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背景下绿色街道景观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宋小叶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的基础是海绵城市的发展,海绵城市可以给居民生活带来光明的发展前景。
        中京方正(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的基础是海绵城市的发展,海绵城市可以给居民生活带来光明的发展前景。就当前的城市发展而言,有必要通过自然景观的和谐来体现整个城市的发展和生态,以促进生态环境和文明的进一步持续稳定发展。海绵城市主要以当前城市建设为主要功能,吸收和过滤水资源并合理利用,通过措施收集和处理雨水和生活污水,并将这些水资源用于市政工程和城市建设。在每个城市的公共系统中,如何缓解当前城市排水和饮用水问题,需要合理处理城市雨水和地表水,以满足“海绵城市”的理念。因此,为了落实绿色街道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必要为海绵城市的道路建设和发展提供一条新的出路。海绵城市的发展是建立在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基础上的,它为居民带来了不变的生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从整个现代城市的发展来看,有必要通过自然景观和谐地反映整个城市的生态和发展,给生态文明和环境带来不同的发展。本文分析了街道景观设计的现状,提出了海绵城市背景下街道景观设计的相关思路,希望能为业内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绿色街道;景观设计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海绵城市也在不断发展。因此,在街道景观设计中,我国许多城市都在不断努力,充分发挥海绵城市的作用,主要以当前城市建设为主要功能,通过措施收集、处理雨水和生活污水,合理利用吸收和过滤后的水资源,并在市政工作和城市建设中有效利用这些水资源。目前,城市排水和饮用水问题是每个城市公共系统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实现“海绵城市”的理念,必须对城市地表水和雨水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因此,只有为海绵城市的发展和道路建设指出一条新路,绿色街道设计的内容才能得到有效实施。
        1街道景观的概念
        完整的城市街道景观由两部分组成:本质实体和有序虚拟体。街道景观的虚拟体部分是秩序构成,主要是通过形式限定关系来构建景观场所,空间尺度、比例和距离的体现是虚拟景观秩序的构成。街道景观组织的实体内容是载体构成,其基本内容包括植被绿化、色彩材料、公共设施和城市结构,主要是指通过特定的物质元素实现景观功能。在这个过程中,街道家具和公共设施与人们的行为体验密切相关,最接近人们的尺度,也是街道丰富变化和动态体验的综合要素。从街道景观评价因素来看,与虚拟体相比,实体元素更直观,同时更符合景观实体自下而上的需求,具有选择性和多样性。
        2街道景观设计现状
        2.1混凝土不透水性的问题
        在城市生态环境发展过程中,大部分城市采用混凝土防渗材料,这导致了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雨天城市街道被严重淹没,无法有效解决。整条街道路面下陷,街道内部环境经常瘫痪。这一系列问题成为城市发展中最常见的问题。例如,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在中国的一线城市,某区居民在用水时发现水中有杂质,水生态恶化,区内水体发黑发臭,直接影响了该区的经济发展。本文以“绿色街道”改造为主,落实和强化海绵城市背景下绿色街道景观。
        为了落实海绵城市的理念,促进绿色街道的发展,我们不仅要争取一个良好的生态处理系统,而且要不断扬长避短。在绿色工程的改进中,许多国外城市将缓解雨水系统的压力。在街道建设中,将种植更多种类的绿色植被,从而增加创新。同时,深化对整个地下生态系统的处理,不仅可以渗透并不断净化滞留的雨水,还可以收集雨水。因此,在设计绿色街道景观的过程中,我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的雨水技术、策略和管理理念,从而设计出更符合我国城市雨水问题的有效措施。
        2.2生态气候条件对街道景观要素的影响
        气候条件是人类生存环境中的自然环境,直接影响着我们周围环境的更新和改造。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气候条件直接影响街道界面景观的塑造,如雨、雪、阳光、湿度和温度等,从而影响城市景观和城市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风格建筑是由于气候原因而形成的。在侧面界面元素中,建筑立面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因此它也会直接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
        例如,中国南方城市的沿街建筑增加了走廊、拱廊等外部框架,不仅有乘凉的好处,还方便了人们的户外活动,大大增加了街道空间的层次。然而,中国北方城市的大多数建筑都是以正南正北的形式排列的。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由于气候干燥寒冷,大多数建筑都用山墙来展示南北街道之间的界面,而建筑的主立面是东西向的街道,这使得街道景观在设计上与建筑的四个立面科学合理地保持一致。


        3海绵城市背景下街道景观设计的相关思路
        3.1树池的设计
        雨水收集的一个过程是海绵城市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关键的内容是树池的设计思想,它不仅可以通过树池合理地储存水资源,还可以考虑树木的健康生长。植树在优化城市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种植过程中,应有效分析树种,合理划分耐涝性差的种植区域。在建立整体树池的过程中,土壤对树木的生长和树池的建立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树池土壤的研究。此外,如果该地区是旱涝地区,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降雨量相对较大,因此有必要在土壤表面进行一层保护膜来改造土壤,这样在沙质土壤较差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树库的变化。
        3.2雨水花园的设计
        雨水花园是一种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建造的浅绿色空间,可以从建筑物或街道上吸收雨水,然后通过微生物、土壤和植物根系净化雨水,达到综合效果,使雨水能够保存地下水并渗入土壤,最终实现雨水利用设施和雨水控制的可持续发展。
        3.3口袋公园的设计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海绵口袋公园的实践案例层出不穷。城市海绵和袖珍公园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实践证明,它们可以结合起来,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从这些实际案例中可以看出,城市海绵与袖珍公园结合后,景观观赏效果和雨水储存效果非常显著,很好地完成了预设的雨水控制目标。因此,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口袋公园的海绵。
        3.4生态林荫道的设计
        最常见的绿色街道设计是生态大道,一般设置在道路的中央,不仅可以增加周围环境的美感,还可以分隔车道。大道的设计理念大多是在海绵城市的背景下处于一种密集的状态,这不仅能给绿化带带来更好的透水层,还能遮挡住游客的阳光。建造林荫大道的设计理念是在绿化带中收集水资源的最佳方案,而不仅仅是为了美观。但是,如果方案太差,将会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雨水的不断渗透。
        3.5生态绿化丰富界面景观层次
        街道总面积和植被覆盖面积的百分比是街道的绿地率。街道绿地率越高,生态效益越高,自然植物资源越丰富。在此过程中,街道绿化植物可根据草、灌、树进行排列。为了充分发挥绿地的最大生态效益,形成一定的立体种植,可以以树木为主体,将生态环境引入街道界面景观,从而丰富街道景观层次。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利用培养皿植物和一些攀缘植物增加街道侧界面的垂直绿化,并将其附着在建筑立面和结构上;(2)可添加各种天然砾石、卵石、天然材料的浅草铺筑法、各种形状的嵌草砖、机械加工透水砖等向地面摊铺材料。绿化植被可以用来结合树木、灌木、花卉和草。下层为耐阴草本植物,中间层为耐阴灌木组成的群落,群落上层为高大的树木,形成一个地被,通过这种方法创造出一个非常生态和丰富的街道空间。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海绵城市的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辅助海绵城市发展的关键是城市绿色街道。本文针对海绵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通过形式和设计内容为海绵城市街道的建设和改造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并对绿色街道景观设计、生态林荫大道和树池设计理念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总结当下街道景观存在的问题,突出未来街道绿化优化创新的独特氛围,立足项目地基础条件,构架海绵城市理论,形成适合城市发展的绿化街道景观,推动城市绿色联动,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鹏,郑兰香.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引导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建设科技.2018(02)
        [2] 张育豪,杨丰源.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江西建材.2017(09)
        [3] 赵华,陈中博.浅论绿色建筑与海绵城市的相关性和统筹建设[J].建设科技.2019(13)
        [4] 赵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水质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引导作用[J].给水排水.2017(10)
        [5] 张杨,李兵.关于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的思考[J].中国市政工程.2019(04)
        [6] 张旖倍.海绵城市体系下城市绿地系统的新要求[J].中国园艺文摘.2016(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