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轨迹的表达方式研究探讨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闫亚清
[导读] 摘要:思维轨迹就是人类脑海的思想、想法等具体化的产物,人类的思维是一个抽象的动态过程,难以使用静态信息和文字对其思路进行描述,而思维轨迹的具象化和情景化等方法为各行各业的设计思维带来了契机。
        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  河南焦作  454003
        摘要:思维轨迹就是人类脑海的思想、想法等具体化的产物,人类的思维是一个抽象的动态过程,难以使用静态信息和文字对其思路进行描述,而思维轨迹的具象化和情景化等方法为各行各业的设计思维带来了契机。思维轨迹如何表达才能把一个人想法很好的表现出来,才能供他人理解,并充分利用此思维方法,解决相应的问题。因此把思维轨迹清晰明了的表达出来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思维轨迹的表达方式进行研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列出了几种表达方式。本文又总结思维轨迹表达方式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及解决方法,对思维轨迹表达方式未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引言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存联系的认识,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路是思维活动在不断推进中呈现的轨迹。它是一种有内容、有形式、有顺序、有趋向的运行轨迹。思维轨迹如何表达才能把一个人想法很好的表现出来,才能供他人理解,并充分利用此思维方法,解决相应的问题。因此把思维轨迹清晰明了的表达出来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思维轨迹的表达方式进行研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列出了几种表达方式。通过对相关论文的大量查阅及总结研究,发现思维轨迹的表达方式很多问题,本文详细阐述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思维轨迹表达方式
        (1)情景设定与对话相结合感受思维
        在教育培训中,为了受教者更好的理解、感悟、掌握知识和逻辑体系,会运用情景设定的方法和“一问一答”式来传授知识,这个过程的思维展现和变化就会是有迹可循的。美国印第安启蒙课堂上,Dubosarsky曾通过感官感觉桌子上的小鱼之间的敌意轨迹,引导学生感受动物变化融入文化主题以促进学龄前儿童的批判性思维。周国平说:“懂得了教育即生长,就清楚教育应该做什么事。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何珊珊运用师生“一问一答”式巧设矛盾冲突,让学生顺应原始思维、多向思维、超前思维、巧妙引领学生“超越”过去,学生在体验“变”与“不变”的过程中,又一次深刻体会概念本质。在顺应学生思维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必然是开放的,是真正自然生长的,学生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当前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科学、民主、积极的研究环境、学习环境 ,学生和教师一起探索让学生看到教师思维的轨迹。
        (2)运用图形和图表来展现思维的发展
        思维的发展和变化是抽象、概括的人脑意识,需要借助图示工具才能清楚地展现出来,也是促进新知从感性到理性的有效转化,让人们的思维轨迹更清晰。李艳梅提出数学“童画”是一种可视化的学习方式,通过“童画”将抽象出的典型特征用特定的示意图表示出来,可以清晰地得出指向问题解决的“思维地图”,利于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思维过程表达出来,从而解决了学生对抽象的语言描述、符号意义理解上的困难。画图法的运用应该指向“暴露科学前概念、化抽象概念为具体以及进一步明确探究任务与目标”的作用发挥。吴旻家等从空间思维上来解析李白诗歌风格的形成原因,利用空间概念对李白行程数和政治行为进行分析、比较、推理研究,通过图表法分析李白的行为空间与诗歌空间的关系。根据以往的经验,图示表达不论是从使用效果还是使用的便捷度上看,都要优于文字语言表达和模型样品展示表达,能够比较直接与方便地表达设计主体的思维。


        (3)通过实践行为记录来描述思维轨迹
        在基础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已经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项目化学习的应用。 但是,对于如何通过项目引导学习者建立学科领域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联,如何通过项目来促进学习者形成高级思维,并通过项目提高学习者解决面向未知领域的复杂问题的能力等。通过梳理思维能力的内涵,分析项目化学习实践中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以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为参考,本文还提出了思维能力培养的层次说及其能力关注要点,以及如何通过项目实践中的行为记录来描述思维能力形成的轨迹。国外学者Perkins就化石脚印的痕迹来研究时代的变迁,探索追溯第一批四足动物的足迹及起源,根据足迹的变化挑战了关于海洋向陆地过渡时代的思考。唱友宏等人从目标轨迹入手研究,通过将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联系起来对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阶段前后的活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是侦查思维的外化和表现,有助于侦查人员把握侦查的主动权,提高侦查工作效能。
        (4)探寻核心要素调整思维方向。
        思维轨迹的运用的行业多种多样,表现形式也丰富多彩,思维发展的方向性是由研究核心要素决定的。核心要素改变,思维轨迹方向也随之改变。在文学艺术方面,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上极富创造力的作家,早期作品以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为主基调,随后确立了以书写农村为主的题材模式;在《秦腔》中,贾平凹以陕西南部一个平凡的村庄为背景,为读者描绘了千百年来农民辛勤劳动的缩影。《带灯》所写的,是中国当代社会最为敏感的上访问题,尖锐地批判了当下社会的弊病。不论是内容重心的转移,还是艺术手法的创新,这两部作品都颇具代表性,从《秦腔》到《带灯》,我们能够看到贾平凹文学艺术思维方向的嬗变。在教育培训方面,王辉从武术教育思维变迁的角度入手, 以古代、近代和现代武术教育思维为主线, 对`文武分途 ' 与`文武兼备'  进行了论述。每个阶段的推崇的文化要素就是思维主流方向的中心,思维方向的改变也代表着核心要素主导地位的更换。
        2思维轨迹表达方式问题及建议
        (1)思维表达方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思维轨迹的表达方法较少,且有的不能很好的体现思维过程。任何发明创造的第一个阶段都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而第二个阶段是创造性思维付诸实践的过程。人类所有发明创造的成果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物化。设计活动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设计主体的思维同样有历时性的特征,在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分工和任务,需要合理地分配思维进度,并分阶段对设计思维进行逻辑分析与优化处理。设计是为满足人们使用的、心理的、视觉的需要,在投产前所进行的创造性的构思与规划,并通过图纸、模型或样品表达出来的全过程。现阶段国内外所有的思维方法工具有限,上述提到的图示表达,图表法,情景对话法等。因此思维逻辑过程中所产生的思维火花和智慧要想完整的保存下来,需要多种多样的便捷高效的方式方法来呈现。
        (2)建议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的思维必须都要通过某种形式表达出来,也即是思维成果的外化。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进行思维的过程也正是不断地将自己的思维结果外化的过程,只有通过一定的方式将思维的结果表现出来,思维才不会流于设计师脑中的空想,同时使思维向更广泛、更深入、更完善的方向发展。在设计过程中思维外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文字语言表达、图示表达、模型或样品展示表达等大类,各有自己的特点,但总的来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起到了一个载体的作用,将抽象的思想内容进行传达与表现。
        3结论
        目前思维轨迹的表达方式有很多,包括思维感受法、图形图表法、实际行为记录法和核心要素法等等,根据思维轨迹种类不同对应不同的表达方法,每个表达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根据不同的思维可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表达。但是目前思维轨迹的表达方法还比较少,有些不能具体清晰的表达出抽象的思维,因此需要扩展思维成果的外化形式,文字表达、图形表达、模型以及样品等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