工过程中应先保证主体结构的正常施工,待其部分沉降后方可使用后浇带技术,促使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结构性能更加可靠,并提升后浇带技术的应用价值,使得其在建筑工程施工方面应用中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3选择适合的施工位置以及材料
        在后浇带浇筑之前,要进一步保障后浇带具有较好的浇筑效果,就必须选择合适的施工位置,从而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必须确保混凝土构件受到最小的外力。除此之外,在剪力墙施工过程中,要保证后浇带不设置于剪力墙的中部位置。一般而言,后浇带设置最佳位置应该在模板以及大梁上,从而防止因为剪力过大或者弯矩过大而造成构件压力,以进一步保证整个建筑物的最终质量。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保障后浇带的施工质量,使得建筑具备较强的强度以及稳定性,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应用的施工材料必须完全符合有关规范以及设计要求,同时尽量选择不具备收缩性的微膨胀混凝土。多数情况之下,要使后浇带强度高于连接构件的强度,就必须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使用高于后浇带两侧混凝土一个等级的补偿收缩混凝土。通过合理地对混凝土进行震荡以及配置,在满足建筑物强度以及稳定性要求的前提条件之下,尽可能地减少其坍落度,防止出现混凝土裂缝。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后浇带技术的支持下,可使相应的建筑工程施工作业开展更加高效,保持后浇带良好的应用状况,满足其性能可靠性方面的要求。因此,未来在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水平、完善现代建筑服务功能的过程中,应重视后浇带技术的高效利用,并对其作用下的建筑工程施工效果进行全面评估,从而为这类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打下基础,确保后浇带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应用中有着良好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王付良.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的相关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52):12-13.
        [2]张天.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J].居舍,2017(28):53.
        [3]宋加兴,张金缀.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17(3):221.
        [4]张双瑞.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7(2):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