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思考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韦俊驰
[导读] 摘要:近年来,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农村土地的发展。
        平南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
        摘要:近年来,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农村土地的发展。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突出了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性。采取科学的整治方式,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实现新农村的建设发展目标。相关部门应当以政策为引导,明确工作的执行目标,坚持农村地区土地整治的原则,深入贯彻农村地区全域土地综合性整治。
        关键词: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思考与研究
        引言
        现阶段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虽然农村的各个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却依旧非常落后。就目前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当中逐渐出现了各种问题,如耕地数量的减少、耕地质量的降低、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等。随着振兴乡村、建设美丽乡村战略的提出,在当前的乡村当中,农村土地整治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对农村土地的有效整治,能够进一步促进农田水利的发展,完善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对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有很大帮助,它能够有效满足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要求,在新农村的建设中至关重要。所以,对美丽乡村背景下乡村土地整治所进行的研究有着重要价值,这对于我国经济的和谐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1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概述
        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主要是指根据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的科学治理理念,基于全域规划、全域设计以及全域整治等方面,进行农村地区田水林路村的综合整治,建设农田集中化、用地节约化、空间形态集约化的全新格局。与土地整治传统模式相比,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优势在于:1)可以完成土地整治的创新型转型升级任务,完成土地整治由规划管理与控制转变到空间层次的治理。2)可以解决农村地区用地的无序化与低效化等问题,促进土地利用率不断地提升。3)可以充分地满足农村地区对土地管理以及发展用地的相关要求,充分发挥出土地资源的效用,为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实施与完成、生态文明的建设以及城乡融合式发展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2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中存在的不足
        2.1土地规划不合理,扰乱农村生态环境
        受到历史规划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土地规划散乱且缺乏秩序。住宅用地管理不规范,很多村民都会在原来的宅基地基础上扩建车库等设施,部分农村还存在将房屋建设在耕地中间的情况,“想建在哪里就建在哪里”以及“想建多大就建多大”的现象在农村并不少见。不仅如此,农村土地规划情况也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农村的规划建设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过多或者侵占耕地的情况较为常见,这都严重扰乱了农村生态环境,影响到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景观建设。
        2.2农田建设混凝土化,破坏农村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资金投入力度也显著增加。为了浇灌方便,在农田水渠建设中大量使用混凝土;为了运输方便,很多农田道路也被实施硬化。农田建设混凝土化,一方面,破坏了农村生态平衡,影响了农田水循环能力,导致部分农田积水情况严重,反而增加了农业管理负担;另一方面,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在农田道路沟渠中本来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生物,蒲公英、车前草以及婆婆丁等植物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农田建设混凝土化导致植物多样性被破坏,间接影响到动物的食物来源等,最终破坏了农田生物多样性,违背了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初心。
        2.3忽视农村生态特点,无差别推进农村土地整治
        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中还存在忽视自身特点,无差别地推进整治工作的问题。南北方农村生态环境存在差异,东西部农村更是在土地规划利用效率等方面存在本质差别。忽视农村生态特点和土地整治目标的基础上推进农村的土地整治,照搬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往往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造成负面影响。


        3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思考与研究
        3.1树立“土地整治+”的理念
        就“土地整治+”来看,它主要表现为土地整治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能够有效促进城乡各类要素的有序流动。在未来开展土地整治时,必须要结合具体情况,建立起多方聚集的“土地整治+”生态圈,打造出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土地整治新格局。首先,重视对土地综合整治与农村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现代先进农业的有机结合,以此来推动我国城乡的共同发展。其次,正确了解并把握土地整治的多功能定位,从而充分体现出土地整治的多重效应,深入结合土地整治项目、生态景观、村落文化等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在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将文化、教育以及观光等各种丰富元素引入其中,构建起多种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模式,从而推动区域特色经济的增长,为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发展带来帮助。最后,还要以创新的角度,不断丰富土地整治的实施模式,激发土地整治各参与方的积极性。
        3.2确定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重点
        农村地区在组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性整治工作的过程中,政府部门以及相关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整治工作的重点,对于关键环节应当格外重视。首先,通过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工作标准,确保工作有序展开,从根本上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其次,相关部门还应当不断地优化农村地区产业布局,集约节约利用建设用地,最大程度地确保农村地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能够可持续发展。此外,相关部门还应当深入考察农村地区土地的生态环境与气候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最大限度地落实现阶段农村地区用地规划与用地管理等各项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地区用地的标准化管理。最后还应当创新与优化整治方式,增加农村地区的耕地面积以及提升土地的质量,确保农业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农村地区建设用地的使用情况,应当建立健全综合化的整治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公共基础服务设施,科学规划农村地区的结构布局,促进农村地区整体用地的可持续发展,为农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3提升工程质量,让农民有幸福感
        政府应该加强对新建社区项目的统筹规划,把好质量关,力争每个新建社区都成为示范性建设项目。无论在项目规划、设计还是施工上,都要认真落实,位使每个建设项目都能经得住时间和民众的考验。坚决不能随意压缩建筑成本,降低建筑质量。加大对新建社区入住后的管理,让农民住的高兴、住的放心、住的舒心,努力提升农民的幸福感。
        3.4确保农民的核心利益
        建立健全农民权益的科学保障机制,为农民核心利益提供有效的基础保障。保证在征收土地的相关工作中,农民的生活质量不降低,确保农民的长远发展计划没有受到影响。根据相关的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保护农民财产收益的处置权,根据农民的自主意愿组织土地房屋的登记与分配工作。分析研究土地的潜在收益与市场价格出现的变动,对于相同地区与相同物类应当实施统一化的补偿标准。保障农民生存权与发展权,改善城乡发展的差异性,加大综合整治的相关宣传工作,调动基层农民的积极主动性,使其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当中,为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群众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能够改善土地资源存在的供需矛盾,还有助于城乡统筹发展计划的实施与完成,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为提高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相关部门应当明确农村地区的优势与不足,建立健全农村全域土地整治体系,促进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段琳琼.乡村振兴背景下平原地区村庄土地整治研究——以河南省长垣县为例[D].郑州;河南大学,2019.
        [2]王磊.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反思与展望——以山东省东南地区为例[J].法制博览,2019,(2);109-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