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份证号码:33068219930405XXXX 2身份证号码:33060219850609XXXX
摘要:随着现代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海绵城市概念在现代公路建设中的应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如今,海绵城市概念技术已经涉及到居民的出行环境、中国城市设计的进步和现代化发展的速度等一系列因素,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针对海绵城市目标下的市政道路设计进行了分析以及探究。希望能更大程度上的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不断提升市政道路设计的质量和水准。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道路;设计;影响
引言
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与此同时城市的发展也比较的迅猛。那么,城市在大量的建设下,城市中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由于不透水的钢筋水泥覆盖在了地面上。除此之外,开发建设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的施工,导致水系统的损坏,引起河流、湖泊等水源的面积变少。因此,水资源成为了相对火热的话题。想要解决城市雨水排放的问题,不能单单依靠管网建设来实现。这样一来,人们对于雨水在用水安全以及环境影响上的重要作用有了新的认识。那么城市机会产生内涝,同时也会形成干涸的状态。市政道路作为城市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设计环节中加入海绵城市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一、海绵城市、市政道路概述
(一)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从字面的理解上来说,城市就好像一块海绵,当城市遇到降雨的时候就学会吸收、存储,同时也会净化雨水,进行自我调节和补充;在遇到干涸的时候将存储的水排挤出来,解决干涸的问题。这样一来,就能把水资源进行自然的活动。控制雨水内涝的状态下也能解决干涸的情况。目前,我国市民越来越关心“海绵城市”理念,它主要在于优化污水处理系统、水循环系统以及用水系统合理解决城市环境中出现的水污染问题,带动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降低传统城市开发破坏生态水环境的现状。
(二)市政道路
市政道路的设计主要强调功能混合、高效便捷的出行方式,然后开发适合的步行空间,它在交通上也提高了运行的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拥堵,为车辆提供了多种路径的一个选择。也需要给城市商业中心的利益进行最大化,充分利用了土地的价值。
(三)市政道路设计中纳入“海绵城市”理念的意义
1、改善生态环境:近几年,我国社会在不断的发展经济得到了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虽然人们的衣食住行品质有所增强,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多种多样的生活垃圾引发环境的污染,降低了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而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纳入海绵城市理念能够对生态环境进行维护。
2、合理调控水资源:在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纳入海绵城市理念可以积极发挥海绵效应的作用,提升排水系统的功能、优化基础设施体系,降低城市蓄水方面的压力。基于此,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避免了水资源引发的灾害问题,杜绝恶劣旱涝洪涝带来的消极影响,提升水资源的调控质量。
3、打破传统市政道路设计的弊端:我国传统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只遵循了市政道路设计的原则,对水资源的设计较为薄弱。将海绵城市理念纳入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充分结合了海绵城市的特点对各个环节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全面分析了市政道路建设的特点,站在科学的角度改善生态环境、降低基础设施对城市造成的恶劣影响。同时,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效预测突发情况,优化设计方案。此外,海绵城市理念加入市政道路设计中能够有效解决目前交通运输的现状,保证城市用水问题得到解决和改善。合理遵循节能环保的原则,对市政道路设计进行统筹规划,全方位的考虑,为市民提供更优的市政道路,还给生态环境一份美好。
二、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一)路面设计
在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路面设计需要以城市排水系统为主,传统路面设计过程中主要是为了方便收集雨水而对路面设计过程中保持倾斜,方便雨水的流动,保证雨水通过路面的坡度顺畅的流进排水井中。但传统的机动车道的透水性能低下,路面积水导致路基受到破坏。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到市政道路路面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提升了渗透效果。然后,设置排水盲管,采用更多渗透性的材料提高排水管道的排水效果。
(二)人行道和车行道
由于传统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常采用的材料是不透水性材料,导致雨季多发时期会聚集大量雨水,降低人们出行的安全系数。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纳入海绵城市理念充分使用了透水材料,将路面聚集的雨水渗透到地下有效调节路面温湿度,同时下渗的积水可以为地下水源提供集聚的作用。如果遇到路基透水性较差时,设计人员需要在基层位置设置相应的排水管道,对其坡度进行合理控制利于雨水的有效排出。其次,传统的车行道设计也是采用非透水材料,在大雨天气中出现严重积水问题。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采用透水性的路面施工材料和工艺,及时对地下水进行补给。一般来说,采用沥青混凝土材料,其中车行道上层则使用透水性的沥青混凝土,在降雨环节中让雨水有效渗透在地下。同时地下水可以进行回收利用,对绿化带进行浇灌,提升道路生态效益。
(三)纳入透水性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主要在于弹性,在市政道路设计环节中需要采用透水新材料进行路面铺装。特别是针对机动车道路需要采用透水沥青、水泥等材料。人行道主要采用透水砖进行施工,只有选取合适的透水材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才能杜绝堵塞现象的发生,提升透水效果,降低后期的维修成本。
(四)设计绿化带
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绿化带主要作用是实现城市排水和积水渗透的效果。一般来说,绿化带的高度比周边地区低。同时将排水口设置在绿化带的中心位置,这样当路面积水时多余的水可以通过路面倾斜而流入绿化带中对植被进行浇灌。土壤水分充足时可以借助排水口进入整体水循环系统当中降低洪涝灾害的发生,提升土壤渗透能力,减少整体施工成本。同时,在绿色带植物种类选择过程中,需要以当地气候、地理条件为根本、综合考量,了解不同物群落之间的关系,发挥植物自身较好的性能,优化绿化带、降低负面影响。
(五)材料的合理选择
首先,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纳入海绵城市理念需要选取透水性功能的沥青混凝土或者是砖块,在满足道路通行的功能基础上要保证道路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抗噪性能。一般来说,机动车行道的路面是以全渗水或半渗水的沥青路面为主。而人行道的铺设主要采取渗透砖和碎石垫层为主,在实际降雨环节中借助透水砖最快朝地下渗透,有效补充地下水资源,调整城市的温湿度。由于渗水功能强大的材料表面极为粗糙,在雨季多发季节路面不容易积水,为人们的出行打下安全保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理念主要是代表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应对过程中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具备吸水、渗水、进水、蓄水的功能,同时能够将蓄存的水进行释放并合理应用。当下,我们可以将绿色的海绵城市建设作为重要的一个话题,进而深入的研究,从而促进海绵城市目标下的市政道路设计变得更加完美,留下舒适且美好的环境。任何事物的提升都不会是单方面的努力,环境本来就是长期以来严肃而深刻的问题。什么东西都没有绝对的,我们只有在不断尝试中成长。由于本人对于海绵城市理念对市政道路设计的影响分析得还不是非常的透彻,还希望广大读者给予意见和建议。最后祝愿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道路设计发展得更加的稳健。
参考文献:
[1]李相府.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道路低影响开发设计——以佛山市为例[J].建设科技,2017(13):62-63.
[2]张浩曦. 海绵城市的公园体系生态规划设计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8,15(13):178-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