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苗木栽植和养护技术 杨俊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杨俊
[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园林的绿化成为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博景生态环境发展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园林的绿化成为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园林绿化建设美化城市,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的环境,同时对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也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园林绿化;苗木栽植;养护技术
        引言
        当前,需要重视园林绿化施工的分析与研究,探讨更多合理有效的建设技术,做好园艺施工中的植物种植工作,提高园林绿化的效益。
        1园林绿化苗木栽植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是没有因地制宜选择苗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园林绿化等一系列问题也逐步提上日程。政府部门对园林绿化的重视程度也提高,每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但却未取得良好效果,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忽视当地的气候及土壤环境,一味地仿照其他城市园林绿化取得的良好效果,直接选种他们的苗木,没有进行苗木引种试验,无法判断苗木是否适合当地的气候、土壤、地理、位置等,导致苗木未成活或者景观效果不佳。其次是苗木栽植后养护管理不到位。想要达到良好的园林绿化效果,养护不容忽视,除定时修剪,施肥、浇水、喷药等相关细节非常的繁琐,需要专业人员来进行管理,及时把握每一个环节。根据苗木的不同生长时期采取不同的养护措施,疏于管理容易导致树势衰退,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2园林绿化苗木栽植和养护技术
        2.1场地处理
        首先是清理平整。需要清理场地内的垃圾和杂草。在美化项目的早期阶段,还需要进行现场分析、调查和计算。在施工现场挖土并填充地面,以达到设计所需的自然形状。翻挖场地,为植物栽植准备种植土。不同的植物品种对土壤厚度有不同的要求。其次是定点放线。定点放线是根据图纸要求将图纸中的绿化位置和布局转换为实际位置。如果图纸与现场情况不符,施工图纸可以在施工主管的同意下进行适当调整。
        2.2土壤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种类最为丰富的生物组分,而且几乎所有的地下生态学过程都与土壤动物有关,其作为重要的分解者之一,对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种群和酶活性,以及地下生物网结构及功能具有调控作用,同时也是分解、矿化等生态过程的主要调节者和媒介,这些因素的改变也同样影响着土壤动物类群组成。从聚类结果来看,园林植物种类对土壤动物多样性及生境条件影响较大,可能与不同园林植物向土壤输入凋落物的数量和质量具有差异有关,如桂花样地相对于银杏样地,凋落物较少且不易于分解,往往不利于土壤养分的回归。另外,不同园林植物形成的根际微环境差异也可能对土壤动物多样性及生境条件产生影响。根际微环境是构建植物与土壤交流沟通的桥梁,也是植物遭受胁迫时优先作出响应的区域,植物根系作为根际的主要调控者,其构型和根系分泌物种类及数量的改变均可对根际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种群分布及其结构产生影响。另有研究表明,植物多样性可通过影响净初级生产力、资源多样性、生境异质性、土壤环境因子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组成。CCA分析表明,不同类群土壤动物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且对环境因子响应不同,总体来看,速效P、土壤pH对各体型土壤动物具有较大影响。由于不同类群的土壤动物具有选择性吸收和富集某些元素的功能,因此,增施含磷素肥料可能改变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增加特定优势类群,影响根际微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从而直接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抗逆性和养分的高效利用。相关研究表明,土壤动物多样性可有效提高植物对土壤氮素的吸收和利用。而土壤pH往往对土壤动物类群组成产生影响,探究植物种类-适生土壤动物类群间的协同促进作用以及土壤动物对养分的螯合作用,有利于改善土壤生态功能,提高植物生产力。

另外,CCA分析表明,土壤环境因子对优势类群影响通常较小,表明优势类群往往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而常见类群和稀有类群适应能力相对较差,对环境变化响应更明显,因此常作为环境指示物种。有研究表明,土壤中广泛存在的原生动物与后生动物形成的“自上而下”的捕食链关系,能有效改善土壤形态结构,有利于养分及水分的储存,而土壤动物能促进植物对N、P、K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因此,对花卉苗木的管理人为介入应适当,减少对常见及稀有土壤动物类群的扰动,稳定土壤食物链结构,促进土壤生态功能稳定。
        2.3客土改良
        对于大树移植时某些情况下需要采取客土栽植,如移栽的树种对土壤酸、碱度要求较高,栽植土壤酸碱值难以满足树种生长发育需求。再如,栽植土壤不适应大树的生长发育,如重黏土、板结土壤、掺杂有建筑垃圾或者被工业废水污染的土壤均对树木移栽后的成活率影响较大。因此,移栽大树时,应结合实际情况更换栽植区域的全部或部分土壤,更换透水性较好、具有一定保水保肥能力的土壤。通过客土改良可以将土壤与树根紧密贴实,促进根系萌发,条件允许时在大树种植前对种植区域内的土壤进行杀菌除虫,避免大树受到病虫害影响。
        2.4完善园林绿化苗木水肥管理
        为促进园林植物更好地生长,要保证水分和肥料管理的合理性,如夏季雨量充沛要做好排积水工作,特别是一些耐旱植物必须及时排水。非雨季也要减少植物的浇水量和次数,保证苗木正常生长。但是也不能忽视苗木对水分的需求,保证植物水分合理供应,防止苗木枯萎。不同植物对肥力需求存在差异,因而在园林植物管理中,要根据不同植物的特点及生长阶段合理施肥,进而为植物提供必要养分,保证植物健康成长。
        2.5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受到季候和温度的影响比较大,一些乔木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养护。比如使用麻绳包裹好树木,做好防寒御寒工作。同时乔木的生长的过程中,为更好减少病虫害对其造成的影响,必须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控制病虫害,首先是采取人为防治措施,人为驱赶害虫;其次是使用农药,让农药来驱赶害虫。同时还需要注意季节病害的出现,避免对园林生态造成破坏。园林绿化过程中出现病虫害,是园林后期维护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病害、虫害也是影响乔木顺利生长的主要原因。园林病虫害出现之后,对园林的整体系统造成严重的威胁,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对游客等造成影响,因此必须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在这个环节,可以根据发病的规律、病虫害繁殖的季节性等采取合理的措施预防,从而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在实际的过程中,还可以使用石灰浆等方式防御病虫害。病虫害的出现,还会破坏生态系统,因此园林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工作经验,在病虫害爆发之前采取合理的措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还可以使用生物措施、物理措施等消除病虫害。
        结语
        良好的园林绿化建设,不仅可以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而且可以净化城市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具有优越的地质条件和环境,对园林绿化工作开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如果在园林绿化过程中设计师或园林养护人员没有结合区域特点,盲目种植绿化苗木会降低苗木成活率,影响后期养护,加大绿化成本,还会影响城市建设。因此,要结合城市自身特点,合理选择绿化苗木,做好栽植和后期养护工作,提升苗木成活率,突出城市绿化特色。
        参考文献:
        [1]王凯.探究园林绿化施工中乔木栽植与养护管理[J].现代园艺,2018(14):169-170.
        [2]马晶晶.园林绿化施工中乔木栽植难点分析及养护管理[J].现代园艺,2019(7):93-94.
        [3]郭宛予,孙素芬,冯仲科,等.基于3S技术的园林绿化调查方法与分析——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0):162-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