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发挥“职工书屋”的积极作用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张慧
[导读]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
        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新闻中心
        内容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企业应当将“职工书屋”视为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有力支撑点,使“职工书屋”成为助力企业发展的智力源泉。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  职工书屋  精神文化需求  职工文化建设
        推动建设学习大国,是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开展大学习的总动员。当前,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学习型职工势在必行。在这种情况下,国企“职工书屋”建设也就具有了非凡意义。笔者认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要摒弃传统的错误观点,充分认识“职工书屋”对繁荣企业文化、推动职工素质提升的独特作用,并树立与时俱进的工作思路,多角度推进职工书屋建设。
        一、建立“职工书屋”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并且重视对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学习规律的总结,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学习文化。
        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高新科技突飞猛进,知识创新层出不穷,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理论,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境界、一种人生追求、一种生活乐趣来认识和对待,切实做到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勤奋学习、终身学习,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一)“职工书屋”确定了读书学习既是终身课题,更是紧迫任务
        学习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也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学习者的态度、意志、情绪、形式、方法、手段等都会影响学习的质量和效率。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下,要学的东西很多,同时生活节奏加快,学习的时间减少,如果不讲求方法,就很难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一些青年职工不能说不重视学习,但效果却不够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在学习的方法上出了问题。一是不能持之以恒,生活中的琐事占用了很多时间,把读书当作两天半的热情,结果一无所获;二是不去深入研究,为读书而读书,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三是不能学以致用,没有达到巩固学习的效果。“职工书屋”为我们解决了读书方法上的问题,通过经常性地组织读书活动,促进青年职工读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撰写读书心得,引导青年职工去读书思考,形成自己的体会。
        当“职工书屋”走进企业,就为我们发出了一个信号,那就是越是市场竞争激烈、越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越要注重加强学习。当前,国家能源集团事业发展到一个高峰期,国家能源集团涉及煤、电、路、港、化等多项产业,需要我们去了解、去认识的行业太多,作为国家能源集团的新闻工作者,需要我们所学的知识太多,过去从书本学的知识远远不够实践所用到的,因此,更要加强青年职工读书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常思能力不足,常怀本领恐慌,常找学习差距,越是任务艰巨、工作繁重的时候,越要把读书学习放到首位,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在学习借鉴中找到化解企业困难的对策。
        (二)“职工书屋”为广大青年职工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需求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是大家经常看到的一句标语,每每看到都会触动我们的神经。“富二代”“官二代”还是少数人,大多数人还是平民阶层,改变命运只能靠自己,靠能力。能力来自哪里,能力来自学习与实践。所谓“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就是这个道理。为了发挥“职工书屋”的文化功能,使“职工书屋”的使用做到经常化,在国有企业中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引导青年职工读书学习,为青年职工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启青年职工智慧,激发青年职工创造力,丰富青年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近年来,为了适应广大青年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国有企业大力推进“职工书屋”“读书角”“文化沙龙”创建工作,以一线青年职工为重点服务对象,购买大量适应企业当前形势和任务的图书,为青年职工学习知识、获取信息、提高素质、丰富文化生活提供方便条件。


        (三)“职工书屋”为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证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个人的愿景包涵在组织的愿景中,只有形成共同的组织愿景,同心同德,创造团队精神,形成团队的力量,整体合力的绩效就会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在集团开展的“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中,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没有将青年职工引入自觉学习之路。而“职工书屋”的建立,书籍的多样化,特别是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年龄结构青年的知识需求,通过多渠道、多元化、开放式的互动,能有力地推动青年人读书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激发了青年的读书兴趣。
        二、切实发挥“职工书屋”的积极作用
        将“职工书屋”打造为企业的文化阵地。满足企业职工的文化需求是“职工书屋”建设的基本目标,这就要求“职工书屋”首先应将自身定位于文化阵地建设。一方面,要确保职工能够在“职工书屋”看到、学到与工作相关的文化知识,能够了解到最前沿的行业动态、市场信息等,为职工成长进步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要确保“职工书屋”能够引领健康的文化娱乐潮流,满足职工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实现用高雅的文化熏陶人、用健康的文化感染人、用积极的文化鼓舞人,使职工书屋成为宣贯企业文化、传播企业精神和价值理念的重要阵地。
        将“职工书屋”打造为企业的“信息中心”。确保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是“职工书屋”的另一项重要职能。因此,“职工书屋”建设应立足“信息集散”这一定位予以有效推进。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电子图书资源的强大优势,与临近高校、科研单位或社会图书馆实现电子资源共享,聚合各类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资源,将“职工书屋”建设成重要信息的集散地。另一方面,企业应借助各类信息系统不断提升“职工书屋”现代化管理水平,使之成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有力支撑。
        将“职工书屋”打造为企业的学习平台。助力学习型组织建设是企业“职工书屋”的核心目标所在,企业应当将“职工书屋”视为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有力支撑点,以打造一支知识型和创新型职工队伍为己任,将“职工书屋”建设成职工愿意来、来了能读、读了能用的综合学习平台。要全面整合关系企业发展的必要信息资源,帮助职工了解行业发展动向,深入领会企业发展战略,增强自我发展意识,确保职工在学习和反思中不断取得进步,使爱读书、会读书的职工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使“职工书屋”成为助力企业发展的智力源泉。
        三、关于“职工书屋”建设的几点想法
        在国有企业中,“职工书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经费投入不足,发展待慢,书屋藏书量偏少,书籍种类不足;二是形式单一,功能不完善;三是书屋管理条件缺陷、需提高管理水平;四是人员分散,借书还书循环交替较难等问题。今后在“职工书屋”建设中有几点想法:
        (一)建立“职工书屋”考核长效机制。首先,在国有企业把“职工书屋”建设作为团建考核管理的内容之一,内部建立读书学习制度,完善读书活动的激励机制,将读书与本职工作相结合,将写读书心得量化考核,有奖有罚,使青年职工感受到读书学习有实惠、有压力、有比头,切实提高青年职工的读书兴趣。
        (二)丰富充实职工书屋内容。根据青年职工的岗位、年龄、技术、需求,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购买实用、专业、通俗易懂、实实在在感兴趣的书籍。可以广泛征集青年职工的读书兴趣,实行“菜单式”配书,请青年职工“点菜”,工会、团委“买单”,扩大“职工书屋”的藏书量,切实引导读书。
        (三)创新完善“职工书屋”建设载体。 以“书屋”为中心,创新“职工书屋”活动载体,如网上书屋建设会超越空间的限制,使读书交流更新、更简便;探索开设电子书屋、创办“读书吧”等模式,激发青年职工读书求知欲;建立“漂流书屋”,拿出自己的书,建立部门流动书屋,让青年职工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是创新国有企业“职工书屋”建设的一种模式。
        社会在不断发展,时代在不断前进,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国有企业也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引领时代,加快企业文化事业发展,不断加强青年职工文化建设,进一步推进“职工书屋”建设,创新观念,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和宣传活动,构建完善的图书服务体系,培养青年职工“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积极引导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的理念。
        (作者单位: 宁煤集团新闻中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