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实践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刘华亭
[导读]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中,经过漫长曲折的选择和长期实践,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
        国能集团宁夏煤业公司煤制油化工销售分公司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中,经过漫长曲折的选择和长期实践,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继承发展和中国化实践运用,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显示出强大生命力,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生动、最伟大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了马克思主义一个完美的诠释。
        关键字: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典范,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即使世界观、历史观,也是认知论、方法论;既讲是什么、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怎么干;既部署过河的问题,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
        二、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切实提高基层党建工作实效
        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政工干部,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观点,要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上下功夫。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在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当中不断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追求创新,真抓实干,切实提升基层党建工作实效。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正确政治方向,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和自觉的实际行动担好政治责任
        党的领导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没有党的领导,我们国企就没有了“根”和“魂”,国企党的领导领导什么?具体来说就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把方向,就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第一堂党课和政治必修课,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始终确保企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管大局,就是坚持议大事、抓重点,加强集体领导,落实民主集中制,依法依规科学决策。保落实,关键就是要提升党员干部的领导能力,带好员工队伍,打牢基础,凝心聚力完成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中心工作,把党中央精神和上级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二)深刻认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打铁必须自身硬。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内监督,不忘初心,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自觉抵御“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永葆我们共产党人的革命本色。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抓住“关键少数”。这就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必须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服从上级组织的各项安排和决定,坚守廉洁自律的底线,以更高标准忠诚担当。
        (三)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密切与群众血肉联系的前沿“阵地”。组织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号召力,是党组织生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以提升政治领导力为统领,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讲政治、强功能,攻弱项、补短板,重创新、求实效,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加强党内监督,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要抓住关键环节,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抓基层打基础,把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切实做到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具体工作中,我们要结合各基层党组织的实际和特点,扎实开展好星级标准化党支部创建,在规范标准的基础上开创各具特点的组织建设新局面。
        要提升基层党组织群众凝聚力,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不动摇,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不偏离,扎实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切实维护员工切实利益。作为党员,要充分发挥作用,多和员工交流谈心,了解他们所思所想,及时反映员工群众呼声,解决员工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密切与广大员工的血肉联系,使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成为员工群众无话不说、无话不谈的“知心人”。要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带头冲在前,干在前,以身体力行的自觉行动教育引导广大员工团结到一起,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合力,共同为企业生产经营、技术创新、改革发展出谋划策,使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真正成为员工群众的“主心骨”。
        总之,迈进新的伟大时代,强起来的飞跃令人振奋,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令人期待。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登高望远、居安思危,不断磨练自己,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勇往直前的奋斗姿态,顽强的意志品质,夙兴夜寐,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向上级党组织和广大员工交上一份优秀答卷。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4
        [2]梅荣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3]陶德麟,何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反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靳辉明:《马克思主义原理及其当代价值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