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 郎维锋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郎维锋1 牛永海2 柳子阳3 何超4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个地区频繁地发生地震事件,所以,其在建筑结构设计上的抗震性能要求会更加严苛。
        1.身份证号码:13053019780627XXXX 2.身份证号码:13252419701105XXXX 3.身份证号码:13018419921015XXXX 4.身份证号码:13018419901129XXXX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个地区频繁地发生地震事件,所以,其在建筑结构设计上的抗震性能要求会更加严苛。应在建筑设施的抗震性施工中选择相应的隔震减震措施,更好地降低建筑设施在遭受地震时的损坏程度。在构建高层建筑设施时,应综合性地探究建筑设施自身的抗震问题,合理地使用相应的抗震措施,使其可在较长时间中抵御地震。建筑施工单位必须注重地震防范工作的开展,采取不同种类的结构更好的抗震减灾,吸取大量的地震能,把地震的损害程度调控至最低。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
        引言
        建筑的抗震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采用合适的防范措施来增加建筑的抗震性能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与此同时,采用合适的隔震减震措施可以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除了要考虑正常使用时的竖向荷载、风荷载,还必须使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做到小震时不坏,中震时可修,大震时不倒塌。
        1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概述
        隔震和消能减震是建筑结构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技术,从而保持建筑的良好抗震能力。隔震设计是在房屋基础的底部,和房屋的上下结构中间,利用橡胶隔震支座和阻尼装置,来形成有良好复位能力的隔震层,从而使该结构的自振周期能够延长,从而减少在结构之间存在的地震,起到防震的作用。消能减震设计是利用消能器,设置在房屋中,利用其相对变形和相对速度,来增加附加阻尼,从而减少地震能量,从而起到真正地防震减震作用。该技术不但能应用在低层建筑中,也能使用在多层建筑中。在日本和美国,都有着实践的经验,并且小于1.0s的隔震周期,是抗震效果最好的。利用消能装置,不但可以在水平结构上起到减少地震作用,还有着很大的适用范围,且在结构类型上,常常都不会有限制。因为利用消能装置,并不能使结构形式发生改变,因此和欧通房屋比起来,消能减震房屋常常抗震构造并没有降低,因此抗震功能显著提高。
        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隔震减震存在的问题
        2.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物走向对抗震的影响
        地震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它的发生是由地壳运动引起。因此,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地质结构进行分析,在地震发生时震向极大程度地影响着房屋的倒塌。所谓的震向就是地震中房屋的震动方向,高层建筑在选址时一定要结合当地地质状况以及震向,让建筑物的走向与震向相互垂直,尽量避免建筑物与震向平行。因为建筑物的走向一旦与震向平行,增加了倒塌的风险,但是与震向垂直的建筑物倒塌的概率相对小很多。通过对以往发生的重大地震灾害的研究发现,高层建筑在选址时如果与震向平行,在发生地震时建筑物会随着地震波出现大幅度的震动。
        2.2隔震减震支座
        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中,隔震减震支座深受抗震墙的影响,所以在设计隔震减震墙的过程中,需要秉持分散的设计原则,不可在高层建筑设施的周围布置隔震减震墙,那样会无形中增大抗震墙产生的倾覆力,同时还会影响到隔震减震支座做功状态。需要在受力数值大的区域安装抗震减震支座,结合相关支座设备提升整体质量,最大程度地完成各种减震措施的效果提升,保证其可以提升建筑物质量。
        2.3高层建筑结构的选择
        高层建筑的隔震减震设计在结构形式的选择上会比较复杂,传统框架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剪切变形,高层建筑大多选用橡胶支座进行隔震减震。而重叠橡胶支座不仅能对框架起到隔震减震作用,还可以加强主框架的避震能力。


        3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
        3.1结构悬挂隔震
        结构悬挂隔震措施的主要做法是将建筑物中的大部分或全部的结构悬挂起来,在发生地震时,这些被悬挂起来的结构便不会被地震波影响,从而对建筑物实现最小的损害。这种隔震措施大多使用于大型钢结构建筑中,在大型的钢结构建筑中悬挂结构的隔震措施会对设计提出较高的要求,只有将主体框架和子框架进行完美的结合,才能使子结构在地震中不被干扰。结构悬挂隔震的工作原理是让主框架在地震中跟随地壳运动进行摇摆,与之匹配的子框架则用吊杆或者锁链进行连接,地震所产生的能量传递至这一部位会相应减弱,且子结构也不会有惯性力的产生。这种措施的隔震效果较好,能够很好的隔断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坏,但是其工程造价较高,不适用于一般的建筑物。
        3.2特殊材料地基隔震措施
        地基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主要是因为地基会直接接触地震,同时还是地震波的直接受力区域,所以,需要做好地基的隔震处理,对基础的部分开展特殊化的处理工作,做好垫层的铺设工作,更好地降低地震波给建筑设施产生的不良影响。该种处理措施的使用历史悠久,主要是借助消耗地震能量的形式,切实地保障建筑设施的安全稳固状态。在做垫层时,通常会使用砂及粘土一类的物质。
        3.3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减震措施
        高层建筑设施的减震措施和隔震措施存在明显差异,建筑设施的减震处理措施主要是借助建筑设施之外的构件等,增大建筑设施的阻力,以此来不断地消耗地震所产生的能量,尽可能地减小建筑设施所遭受到的损害程度。建筑设施的建筑元件种类较多,其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是阻尼及消能器,其装置可进一步地划分为滞回型和粘滞型,这2种装置的使用范围较广泛。
        3.4基础隔震
        基础隔震措施的原理是将隔震装置设置在基础与上部建筑之间,由于隔震层的位置不同,这种措施会减少地震波向上的传递,这是一种传统的隔震措施。在实际施工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一措施较适用于多层或低层建筑,若应用与高层反而无法起到很好的隔震效果,高层建筑使用这种隔震措施会延长建筑物自身的自震周期,使建筑物的自重增加,反而不利于隔震。目前最常用的隔震方法主要有摩擦滑移隔震、滚轴滑移隔震等,可以根据不同的建筑物选择不同的方法。
        3.5已建成建筑物的抗震加固措施
        建筑物的减震措施一定要在建筑物的基础施工阶段进行,所有的施工一定要按照要求在未动工之前进行。最迟也要在建筑物施工时将减震、隔震装置进行合理的设置,一旦超出这一期间便达不到抗震、减震的效果。而且建筑物成型后再对其进行抗震加固措施其抗震效果会大打折扣,可以通过增加阻力和消能减震装置来实现减震的目的,但是这样不但会给施工造成不便,也会让工程造价随之增加,且其施工过程相对复杂。
        4减震隔震构造措施
        地震发生时,无论是高层建筑还是多层建筑其整体结构都会受到破坏,其中最为严重的情况是水平位移,所以在整体的减震过程中需要设置相应的隔震层来抵挡地震冲击力,有了良好的地震隔震层建设能保证整体结构不会出现质量问题,最大程度地抵挡当前的内部结构位移情况。对整体的设计而言,减震隔震结构上需设立有关的隔离缝。隔离缝整体的宽度不需要过宽,同时对于整体的结构而言,不仅需要设计竖向隔离缝,并且需要设计横向隔离缝。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社会背景下,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必须要确保建筑安全。在进行高层建筑的实际抗震设计时,必须要做好建筑物的抗震性设计,进一步提升建筑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CECS126:2001,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001.
        [3]JGJ 297-2013,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