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品质地下空间

发表时间:2020/9/2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吴泽燚 王晶
[导读] 摘要: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地下空间的建设越来越普及化,在建设过程中也要充分进行技术分析与空间设计。
        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地下空间的建设越来越普及化,在建设过程中也要充分进行技术分析与空间设计。本文主要从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特点、消防要点、城市地下空间探测技术分类、地下空间的技术处理方法和公众对地下空间开发的认识度等六方面展开介绍
        关键词:地下空间;技术分析;空间设计
        1.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特点
        在20实际六七十年代中国就逐步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当时的建设主要集中于地下铁路\地下工厂以及人防工程。到了21世纪,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建设呈直线型上升,且开发利用特点也发生了变化,主要为大型地下水下隧道工程、以防御战争为主要目的的地下建筑\与人防工程相结合所建设的地下建筑、以缓解当地交通压力所建设的地下建筑以及城市公共沟通建设[1].
        2.城市地下空间探测技术分类
        2.1探地雷达技术
        该技术是通过向地下释放高频电波,高频电波在向下传播过程中根据所触介质的不同,并反馈给上面设备,设备再根据时间、发射波幅度以及反馈波等信息,进而对地下空间的分布情况与形态进行确定,为地下空间开发提供数据支持[2]。
        2.2高密度电技术
        高密度电技术与探地雷达技术大相径庭,人工在地下建立电流场来对外释放电流,从而通过测量电流的分布情况来判断产生异常电性结构的所在位置与范围[3]。
        2.3瞬变电磁技术
        瞬变电磁技术是通过发射电磁信号,经地下设备接收信号后反馈相应的电磁信号,并通过相应设备接收,再经过技术处理获得地下空间的参数信息[4]。
        2.4浅层三维地震技术
        通过采集的数据可以确定地下空间的相关形状、地层结构及厚度、地层分界线等等。
        3实例
        3.1地下车库空间的设计
        (1)确保地下室的楼梯间、电梯间、机房以及柱网合理规则设置,并且使停车位与行车道联系紧密,贯通布置,让整个地下车库区域都有各向贯通的主车道[5]。
        (2)设置新能源汽车停车位,并提高快充与慢充,合理设置停车位大小
        (3)合理设计货车车道与货车停车位,确保货车能够顺利通行。
        (4)预留足够面积的地下停车闸机区域。
        3.2地下机房空间的设计
        (1)设置供给整个地下综合体的能源机房,一般面积较大,成片布置,机房本身对于净高要求比较高,配设大型机电设备[6]。
        (2)设置为车库服务的进排风机房或空调机房,该机房可设置在地下空间的防火区内,一般每个防火区设置一组进排风机房并设置防火闸,而空调机房可设置在其他机房层,通过设置输送管道为商业空间服务。


        4.地下空间的技术处理方法
        4.1基坑支护开挖
        采用支护桩+内支撑支护技术。开挖前在围护结构顶部设置截水沟,基坑内设置排水沟,确保降水时及时排出。目前,地面以下两米进行人工开挖,开挖前需探探明地下管线,机械开挖设计基坑垫层标高以上300mm需进行验收[7]。
        4.2减阻措施
        第一,为降低顶管顶力与减少土体扰动,可使管体外壁压注触变你讲,从而减小摩擦,达到降低阻力与顶力的效果;第二,避免注浆管拔出时引起砂浆流失。
        5.公众对地下空间开发的认知度
        公众对地下空间开发的认知存在明显的结构失衡,多数公众只了解地铁、地下停车场以及地下商场为地下空间,并不知道地下人防、仓储场所等等。公众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安全问题过分关注,而忽视了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因此,公众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不足[8-9]。
        参考文献:
        [1]许平.大型城市地下空间结构抗震设计方案探究[J].2020,18(4)
        [2]谢冰丹.初探城市地下空间设计[J].2019-02,16(311)
        [3]费书民,李志勇,徐晖.浅谈城市地下空间探测与安全空间[J].2020-02
        [4]李蕾,罗颖.城市综合体地下空间设计要点探析[J].城市住宅,2020
        [5]吴晓燕.城市深层地下空间设计与施工主要技术[J].2018-1
        [6]薛凯喜,多会会,李金轩.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公众认知现状初探[J].2020,39(02)
        [7]Chen-Xiao Ma,Fang-Le Peng. Some aspects on the planning of complex underground roads for motor vehicles in Chinese cities[J].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incorporating Trenchless Technology Research,2018,82.
        [8]V. Kasiyanov,O. Chernysheva.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Underground Space of Cities[J]. IOP Conference Serie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8,463(3).
        [9]N Nikiforova,A Konnov,A Zakirova. The Choice of Effective Geotechnologies to Ensure the Preservation of Historic Buildings During Their Renovation with the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J]. IOP Conference Serie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8,463(4).
        作者简介:吴泽燚(1999—09—28),浙江萧山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