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吾广汇矿业有限公司 新疆哈密 839303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矿产资源需求的持续增加。在以往矿山开采中,由于开采工艺的落后或环境保护意识的相对薄弱,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
引言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对于矿产资源需求是越来越大,为了更好的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矿产开采企业需要加大生产。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由于粗放的采矿方式对矿山地质环境产生了影响,不仅造成了矿产资源的浪费,还对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造成了很大影响。所以在矿产资源开采中,需要制定合理的开采计划,降低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更好的对生态系统进行保护。
1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必要性
安全,不仅仅指生产安全,还要保障地质环境安全,只有生产和地质环境都安全了,矿山企业才能做到良好、不间断的发展,才能获得经济利润,并且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矿山地质环境以矿山为核心,无论是已经进行采矿的矿山,还是准备但还没有被开发的矿山,或者是正在进行采矿的矿山,所有的矿山都以岩石圈为依托,与土壤、水资源等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不同于整体的自然环境,矿山有着相对独立的环境系统。通常情况下,矿山的地质环境较为脆弱,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地质灾害。导致矿山地质环境脆弱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在采矿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以及污水、粉尘等没有科学的处理,而是直接排出到附近的河流、土壤里,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了矿山周围的生态平衡,也对采矿的工作环境造成了不好的影响;矿山内部车间规划不合理,废石堆随意的堆砌在周围的土地上,大量的占据着土地,污染土壤,而且不合理的堆放,废石堆的边坡稳定性并不高,很容易崩塌,威胁着矿山工作人员的安全;一些矿山由于并不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采矿,很容易导致矿井突水、矿井坍塌等事故,进而引起浅层地下水枯竭或海水倒灌等现象,会严重污染水资源;而采矿剥土必然会导致水土流失,破坏地表植被,造成土地沙化,给当地带来沙尘暴等危害。以上种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都要被我们充分的重视起来,否则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做好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是目前矿山工作的重要任务。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治理措施
2.1积极转变生产理念,优化现有开采技术
矿山开采相关企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以及综合国力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其传统的开采方式弊端重重,不仅仅是开采效率低下,最重要的是其对周遭环境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害。基于此,相关企业要意识到这一点,将创新融入日常开采工作之中。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积极转变理念。创新需要基于新理念进行,企业相关负责人要积极学习绿色环保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并着手将其应用于实际的开采工作之中,从而构建一套绿色开采体系,带领企业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如此一来,便可有效缓解矿山周遭生态及地质结构被破坏的现象,同时,也为周遭人民群众提供一道安全屏障,使得企业生产作业与自然、人文相融合,长久发展;第二,积极引入新技术,积极创新技术。现代化技术相对发达,能够有效照顾到周遭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此方面生产作业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还有效提升开采效率和质量,并未参与人员的安全提供充分保障,是现代化企业的必经之路。总之,相关企业要积极转变理念,积极创新,从而为企业长久、健康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2泥石流治理
根据泥石流沟道形态、地质环境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采取工程治理措施,通过工程措施治理后,达到以下目的:①拦截泥砂,改变输水输砂条件,调节下泄量和输沙量;②利用回淤效应,稳定斜坡和沟谷,降低河床比降,减缓泥石流流速,抑制上游河段纵、横向侵蚀。
从而使沟口的岸坡基本得到保护,从根本上改变其固体物质补给与泥石流流通条件。具体治理措施如下:红沟:在红沟主沟道上下游各布设1座拦挡坝,中游支沟内布设1座拦挡坝。炭洞沟:由于下游沟道内有其他小矿山,对下游沟道的治理建议在小矿山闭坑后根据实际情况由相关责任人负责,本次仅设计对沟道上游进行治理。设计在沟道上游两支沟交汇处修筑拦挡坝1座,该处为两支沟交汇处,沟床宽约30m,在此处设坝可有效拦挡上游松散物。獐儿沟:獐儿沟位于矿区北侧,沟道上游由两支沟组成,下游沟床较宽,不利于设坝。本次在主沟道中游布设1座拦挡坝,该处为沟道拐弯处,沟床宽约20m,利于设坝。拦挡坝设计需充分满足各坝使用功能,遵循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设计拦挡坝均为中低坝,拦挡坝形式均为重力式溢流坝,拦挡坝的截面形式均为梯形,坝体均采用C25混凝土现浇结构,并在每座主沟拦挡坝下游均布设1座副坝。
2.3对于采矿作业编制的重新规划
矿山地质环境的条件主要是自然形成,同时矿藏的位置以及分布密度都会因为环境条件不同而产生差异。相关保护规定的提出、采矿权的下发虽然给予了对应企业、法人相应的扩大开采规模的权利,并且可以在允许范围内变更采矿区域以及开采方式,但是任何一种变更都需要有效的监管以及符合相关规定的方式方法,在变更之前需要向管理部门进行报备批准,这就使得采矿作业的编制问题需要重新谨慎对待。以往的乱采乱挖往往是因为无组织无纪律的散乱开采队伍为了满足小规模的矿业需求而进行的开采作业,对于周边环境的破坏十分严重。而在采取了规模化管理以及相关权利的有效审批方式之后,对应范围内的采矿作业以及组织性纪律性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按照规定的需求产量进行开采,能够保持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态共存效果,对于周边生物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也能够降到最低的程度。
2.4设定矿山治理条例
在进行矿山环境治理工作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这就需要有关部门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治理条例。例如,在部分地区,矿山经过开采后,地表会存在大面坍塌的问题,这对地表植物及周边的耕地和建筑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针对这种现象,在进行条例的制定时,要对应用哪种材料和技术进行明确规定,例如可使用覆土和矸石对破坏的地表进行恢复。矿山开采不仅会引发地面的塌陷问题,也会导致山体边坡出现失稳现象,从而引发山体滑坡或的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在进行治理条例的制定中,要重点关注这方面问题,条例中可对山体边坡的防护措施进行明确,并规定矿山企业要对开采后的山体进行治理,防治地质灾害问题的出现。矿山环境保护条例的制定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通过规范矿山的开发与治理工作内容,协调人类索取资源的需求与自然环境保护间的关系,进而,有效保护矿区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结语
对矿山开采引发和加剧的地质灾害问题分类分析,具体施策,可经济有效的实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通过分析破坏土地具体类型,采取适宜的植树种草方法可实现土地复垦。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是矿山生产的一部分,不仅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还可以有效防治区域环境恶化,改善矿区及周边的地质环境,促进生态健康发展,并对全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稳定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兴,王凌云.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J].中国矿业,2011,(8):52-55.
[2]马爱民,谢亚琼.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中几个技术问题的探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10-13.
[3]袁希平.浅谈矿山环境恢复治理[J].湖北社会学,2008,(2):178-180.
作者简介:孙伟军,身份证号码:62242119871116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