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第一中学 256600
摘要:语文教学中阅读中有助于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内容,拓宽学生对知识的视野,陶冶学生的道德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对文化的修养,甚至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比较阅读教学法,可以深化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提高学生阅读效果。本课题重点分析比较阅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为高中语文教师提供阅读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比较阅读、
在语文基础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主要内容都是以文字为序论,向读者传达其特定的情感。为了构建一个高效率的语文基础阅读氛围,教师不仅要认识到实用阅读技巧在阅读授课中的重要性,而且要认识到将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新的教学方法融入课堂教学发展的必要性。
一、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的基本概述
在比较阅读教学法的实践应用中,学生如果能在比较阅读的指导下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强化对内容的印象,就能培养良好的思考能力、发掘问题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比较阅读的授课方式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使他们在头脑中构建一个“分类”信息群。
二、比较阅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比较阅读可以有效地锻炼教师和学生的观察力和比较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具有足够的观察力和思维空间中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认真地寻找一种能够正确区分文章不同的内容或者表达形式的重要思维方法。其次,在对比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对现有文本的理解,了解当前文本与另一文本的对比,从而找出本文与其他文章的差异。目前的高考还包含了比较阅读的板块,这意味着教育界越来越重视比较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比较阅读法的运用
(一)基于相同主题的比较阅读法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同一主题的文章很多。因此,教师应注意有效整合同一主题的文章,开展比较阅读。例如,在高中《故都的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主题相同的《想北平》一文。只有在同一主题下,这两篇文章才有很大的不同。
《故都的秋》主要是通过描写北平的秋天,表达作者郁达夫对北平秋景的念想,抒发郁达夫漂泊在外对故都的思想。“我的不远千里......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把想念反映在这些文句中。他在描写故都的秋天时,选择了“槐树”、“秋蝉”、“秋雨”等能触动人们对秋天感情的场景,并重要抒写了一些特殊的场景,如钓鱼台和陶然亭的“柳树影”和“芦苇花”,西边山上的“虫鸣”等。
郁达夫在文中将“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做出对比,突出北国秋天的清冽与肃美。老舍先生的《想北平》,则与郁达夫笔下的北平完全不同。老舍先生在文中将伦敦、巴黎等于北平相比较,并从北平中的小事入手,这主要由于老舍先生身为北平人,更多描写的为北平中的日常生活。他选择的场景是古城墙、院子里的花草,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了老舍的思乡之情。通过这样的比较阅读,学生可以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基于相同要素的比较阅读法
具备相同要素但是确实完全不同的作品,通过比较阅读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辅助学生课外阅读。例如,在《荷塘月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介绍《清塘荷韵》这篇文章,并与之进行比较阅读。两篇文章的相同要素为“荷花”,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荷花的赞美与喜爱。但不同的是,文章《荷塘月色》是作者在月色环境中饱含忧郁的观景感受。朱自清首先用“月光”的场景来突出自己的心情低落,然后主要用荷花来表达他的犹豫。比如“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作者求和不得的阴郁心情,也反映了作者幻想与超越而非现实的复杂心情。但《清塘莲韵》一文篇幅较长,主要遵循“思荷→种植荷→盼荷→赏荷赞荷”的写作思绪。作者将莲子、荷花的生活情形与自己的喜好、心情、情感结合起来,并将它们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这是荷塘月色的反面。通过比价阅读,学生可以学会多角度进行文章赏析,体会不同作者相同写作要素而带来的不同文章之美,并深入理解文章中美与情感。
(三)基于相同作者的比较阅读法
相同作者在不同场景、年龄、事件等所创作的作品其中的写作技巧与情感都是不同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比作者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使学生加深对作者的了解,更全面的理解人物性格与作品风格。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实现对作者的多角度认识,还大大拓宽学生那个知识点,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促进学生对作者其他作品的阅读。例如,学习《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毛泽东其他的诗歌作品,毛泽东的诗歌多为革命诗歌,充分彰显了他的英雄精神,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比如《贺新郎·献杨开慧》一文,就与他以往的英雄气概不同,此篇带有柔情,极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比如《赤壁赋》为苏轼被贬黄州所做,教材中为《前赤壁赋》,教师可以将同时期相差时间较短的《后赤壁赋》与之相比较,可以发现《前赤壁赋》中洋溢出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观,而《后赤壁赋》则表现出苏轼的悲观与消沉,其主要原因是当时苏轼正处于被贬苦闷期,作者写作心境不同。
三、结语
总之,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教学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同时加快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使学生沉浸于阅读美之中。
参考文献:
[1]杨再思.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之探索[J].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2019, 000(011):68,70.
[2]朱建.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方法的应用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 000(03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