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过渡段的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郑延涛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郑延涛
[导读] 摘要:为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我国道路桥梁事业发展迅速。
        身份证号码:44058219840623XXXX
        摘要:为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我国道路桥梁事业发展迅速。虽然道路桥梁施工技术日趋成熟,但受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沉降问题容易出现于道路桥梁的过渡段施工中,不仅施工质量大打折扣,跳车现象也容易发生,对行车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因此,相关人员需对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要点准确把握,科学控制过渡段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
        由于道路桥梁过渡段往往结合了柔性路基与刚性构造物,受两者性质的综合作用,容易出现不均匀荷载现象,严重冲击到行驶的车辆,降低了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同时,过渡段的使用寿命也会遭到缩短。因此,需结合道路桥梁过渡段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路基路面施工方案,保证整体施工质量。
        一、道路桥梁过渡段的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一)地基处理
        清表回填是道路桥梁过渡段施工的关键环节,施工单位要对回填材料严格控制,禁止回填不符合标准的材料,如建筑垃圾等,否则地基承载性能将会降低,导致沉降量加大。目前来讲,深层搅拌法、超载预压法等在路桥过渡段地基处理中应用较为广泛。若道路地基处于软土区域,为促使路基承载压力得到降低,可将轻质的高强填料应用过来。完成填充工序后,通过强夯等工序的实施,满足加固需求,这样可避免软土层侧向位移等不良问题的出现。若桥梁不能够有效衔接地基,跳车发生率将会显著提高。因此,施工过程中,需对桥背软地基进行处理。施工单位要综合考虑地基实际情况,将最佳施工方案制定出来,促使地基承载力、稳定性得到保证,路堤、桥台间的沉降差异得到控制。部分地区的土壤具有较高含水量,且存在着较大的孔隙,则需将换填土技术运用过来。换填工序实施之前,工作人员要进行土壤检测与测量工作,进而对换填土的厚度合理确定。若厚度不超过4m,可按照60cm的标准控制设计开挖深度。
        (二)路基填筑
        首先,分层摊铺。完成地基处理工序后,需由相关部门依据规范标准,进行严格验收。符合要求后,即可开展摊铺工序。施工单位要做好放线处理,对定位点等位置准确标记。运料过程中,需依据松铺厚度对卸料量合理确定。填充材料之后,需借助于相关机械规范开展压实处理,保证密实碾压所有填料。其次,填层找平。完成摊铺作业后,填料含水率与标准要求所符合,即可进行整平处理。要依据设计标准严格控制填层的含水率,两者之间避免有过大的差异出现,通常需保持在3%以内。施工单位先借助于推土机等机械设备,实施粗平工序。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对填层厚度、粗平的平整度等进行跟踪检测,促使填层均匀性得到保证。精平处理过程中,施工人员需遵循“从中间到两边”的原则,刮平处理填料层,将4%的横坡建设起来。若有骨料集窝处存在,则需及时进行翻挖拌和处理。最后,填层碾压。监理部门严格检测过填层标高、平整度等细节后,碾压施工要及时开展。通常需进行一次静压、两次弱振、两次强振和一次静碾。碾压过程中,需结合工序变化,及时调整振力与速度。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大型机械设备无法压实部分区域,如路基死角等。因此,施工单位需将小型振动冲击碾压机等设备配套运用过来,科学碾压死角区域,以便全面碾压过渡段的填料。
        (三)加筋注浆
        为促使道路桥梁过渡段的刚度、强度等得到保证,需通过钢筋注浆技术的应用,对路基进行科学的加固。施工人员先要将注浆区划定出来,之后钻孔于边坡上,将锚管注入进去后,开展压力注浆处理。通常需铺设三层锚管,按照2m的标准控制各层间距。具体施工过程中,首先做好准备工作。加筋注浆涵盖较大的范围,实施施工之前,要全面清场施工区域,且将警示标志合理设置于区域周围。其次,要依据设计方案要求,对注浆孔统一编号与准确定位,按照3cm标准控制定位误差。完成定位工序后,需由监理人员进行严格验收。之后钻入锚管,依据标记点向边坡内压入注浆锚管,为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一般要由专门人员监控施工过程,且对施工质量实时检测。再次,规范拌制浆液。按照适当标准,科学控制水灰比。部分地区湿度较高,则可将早强速凝剂等适量添加进来。浆液拌制过后,向贮存设备中泵送。最后,注浆。要对注浆孔进行提前清理,依据“由内到外、由上到下”的原则实施注浆。

作业人员需对注浆压力严格控制,保证在1MPa以内,避免对过渡段附近土体结构造成影响和破坏。科学控制注浆量,避免有过大的注浆压力变化出现。如有异常问题发生,注浆工序要立即停止,且对止浆塞合理安装。
        (四)设置搭板
        搭板设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需由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来完成。主要原因在于桥梁搭板受外力的影响较大,很容易有翘头等问题出现。施工过程中,需保证搭板平衡于路基路面,依据桥面实际情况,水平处理搭板的底层标高与顶高,促使路基与桥梁之间的过渡得到完美处理,避免变形问题的发生。尽量在近台端设置搭板与台背,这样可避免发生搭板滑移等不良现象。
        二、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中需注意的问题
        受诸多因素影响,时常有质量问题出现于道路桥梁过渡段区域,导致各类交通事故的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施工单位需重点关注关键部位,科学处理细节问题,促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一)加强管理与勘测工作
        道路运行质量与安全受过渡段路基路面的影响较大,且过渡段不具备较强的承载力,一旦出现施工问题,将会显著增加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因此,相关人员要严格管理与勘测过渡段的路基路面,促使道路桥梁使用寿命得到延长。首先,要对施工人员、监管人员等合理选择,保证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与丰富的经验。施工中采用的各种材料需与规范标准所符合,各项施工要求得到全面落实,这样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方可以得到保证。其次,相关单位要严格监管车辆超载问题,避免行车因素严重损害到过渡段的路基路面。
        (二)加强路基路面维护工作
        道路桥梁长期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车辆荷载、环境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为促使过渡段路基路面的使用寿命得到保证,需将维护工作科学开展起来。首先,相关单位要合理划分过渡段路基路面维护区域,明确维护人员的具体责任,促使各种细小问题得到快速处理。其次,要实时关注过渡段的质量状况,如有破损问题出现,则需合理划分等级,调整维护管理策略,避免路段路面的损坏问遭到进一步加剧。最后,要定期检查路基路面的运行状况,进行必要的修护处理。部分路段经过修护之后,若不能够投入运行,则需将提示牌合理设置于路段旁边,避免影响到行车安全。
        (三)强化路基路面排水处理
        路基路面的运行容易受水的侵蚀和影响,进而导致各类质量问题的出现。因此,需将排水工作科学开展起来。首先,要将过渡段的地势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对施工材料合理选择,保证具有较强的透水性。且对排水路径合理规划,通过排水管、急流槽等工具的综合运用,促使积水得到快速排出。其次,要对路段含水量严格检测,科学处理软土地基,避免渗入过多的雨水,而对路基结构造成破坏。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若施工不够科学,容易有质量问题发生,威胁到行车安全。因此,施工单位需充分调查过渡段所处区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施工方案,规范施工过程,促使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周翔.道路桥梁过渡段的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探析[J].四川水泥,2019(2):106-106.
        [2]丁磊,刘彦涛.基于市政道路桥梁过渡段的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探讨[J].居业,2018(11):106-107.
        [3]杨艳丽.基于市政道路桥梁过渡段的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6):84-85.
        [4]刘小丽.道路桥梁过渡段的路基路面施工技术[J].交通世界,2018(25):112-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