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色资源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13
摘要: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导致自然灾害频发。环境地质灾害也是自然灾害当中重要的一种类型,这种灾害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影响。因此,研究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十分必要,有些地质灾害会受到环境的因素导致灾害的发生。通过有效防止地质灾害可以有效维护社会的稳定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加强对于地质灾害的认识分析发生灾害的原因并进行探讨提出有效解决地势灾害的策略,尽可能的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环境地质 地质灾害 类型 相关性 防治策略
引言
根据目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环境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在不断提高并且也愈加严重。因此应适当采取措施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发生,这也是目前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可以有效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地质灾害当中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防治的措施从而更好地掌握地质灾害的情况进行分析,保障社会稳定持续发展。
一、常见地质灾害类型
1.1泥石流
在暴雨多发地区由于土质的情况会导致泥石流的发生。在目前的环境地质灾害当中泥石流十分常见,这种灾害所具备的特点就是具有突发性,先前没有预兆属于突然爆发,造成的损失十分重大,在较短时间内就会出现大量的泥沙和石块。在一些比较平坦的地区会呈现大量堆积,这也是洪流当中最特殊的一种经常出现于山居和沟谷之间,受到了暴雨和冰雹的冲击而造成。对于泥石流灾害来说将会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甚至是毁灭性的灾害。目前我国仍然存在很多泥石流沟,这些地区属于泥石流高频发生地区,规模很大,危害严重。泥石流发生的原因就是人们没有进行合理的开发对地形地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在自然资源使用中需要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避免灾害发生。
1.2地震
最近几年来我国地震经常发生。在地质灾害当中地震的危害性最大,它将人们所有的心血毁于一旦导致房屋崩塌对人民生命健康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会造成社会事件的发生。对于地震来说主要是地球内部应力的调整和平衡。我国地理位置处于三大板块交汇之处,地带构造运动十分活跃,这就导致了地震的频繁发生。很多活动都是处于地壳内部的不稳定断裂带。就目前情况来说我国很多区域均为地震频发据,并且还会出现强地震。2008年的汶川地震仍然历历在目所带来的危害极其严重,因此应采取措施来防范地震的发生保卫人类居住家园。
1.3地面沉降
对于地面沉降来说具备的特点就是持续周期长、成因复杂、发展缓慢、影响范围广泛、防治困难。在人们开采地下资源时如果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或者大量开采将会造成一些安全隐患的存在导致地表土体压缩地面标高出现大面积降低情况从而使得地面沉降问题出现。根据目前情况来说很多区域的地下水位都有着一定程度的降低并且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再加上一些采矿和地壳活动的变化都会导致地面沉降的发生。
1.4滑坡崩塌
滑坡与泥石流有相似之处,但是滑坡的危害却比较小。具体发生在具有斜坡的位置,滑坡是有些土体在重力作用之下再加上常年雨水的冲刷会出现下滑的境况。而崩塌是受到了重力的影响,岩石土体从母体当中脱离发生滚动和堆积。现如今我国很多山区都会出现滑坡和崩塌的地质灾害,还包括一些丘陵地区但是规模比较小。
二、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相关性
2.1地质环境勘察
在预防地质灾害时需要提前勘察地质环境,查明这些灾害发生的具体原因。因为灾害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是地质内部的原因也可能是外在的条件而导致灾害发生。内部因素主要是指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而外在条件是指人工的活动。在进行勘测时选择重点部位来进行。所谓地质灾害是指对于人类生命健康造成影响损害人们的经济财产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的灾害。
在勘察地质情况时需要查明潜在的威胁提出防治方案,只有弄清楚原因所在才能够有效的制定防治方案为其提供科学依据有效预防避免灾害发生。
2.2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
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时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和地质情况规律利用高科技进行气象预测。在地质发生之前提前做好预防工作防范于未然,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如果有些灾害无法避免需要后续采取工作尽量降低损失。这就是地质灾害所谓的防与治。在此过程当中值得注意的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实现效果最大化,在防止受灾对象与治灾作用时,通常会有两种办法。一种是避让,在建设工程项目时避免选择这些危险区。另外一种是撤离,对于一些处于危险之中的人安排撤离。
2.3地质环境制约灾害发生
地质灾害是指对地质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地质灾害的本质就是地质运动而造成的破坏。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地壳应力的释放,反应形式是地表出现剧烈振动和破裂导致地表发生岩土运动。地质灾害只有具备一定的环境条件才会发生。地质环境一方面构成地质灾害发生,另一方面也会起到限制作用。例如泥石流灾害就具有发展阶段性,频发期为沟谷发育的成熟期。
三、环境地质灾害防治有效策略
3.1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为了能够有效加强环境地质灾害的防治首先就需要重视防治工作,政府部门完善法律法规政策。地质灾害之所以频繁发生是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和开垦造成,如果政府部门没有通过建立法律法规来限制,那么地质灾害将会持续发生,最终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在完善法律法规政策时增加责任制,各个单位和个人都有责任去保护自然环境。其次对于地质政府部门也需要进行宣传,因为地质灾害将会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政府部门就需要向当地居民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引导人们知道灾害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并且也需要对地质灾害进行正确的评估。最后为环境地质灾害设立基金。在防治方面除了选择一定的方法进行预防之外,在灾害发生时采取有效应急措施也十分重要。政府可以设置资金解决资金问题,灾害发生后尽快得以恢复,减轻灾害损失。
3.2合理进行环境地质灾害防治
在开展环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科学有效地实行防治规划,可以进行有力的指导不断完善。第一,考虑环境最大承载力。对于地质环境来说它属于自然资源,合理开发资源可以有效推动当地经济和相关产业发展,但是这种资源有限。当地政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效评估,在此基础之上合理规划开采活动避免地质灾害发生。第二,对于由自然因素造成灾害发生来说应进行预防,同时也需要加强治理和避让。对于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应该遵循积极治理的原则。灾害发生后有效采取避让措施加强治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3应用高新技术防治地质灾害
在防治环境地质灾害时可以引用高新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撑。首先利用高新技术分析相关数据有效进行数据的探测和记录。可以应用卫星云图技术和遥感技术探测自然环境的数据,相关人员也可进行实时监测深入分析数据,提升防治工作的有效性。其次,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展开救援。当地质灾害发生之后政府部门的速度和应援工作的开展将会对防治效果造成直接影响,而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有效开展救援工作提升效率,也可以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结束语
环境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一种,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无法预估的后果,因此就需要开展环境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为了使效果更加理想相关部门需要认识现状掌握相关防治措施,尽量减少环境地质灾害的威胁。
参考文献:
[1]余敏华.地质灾害防止与地质环境利用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8):103-104.
[2]何贵龙,张强.新时期环境地质灾害的现状及优化措施[J].科技与创新,2020(11):86-87.
[3]刘云,吴湘炬,杨承卓,王紫隆.地质灾害勘查与环境治理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0):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