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冯仕栋
[导读] 摘要:在进行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由于具有综合方面的优势(主要包括稳定性、可塑性、经济性等)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浙江金能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在进行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由于具有综合方面的优势(主要包括稳定性、可塑性、经济性等)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市政道路整体的施工质量,所以要给予足够重视。本文主要阐述市政道路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道路施工;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道路工程建设在我国的基础建设中拥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关系着我国交通体系的完善。而自市场逐渐开放以来,我国的道路工程建设发展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建设项目具有施工工期短、施工难度大、工程量大的特点,而在其中占据相当大比重的混凝土施工也关系着整个道路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必须对其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和分析,不断改进技术难点,实现建设的发展与进步。
        1 道路工程施工的难点
        首先,道路工程施工存在差异性,所谓差异性,就是指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与规划好的计划有所出入。目前来说,道路施工的工程计划和实际施工是彼此独立存在的,因为道路施工作业多数情况下属于室外作业,难免会发生一切不确定的因素和突发状况,比如恶劣的天气、土质施工较难等,都会使得原施工计划无法正常运转下去。如果施工部门无法及时与设计部门作出沟通,不仅会导致工期延误,还可能对道路的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其次,道路施工工程的复杂性。因为道路施工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将各个施工环节结合起来,才能使工程完美竣工。但是针对复杂的道路施工,其中应用到的技术相当多,致使施工过程复杂,如果其中任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体的工程项目,给施工现场造成混乱。特别是对于那些施工规模较大、施工环境复杂的道路工程,如果无法周全协调施工环节,很大程度上会加快道路工程的成本消耗速度,造成施工材料的浪费。
        2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道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2.1 材料的选择
        混凝土材料顾名思义具有混合性,它是将多种施工材料即砂石、集料和水泥进行混合形成的混合物。所以,选择混凝土原材料,也会对整个混凝土的施工结构质量产生影响,在施工选择的过程中,采购人员要选择正规的生产厂家,并根据道路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砂石等的原材料,避免因原材料质量问题而造成整个施工项目存在安全隐患。
        硅原酸的水泥是常见的道路工程混凝土施工的原材料,而砂石粒径应尽量控制在 3cm 以内,并严格把控其骨料含量,避免因砂石问题造成项目质量下降。
        2.2 严格控制配合比
        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最初环节,在此过程中,主要是要进行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的用量控制,配合比设计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道路工程中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需从以下方面加以控制:第一,科学进行初凝时间的控制,最佳的初凝时间往往在 7~8h;第二,坍落度的控制,将坍落度控制在 90~100mm;第三,含气量控制,一般要将该指标控制在1.7%以下。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需结合道路的施工标准,对市场上各种原材料的性能与质量加以对比分析,选择最佳的原材料,比如,在骨料的选择上,尤其要关注骨料的含泥量、粒径等指标。
        2.3 模板安装技术
        首先,设计师必须要根据道路工程砼施工技术要求设计出规范的、可行的、完整的施工图纸,要尽可能避免作业人员在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后,安装模板会出现晃动、不和缝等问题,造成在砼浇筑后模板出现断裂等情况。其次,技术人员应当充分考虑模板的强度和刚度,尽可能选择钢材质的圆形构建模板、选择竹子材质的复杂构建模板,这样做不仅可以弱化作业人员安装及拆卸模板的难度,还可以降低不可控因素的产生条件。最后,在正式安装模板之前,技术人员必须要选择带有强耐腐蚀性的、吸水性的基础模板,确保砼浇筑工作顺利进行。


        2.4 全面控制好混凝土的质量
        首先,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从以下方面来进行:第一,科学地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间的控制,由于混凝土浇筑需遵循分层浇筑的原则,为了保障不同浇筑层之间良好的融合效果,施工人员需在上下层凝固之前加以检查,避免横向分层情况的出现。第二,当混凝土配置好以后,严禁将其他材料加入其中,否则,添加的其他材料会影响整个混凝土混合料的性能,进而引发工程质量问题。第三,混凝土浇筑是始终坚持连续浇筑,浇筑的中断不利于道路的质量控制。其次,混凝土振捣。在混凝土振捣中,需注意以下要点:第一,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振捣次数与振捣频率的控制,严格根据工程的质量标准,确定最佳的振捣次数与频率,而施工人员的振捣需严格根据这些标准来进行,提高振捣在混凝土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及时排出混凝土内部多余的气泡。第二,振捣设备关系着振捣的有效性,需结合混凝土的具体情况与振捣施工要求,进行振捣设备地科学选择。第三,遵循分层振捣的原则,提高混凝土上下层之间的衔接效果。
        2.5 混凝土的养护
        施工人员在完成上述环节后工作中,还需进行混凝土养护工作,根据道路工程的施工规模选择土工布覆盖或者是洒水养护,为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现象,在养护工作中必须要严格控制养护时间,随后在拆除模板,在这过程中,一定要防止因为拆除不当给混凝土结构造成的蹭挂等影响,施工人员在进行拆除后,还必须要精严格,养护周期一般在 12h 以上,如果拆除模板后,发现混凝土出现缺陷后,还必须要进行清理和修补,以便从整体上全面提高混凝土压实度和平整度。
        3 市政道路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质控措施
        3.1 落实技术资源的准备工作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需要各类资源的支持,要提前做好准备。结合气候特点,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排水方案。按照材料和机械设备等的需求,进行施工前的组织,比如砂石和水泥等。施工作业环节对水电的消耗较大,要根据生产量做好准备,以免发生停工事件。开展混凝土施工前,落实图纸会审,确定采用的技术以及施工细节,保障后续作业的有序开展。准备工作落实到位,对促使混凝土施工技术价值和作用的发挥,起到了关键作用,要做好严格地把控。
        3.2 完善管理体系
        管理对项目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道路负责人员在工程施工前,一定要立足于实制定一套完善、高质量的监管制度,通过制度有效引导整个施工历程,最大限度的确保每一个环节工作目标。同时还必须要构建一套完善的施工管理体制,通过制度,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规范,最大限度的确保工程项目可以顺利有序的进行,进一步保障道路施工质量喝安全问题。
        3.3 做好质量验收环节的控制
        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管理,要注重最后环节的控制,通过质量验收实现对技术应用的全面控制。首先,要制定完善的技术应用质量验收方案,指导混凝土施工作业质控工作的落实。其次,优选适宜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落实到质量检验实践中。检测前,组织检验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其能够掌握检测技术的操作方法和规范,实现对技术应用质量和效果的把控,高效落实质量检测工作。最后,对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检测。经过质量检测后,整理存在的技术应用质量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落实到实践,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达标。
        结语
        综上所述,道路交通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枢纽,其就像人体的血脉一样,不断的交融、输送输出,所以加强对道路交通的运营和建设十分重要。混凝土技术在目前的道路建设中作用强大,其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道路工程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因此,一定要做好混凝土各环节的质量管理,以提高道路工程混凝土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马琴梅.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28):176-177.
        [2]祝倩倩,程岗.市政道路施工中的伸缩缝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风,2019(23):131.
        [3]胡时柳.道路施工中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的应用[J].中华建设,2019(8):182-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