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 会计与审计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7
摘要:2020年上半年,特殊的时期,我国高校的信息化教学获得大发展,但是,这些发展需要进行深化和固化。在后疫情背景下,需要在老师、高校、政府等不同的层面坚决深化改革,继续推动高校信息化教学大发展。
关键词:大学;信息化;教学;2020
一、抗特殊时期的需要使大学信息化教学方法急速转变
1、改革了教学模式
建设智慧教室、智慧课堂,是教育主管部门多年前就力推的教育教学改革目标,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正好碰到2020上半年的特殊教学环境,又正好抗疫情网络课程的开端在学期之初(还正好有一段准备时间),又正好这个学期的课程可以分为线上和线下(后半段学生可以返校接受线下教学),像一场精心策划布置的演习一样,精准地推动着网络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从而使线上先下混合式教学、手机掌上学习、引导式教学、自助式教学、项目案例式教学、综合探究式教学、拓展式教学、交叉学科知识教学等各种教学模式,百花齐放、各展风姿。
2、运行了比较全面的考评机制
传统的大学考评是平时+期末,“三七开”或者”六四开”,尽管教育主管机构和学校、老师都强调要改革考评机制,要更加注重将学习过程和多维学习成果纳入到评价体系中,但是毕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公平有效记录是比较难以界定的,容易引起纠纷,也增加老师的工作量,实行起来一直不如人意,这次的特殊环境下,运用最新的服务平台,很大程度上“真正”做到了多种考核方式并行、线上学习过程和学习学习成果显性化、加大日常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务操作的考核,加大对探究性、拓展性学习效果的全面综合评价。
二、依然存在的问题
1、原有的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没有改变
尽管很多年以来,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不断呼吁要加强应用性教学,但传统的大学教育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健全,缺乏人才培养方案动态更新、持续改进的调整机制,这次的改变有点像“新瓶装老酒”,并没有上升到从人才培养机制上解决问题。
2、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配套制度设计尚未建设完整
进行现代信息化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牵涉到许多利益机制,包括,国家对老师培养使用提高的政策性制度,教育主管机构对高校的评价机制,学校对老师的评价激励机制、学校对学生的评价考核机制,等等。这次的改变,是在疫情特殊情况下高校相关行为主体的全员“义务”探索,尚有待制度予以固化。
3、师资队伍的封闭性问题还没有得到制度性解决
对教师个体来说,从事教学后知识逐渐封闭化、脱节于社会实践,可以说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因为教师的职业特性就是对未掌握相关知识的学生进行基本传授的,必须具备基础性、循环性、渐进性的教育特征,想让教师成为(教学职业以外的)知识创新主体,根本就是违背教学规律的,因此,解决教师群体的封闭性问题,仅靠教师继续教育的培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新信息时代:继续推动大学信息化教学大发展的建议
对于高校来说,这次的尝试,极大推动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可以说,高校全面进入了信息时代。未来该如何继续推动大学信息化教学的大发展,笔者认为,这需要从微观(教师)、中观(学校)、宏观(政府)三个层面分别去考虑,将这三个不同的层面混淆在一起探讨是不可行的。
1、教师层面
教师层面是微观的、技术的层面。教师需要做到:
(1)敢于触碰新技术,努力学习新技术
老师必须主动接触、学习新技术。大学老师属于高级知识分子,只要愿意去接触、努力去学习,完成教学工作所需的信息化新技术,学习和掌握是不难的。
(2)把教学变成引学
传统教育的重点在教,现代教育的重点应该在学,开展现代信息化教育,关键要把教学变成引学,让学生自己去学,老师只起到引路人的作用。
(3)建立起多维度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在现代信息化教学方式下,老师应注意制定多维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准确、客观、公平给出学习评价,让学生信服。由于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相关数据容易取得,可以更好地采用多维方式进行考核评价。
2、学校层面
学校层面之所以是中观的,是因为学校可以通过相关机制建设,教育、激励、引导、敦促老师去做出改变,但是,学校毕竟也有自己的任务和压力,加上学校掌控的资源有限,对于整个社会共性的问题,要学校单独做出改变,是有些勉为其难的。建议学校可以去做:
(1)及时建立对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利益引导考核评价机制
我国目前高校的行政、教学管理人员的待遇,吃大锅饭现象依然十分严重,而在整体上,高校的发展方向,不考虑外部的话,校内的行政、教学管理人员的作用仍是决定性的。因此,现代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必须将这些“关键”人员连接上,这仅靠教育、要求、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改革他们的待遇分配政策,用利益的指针去推动才行。
(2)改变办学思维,制定开放性的人才培养新目标和新方案
高校应该逐渐摒弃传统的系统性教学、计划性教学、渐进性教学的“串行”教学思维,改之以更大范围内的学生自主选学、引导性教学、应用性教学等,建立“并行”教学思维,打破校园藩篱,引进其他高校的优质金课并进行适应性改造,包括切实有效地引进企业兼职教师进行不全面但分段的“精致”实践指导,以及设置校内“仿真”模拟工厂、模拟企业、模拟小社会,开展虚实结合的学生实践锻炼,等等。
3、政府层面
这次抗疫情的教学信息化大发展,从一个侧面说明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其实不是老师,甚至不是高校本身,而是处于高校外部的市场和政府,而市场的宏观引导又只有政府有能力做到。政府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方向性政策、给高校的方向性拨款、方向性考核评价,引导、督促高校的方向性改变,另一方面通过供给侧改革,引导、规范教育产品市场,给高校改革提供武器。个人建议,政府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重点突破:
(1)大力培植、规范信息化教育产品的共享市场
政府需要进行政策协调,引导、培植、规范教育产品的共享市场,让企业、高校本身、教师和其他个人,都能成为教育产品市场的行为主体,让高校真正在现代信息化条件下开放办学,让各行为主体合法化地在市场上获取应得利益,让市场在高校办学的资源配置中起更重要的作用。
(2)及时出台政策,解决高校科研形式主义问题
政府应该及时出台明确的指导性政策,在高校评估、职称评定、绩效考核、提拔使用、优秀评选等各方面摒弃对老师不切实际的、与老师工作实际相脱离的科研条件要求,更加注重老师教研成果之应用的实际效果,使教师实实在在地将全部身心投入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和实践当中去。
(3)建立新的对高校考核评价的政策机制
政府应该在对高校的考核评估中,坚决摒弃只统计考核高校所获得的的最高层级的少量优秀成果的思想,更多地考核这些成果的逐层累积金字塔结构是否科学有效,是否普惠到了绝大多数的学生。
四、结语
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遇,2020上半年的特殊情况,给我们的经济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但同时也逼迫着我们突破旧的约束。在新信息时代,高校教育行业需要花更大力气,坚决深入改革,巩固我们在2020特殊时期付出了巨大代价所获取的经验和成绩,继续推动信息化教学大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松松.“物云大智移链”新技术体系与高职信息类公共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09):91-92.
[2] 陈凌逍 杨娜.大智移物云区背景下的“新审计”趋势[J].商业经济,2020(6):167-169.
[3] 康晓娜 王新怡.浅析“新经管”战略下会计教学改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
作者简介:潘文(1968-),男,汉族,广西南宁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