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未来教育家》2020年第08期   作者:岳智霞
[导读] 良好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缕清数学知识点之间的练习,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并有效地发挥其在数学学科思维能力培养中的积极作用。本课题主要研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进步。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流坡坞中学   251800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根本。良好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缕清数学知识点之间的练习,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并有效地发挥其在数学学科思维能力培养中的积极作用。本课题主要研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进步。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思维;数学教学;
 
       前言: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更好地满足数学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长期不断的坚持,采用各种方法刺激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思维,从而提高血学生思维能力。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和应用技能。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打破学生思维的僵化,使学生在面对一问题时,可以不被固定思维所束缚,解放学生的思维。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引导学生“一题多解”,面对同一问题,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仅仅被当前所学知识束缚。例如,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组”时,一题目为“小明购买了13个鸭蛋,5个鸡蛋,9个鸽子蛋,支付了9.25元;倘若买2个鸭蛋,4个鸡蛋,3个鸽子蛋,则需要支付3.2元。问鸭蛋、鸡蛋和鸽子蛋各多少钱”。在这一题目中,很多学生解题通常运用“消元法”,但是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凑整法”“参数法”“待定系数法”等进行计算,使学生在做数学题时,开拓思维,从而有利于学生斯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应该改变教学的概念和方法,注意使用多角,全方位、多细节思维训练教学模式,以便学生能有意识地感受到教师的灵活性思维,教师应切实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注重自身思维可变性的培养,为学生带来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设计分组合作学习方法,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教学经验和实验结果表明,如果学生能有更多的主动学习的机会和经验,他们的思维能力将得到更好的训练。根据研究表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思维更为活跃,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由于,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在与同学的交流中获得解题灵感,弥补自身思考的不足之处,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完善,激发学生与其他学生分享一些自己的创新想法和不同的思维想法,让学生对同样的问题有更多的了解。所以,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势下,与学生自主学习相比,更有利于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活动,分组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重视每个小组人员的控制,一般为3到5个人比较合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之间的团结与合作给予彼此更多的支持、分享和帮助。 并且,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教师要组织小组与小组、小组内成员吧的竞争,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科学的分组还应保证组间学生的实力水平是平等的,使他们有竞争的可能性,竞争是相对公平的。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也要承担起自身的责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定的干预,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该善于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能够跟随老师的问题,进一步的探索、思考和发现,所以干预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引导和启发的过程。因此,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关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细节和问题。例如,学习“图形的旋转”,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后,可以使学生通过做实验,来观察旋转图形的变化,并让每个小组将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解决,并进行上台讲解,看哪个小组发现问题最多,解决问题最多,小组回答问题无需举手,学生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学习看法,在竞争中调动学生回答问题额主动性。
       三、综合实际的生活问题, 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
       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充分研究学生的具体特点,也没有进行充分的调查,所以“一刀切”的现象在教学中是相当明显的。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转变工作方式,能够在科学系统的思想指导下进行教育教学。已有的经验表明,如果能结合实际生活情况开展数学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效果会更加显著。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生活很熟悉。对于抽象的数学符号,如果它们与现实生活没有联系,抽象总是抽象的,而学生没有更直观的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培养学生将数学思维运用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生活事实来创造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应善于创建上下文内容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对于学生,以便学生能应用新方法,新方法和新思想的教学更加灵活和创造性地根据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课堂表现,并创建一个更创新课堂教学的氛围。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培养。同样在生活中,我们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来解决同样的问题,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的具体内容丰富的活动,在数学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支持和资源,并创建一个更有效的学习环境。
       结语: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努力创造更适合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学习内容和具体的组织模式。特别是可以采用多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自觉的思维方式,探索和创新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学生在科学系统的训练下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更好地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徐静娜.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 关爱明天, 2016, 000(001):94.
       [2]梁振花.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 学周刊A版, 2020, 000(017):47-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