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一局集团第五建筑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24
摘要:本文通过对永临结合技术在其他应用中的实施来进行分析与概括,从而在永临结合技术的基础上分析地下室风机永临结合施工的具体操作以及特点,并进一步探讨了地下室风机永临结合施工技术的注意事项,目的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总结来提出如何提高地下室风机永临结合施工技术的一些举措,让永临技术在地下室风机上得到持续、稳定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地下室风机;永临结合技术;施工特点
引言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倡导节俭之风的国家。虽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是社会中出现浪费的现象愈发严重,为减少这一现象出现,国家又大力推广节俭。响应着国家的号召,工程实施过程中不断想出了各种节能、节源的方法,其中永临结合技术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赞同。永临结合是某项工作是正式建筑中的一部分(属于永久性质的),同时在施工时也需要该项工作所具备的功能,为避免重复设置减小消耗,先将此项工作完成[1]。
1 地下室风机永临结合技术设计思路
超高层建筑体量大,建设周期长,结构施工后建筑湿度大,地下室尤其明显。本工程地下室为四层,在裙房封顶后地下室就要进入土建二次砌筑、机电安装阶段。对地下室如不采取临时通风措施,会使已安装完的机电设备管线在交竣工前生锈、返碱,故需设置地下室临时通风系统。参考正式通风系统,采取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的通风方式,利用正式送风机、排风机和排风排烟风管做地下室临时通风系统的设备和风管。
充分利用楼层新风管井、补风管井、楼梯间、电梯井道、车道等通道作为自然补风,采用排风、排烟管井作为地下室排风通道,在相应层的排风管井处设置排风机,通过排风机把相应区域的潮气强排于竖向排风管井。按照地下室的建筑体积和换气次数计算排风量,按照施工人员所需的最小新风量和排风补风量两者较大者确定送风量,布置通风机、风管和风口等。
2 地下室风机永临结合技术
2.1 地下室风机工作原理
地下室风机系统一般选用轴流风机或离心风机设备。对于轴流风机工作原理是当其叶轮转动时,气体会直接从进风口轴向进入叶轮,受到叶轮上叶片的推挤而使气体的能量升高,然后流入导叶[5]。导叶将偏转气流变为轴向流动,同时将气体导入扩压管,进一步将气体动能转换为压力能,最后引入工作管路。其优点是可以通过改变叶片角度或间距来控制流量增加量与减少量。
对于离心通风机工作原理是当有气体通过离心通风机时,它内部的叶片便会开始旋转,只要旋转的速度到达一个特定值便会产生离心力从而获得动能,使叶轮中心部位形成负压,促使外部气流源源不断流入内部进行补充,最终使风机能排出气体。
2.2 地下室排风机及风管用做临时通风
运用永临结合技术可以将正式地下室排风机及风管用做临时通风。
修建地下室时所需临时通风可以参考正式排风系统,采取机器排风、自然进风的方式来运用离心通风机、排风机以及排风排烟管做地下室临时通风设备。充分将各个楼层之间的管道作为自然通风进口以及排风出口。同时根据地下室建筑体积以及施工人员所需的最小通风量来确定自然通风进口和出口设置数量。
3 地下室风机永临结合施工特点
地下室风机永临结合施工时,首先要思考风机工作时采用的设备是轴流风机还是离心风机。根据设备的不同,进而参考正式通风系统,让临时风机用作地下室风机。施工时采用机器排风以及自然进风的通风方式,充分利用各楼层之间的管道比如:新风管井、补风管井、电梯井道以及车道连接而作为自然进风口。采用排风、排烟管井作为地下室排风通道,并在各楼层之间相应层设置排风机作为排风管口。一般设置各楼层的排风机是需要根据地下室的建筑面积以及换气次数来计算排风量最终决定排风机数量。同时也要考虑道在地下室施工人员每日所需的最小新风量和排风补风量。
4 地下室风机永临结合注意事项
地下室风机永临结合需要注意事项有三点。一是在参考正式通风系统用做临时通风系统时,要考虑用于通风排风的设备是轴流风机或离心风机,根据设备的不同最终各个组成部位也各不相同,同时当轴流风机或离心风机安装结束后也要考虑当它们损坏时的修理方法。二是在各个楼层及地下室之间设置的管道是否符合要求,要考虑会不会造成管道出现多余或通风和排风所需管道不够的情况,同时管道的大小、长度都是需要考虑。三是是否能确保临时风机以及临时管道可以作为永久风机及管道,用做临时风机和管道要充分考虑施工人员每日所需最小通风量以及排风量,而用做地下室风机和管道则需要考虑每楼层所需排风量,以及当发生火灾时所需排风、排烟量,根据地下室的面积来设置各楼层之间的排风机和通风机的数量。
5 结束语
合理运用永临结合技术可以减少修建时所要消耗的时间,以便及时地解决工期安排较短的项目实施计划,来确保项目实施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于地下室风机实施永临结合技术,通过参考正式的通风系统,进而对地下室风机采取机器排风、自然通风的通风方式,再利用正式送风机、排风机和排风排烟管做地下室临时通风系统设备和风管。这种技术可以减少资源浪费以及节约时间、成本。
参考文献:
[1]卢景义.浅谈工程施工中"永临结合"的应用范围[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08):1355.
[2]陶倩倩.市政道路永临结合施工工艺应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0):1345-1347.
[3]罗生宏.永临结合在超高层建筑的应用与经济效果分析[J].铁道建筑技术,2017(012):107-110.
[4]陈子龙.基于"永临结合"理念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实践与应用[C]//全国第二届品质工程论坛暨惠清高速公路绿色科技示范工程现场观摩会论文集.2019.
[5]李永德.施工用电永临结合设计方法及技术经济比较[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6(05):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