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芮城项目管理部 山西芮城 044600
摘要: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升,电力作为人们生活的基本能源越来越扮演着重要的作用,电力系统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从其技术层面来分析,配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将用户和电力系统进行连接,起到了分配电能、供给电能的功效,有着很强的不可替代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用电质量的需求也就越来越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环保性以及节能效果也被更多的人所关注。因此,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中,需要对配网进行智能设计,充分发挥配网的积极作用,让配网的运行更加安全、自动、智能,进而推动电力系统的发展。
关键词:电力系统;智能配网;设计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升,电力作为人们生活的基本能源越来越扮演着重要的作用,电力系统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从其技术层面来分析,配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将用户和电力系统进行连接,起到了分配电能、供给电能的功效,有着很强的不可替代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用电质量的需求也就越来越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环保性以及节能效果也被更多的人所关注。
1 电力系统智能配电网体系组成
1.1 分布式电源并网系统
分布式电源和区域总电源相比主要区别是电力传送的范围较小,且只能在较短时间内满足区域的用电需求。当前的分布式电源并网体系通常包括微电网与即插即用两类。微电网主要是指若首网不能及时进行供电,它则可以单独的进行工作。智能电网可以实现广泛的分步主要是因为内部具备强大的配电功能,其运行同比与其他用电具有明显的优势去,且稳定性能较高。
1.2 用户入口体系
对于用户及电网而言,用户入口体系可以帮助二者进行很好的交流:①用户可以借助这一体系的实际应用,及时掌握实际用电价格,然后对自身的用电情况进行合理控制,以便于进一步掌控自身用电情况;②电力公司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能够尽可能的了解用户的实际用电需求,每日电力需求数值为多少,每日的用电高低值在何时出现,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日常的供电调控。如此不仅方便了用户对自身用电情况的了解,还有助于电力公司更好的对实际居民用电进行宏观调控,从而有助于电力公司进一步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1.3 新技术体系
智能配电网当中的新技术体系包括高级配电自动化、柔性配电技术、故障电流限制技术、保护控制技术。高级配电自动化技术,采用了当下的IP技术,重视接口开放,具备随插随用功能,其采用的数据模型与通信服务都很标准;柔性配电技术主要是利用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同时不断对其改进与更新。智能配电网中对电能质量的要求比较严格,可以向用电用户提供私人定制的电力技术,进而满足当下用户日益增长的实际电力需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定要使用最新的柔性配电技术。保护控制技术指的是网络重构、自适应保护、广域保护等相关技术;故障电流限制技术主要是利用电子电力功能,使用高温超导对短路电流进行限制。
2 电力系统智能配网的主要内容分析
2.1 对数据进行集中采集与监控
当前对配网运行中各项数据进行采集和监控,需要充分发挥无线光纤技术的应用价值,创建不同节点。节点能够更好地实现配电终端与广域IP通信。比如目前各个电力用户连接的基本端口以及配网调度中心。通过对传输的各项信息进行处理,能够更好地解决通信处理问题,使得电子信息与用户需求各方面相互协调。
2.2 高级自动化配电
目前实现高级自动化配电能够对配电以及运行管理进行控制,在运行过程中,能够获取相关数据信息,通过实时监控,能够掌握各项数据。再通过自动化配电功能的有效应用,能够对机器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对电力用户来说,应用自动化配电之后,能够通过自行抄表掌握用电量,还能对配网信息展开管理工作。
2.3 客户信息系统
客户信息系统就是用电管理系统,主要作用是掌握电力用户相关信息,对信息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通过对用电情况进行掌握,对确保电力用户用电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2.4 测量技术
目前采用的高级测量技术就是AMA应用,主要是作为各项基本的通信介质存在,能够运用智能电表,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在此基础之上能够对电力用户基本用电数据情况进行分析。能够通过高级测量技术加快配电系统和电力用户之间的有效连接,使得各项操作自动化。
2.5 DER并网技术
DER并网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对配电网起到安全性保护,通过对配电系统以及各个设备实际运转以及连接情况进行检查判定,能够优化调度,所以当前应用DER并网技术使得用户用电安全性得到有效保证。在日常用电管理过程中,对DER并网技术展开统一化管理,全面提升配电安全性。此外,相关技术人员还需要重点突出微网的有效应用,作为配电子系统,微网在配电环节中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
3 电力系统中的智能配网设计分析
3.1 智能配网设计的总体目标
从配电系统的运行过程来看,相关的设计人员要以配电监测的终端所产生相关作用作为设计的基础,构造出一个智能的、一体化的监测系统,以保证其在变压器发生变化以及运行过程中实现具有较高准确度的模拟量。而系统则可以将这一确定的模拟量值及时传递给主基站,如果主基站发现了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故障,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报警。当然,监测系统也有着一定范围内的自我诊断、自我修复的功能,从而保证终端具有较强的安全性。
3.2 智能配网的具体设计分析
从目前的适用情况来看,智能配网系统设计应当具备以下六大功能。
其一,良好的数据统计和监测功能。智能配网可以采用这一功能定时地记录交流电的相关数据信息,举例来说,数据监测功能可以对三相电流、三相电压、无功功率以及视在功率进行监控,而且还能记录分别在25次以内的谐波电流和15次以内的谐波电压,对它们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出最大值、最小值以及平均值,向主基站发出有效的信息数据,供主基站分析和使用。其二,灵敏的开关控制状态。在配电网的监测终端,能够对线路开关的相关状态进行采集和分析,如果开关的状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系统就能记录发生变化的具体时间以及变化前后开关的状态,而且还能对外部电能表因为变化所产生的数据进行记录,有着较强的智能性。其三,报表信息的存储功能。该系统能够将日报表以及月报表的相关数据进行自动存储。就目前的应用效果来看,日报表数据在系统内大概能够保留一个月左右,而月报表数据大致能在系统中保持一年左右。其四,数据传输功能。数据传输功能是智能配网系统应当首先实现的功能。就目前的设计情况来看,该系统可以利用GPRS无线系统对外部电表的信息数据进行控制和读取,并将这些数据统计和存储起来,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数据库,实现数据通信的功能,同时也能将远程的一些数据参数功能应用到整个系统中来,增强系统的兼容性。其五,故障的自动检测功能。在整个系统设计中,故障的自动检测功能可以对变压器的相关输出电流以及电压等各个数据板块进行检测,如果电流、电压越限,系统会收集和汇总产生故障的原因,并传递给主基站,由主基站汇总之后报警,这个过程是非常迅速的。该系统也应具有很强的灵敏性,对故障的判断及时、准确,最大限度地保证用电安全。其六,诊断和恢复功能。对于一些线路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和故障,系统有一定的记忆功能,能够智能化地处理这些故障,自动地进行修复。如果实在不能做到修复,系统则可以迅速地将故障信息诊断结果传递给工作人员,然后向工作人员提供准确的故障位置,并提供一些解决该故障的思路,给工作人员检修提供一定的方便,大大节省了故障检修的时间。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电力系统而言,智能配网一直都是其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因此在实际设计的时候,理应将多方面因素考虑进来,确保系统更具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而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胡习部.电力系统中的智能配网设计[J].集成电路应用,2020,37(07):100-101.
[2]陈婷,尹智斌.电力系统中的智能配网设计探讨[J].电气技术与经济,2019(04):47-48.
[3]吴琳.试论电力系统中的智能配网设计[J].居舍,2018(3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