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
摘要: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之路如何走?自2017年以来,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在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推广发展绿色农业的“戴庄经验”,走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之路,要合力保护培育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大力弘扬“亚夫精神”;不断提升村社合作水平;加强农业科技引领服务;着力提升农产品营销水平;做好总结强化宣传引导。
关键词:戴庄经验;乡村振兴;绿色农业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17年9月底印发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了“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2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讲话中也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要走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之路如何走?自2017年以来,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在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坚实迈出了国家十三五规划对农业提出的“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要求的步伐,成为江苏丘陵山区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指导下,开发优质高效生态农业,走绿色发展之路的一个生动案例,也带给我们许多启示。
一、戴庄村的基本情况及“戴庄经验”
戴庄村位于江苏省句容市最南端,地处句容、溧阳、溧水三县(市)交界,总面积10.4平方公里、其中低山、岗坡占70%,耕地7300亩,其中水田3000亩。由于地势高,地形复杂,地块零散,落差大,水利工程困难,除了降雨,无外来水源,靠天吃饭,历史上就是个穷山恶水,农业效益很低之地,2003年人均纯收入仅2800多元,比句容市平均低22%,是茅山革命老区最穷村之一。戴庄村有农户866户、总人口2879人,其中812户加入合作社。全村劳动力1569人,其中务农劳动力513人。2019年人均收入达到31000元。2019年合作社年收入1425.5万,村集体收入420万,其中经营性收入96万。有机大米年收入1050万,果树700亩产值560万,其中农户自己卖280万,2019年合作社实现销售利润600万,其中480万返还农户,剩余120万作为合作社提取公积金,茶叶100余亩年收入46万,蔬菜100余亩年收入49.5万。
2001年,从镇江农科院院长退下来的赵亚夫,以志愿者身份到戴庄村,调研发现戴庄村位于茅山丘陵核心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滞后,环境破坏相对较轻,是难得的在苏南地区保留有一方洁净的水、土壤和空气之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的禀赋优势。2002年以来,赵亚夫带动村委会及村民通过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探索利用当地的自然禀赋,转变发展方式,引进日本先进技术结合当地实际再创新,又通过村集体领办农民合作社,将全村10.4平方公里加上紧邻国有林场生态林约⒉6平方公里,合计13平方公里小流域的山、水、田、林、湖、草等构建成的生命共同体生态系统,作为试验区及研究对象,试验、示范优质高效生态农业新技术。在赵亚夫的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 带领下,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丘陵山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戴庄经验”,在全省乃至国内的影响逐步增强。
二、戴庄村发展绿色农业的做法
绿色农业是指一切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农产品数量与质量安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形态与模式。丘陵山区的全部自然生命体(动物、植物、微生物),同处一个生态系统,互相竞争、互相依存,构成复杂的相对动态平衡的生物链,成为生命共同体。在人类活动参与前,它是一个自然的生态系统。如果从事农业的人类活动参与进来,就成为丘陵山区农业生态系统。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属于传统农业范畴的江苏丘陵山区农业生态系统仍然保护得较好,但是生产力低,满足不了人口增长及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于是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石油农业”,大量投入化肥、农药,选用耐肥高产品种,虽然提高了产量,度过了粮食危机,可是这样做违背了自然规律,破坏了生态环境,全球各地出现了严重的物种消失,生态平衡破坏,农田自然生产力丧失现象。江苏丘陵山区的传统农业生态系统也和各地一样,演变成了所谓现代“石油农业”生态系统。农业面源污染与其它环境伤害一起,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在戴庄村试验示范新的优质高效生态农业技术,就是针对当今世界严重恶化的环境状况,在农业领域修复、保护生态系统、提高农业整体生产力,真正的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次探索,这是当今农业科技领域很紧迫的重要课题。戴庄村发展绿色农业的做法是:
一是鼓励村社合一,激发农业发展活力。戴庄村从2006年起创办了面向全村各产业、覆盖全体村民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做到“生产在户、服务在社”,充分发挥农户经营和统一经营两方面优势,帮助解决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合算的事情,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合作社坚持依法规范管理,将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由社员共享,建立多元利益分配机制。这些本村职业农民,种养面积占全村70%以上,户均收入达10万元以上,已超过当地一般非务农户。
二是借助科技人才,解决农技服务难题。戴庄村以农民合作社为载体,整合、集成技术、人才、资金等各方资源和要素,通过聘请技术人员、合作社任职等方式,建立科技人员投身现代农业建设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科教、产学研结合,有效解决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戴庄村多年来坚持驻村专家作领路人、依靠和培养村干部作带头人、将科技示范户升级为家庭农场主和新型职业农民作“二传手”这样一种培育乡土人才、推进依靠科技进步、带动乡村振兴的有效模式。他们创造的“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的工作方法和取得的科技兴农、改革创新带动强村富民的成效,获得习总书记在视察镇江时的充分肯定。
三是做强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戴庄村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从培养示范户、示范园入手,通过示范带动、典型引路发动农民,带动全村农民发展有机农业,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有机农业成为村民收入主要来源,占总收入的七成以上,合作社90%以上成员基本掌握有机栽培技术。立足茅山老区僻远山村实际,以绿色生态为目标,以整村统筹规划田园生态系统和生态技术创新为重点,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修复农业生态系统、培育生物多样性,闯出了一条“绿色发展、质量兴农”的好路径。展现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模样。
四是采用农业新技术,形成优质高效生态。与一般有机农业主要着眼于不用化学农药和化肥,寻找替代品的做法不同,戴庄村采用了培育生物多样性并配套健康栽培、健康饲养技术,修复、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的新技术路线。新技术在大力恢复、提高自然生产力同时,也合理利用当今社会先进生产力手段。在符合自然规律的传统农业基础上,植入尊重自然规律的现代先进农业设施、装备和技术。
三、戴庄村发展绿色农业的成效
戴庄村及其周边,目前已经有8000多亩农林用地采用了综合的优质高效生态农业新技术,其中生态林地4000亩,有机大米3000亩,有机桃、柿等果园1000多亩、有机茶叶100多亩,有机蔬菜100多亩,随着农民参与积极性的提高,规模还在扩大中。
一是戴庄村的农业生态系统发生显著变化。走进戴庄村田野,可以看到不断变化着的丘陵山区农业新景观。低山陡岗分布着针叶、阔叶、常绿、落叶、灌木、喬木等多种类的生态林树种,林中成群栖息着多种鸟类,经常有蟒蛇、野猪、穿山甲、猫头鹰等出没,初步形成了森林+野生动物的自然林业生态系统。缓岗坡地分布着草莓、蓝莓、杨梅、无花果、猕猴桃、甜柿、桃、梨、葡萄等供四季采摘的果园及薄壳山核桃、茶和绿化树木等经济林,林下生长着牧草兼绿肥的豆科、禾本科作物,发酵床畜禽养殖场大棚散落其间,鸡、鹅在绿草丛中自由觅食,引来了空中盘旋飞翔的老鹰和多种鸟类,草地放牧羊群及特意保留的耕牛在悠闲吃草。正在形成经济林果+草+畜禽的有机农业生态系统。岗坡塝田和山下的冲田,夏季生长有机水稻,水稻收获前套种绿肥紫云英,混播少量黑麦草,秋天至来年春天放牧鹅、羊,试行稻鸭、稻蛙、稻虾共作,试种了双季稻。正在加快形成稻(菜)+草+畜禽(渔)有机农业生态系统。山上到山下,各具特色的三类农业生态系统融合一起,较为完整的组合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全新的丘陵山区小流域有机农业生态系统。
二是戴庄村的农业整体生产力不断提高。戴庄村的土壤地力、自然生产力和农业整体生产力都在不断提高。戴庄村连续多年种绿肥,大量增施富含有机质、微生物的醋糟微生物有机肥,接种了枯草芽孢干菌等微生物菌种,避免了一般畜禽粪肥的抗生素、重金属污染,还能促进土壤小动物、微生物种群和数量迅速增多,丰富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加速土壤改良,大幅度提高了土壤地力和自然生产力。对比数据表明:水田连续5年有机栽培较常规栽培土壤有机质增加了24.4 %,土壤氮、磷、钾也有9~16 %的增加。果、茶、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更快,4、5年即明显见效。水田、岗坡地果、茶、菜园全年生产出来的产品,除了收获的食用部分以外,其他如稻草、稻壳、米糠、紫云英绿肥、杂草、枯枝落叶、畜禽粪便、微生物残骸等又就地返回土壤循环利用,做到了最低成本的环境污染零排放,这些都属于自然生产力的提高。采用新农机具后,不仅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而且能使传统农业措施落实得更好,如醋糟有机肥施肥机械,秸秆还田机械等,这些对环境友好的现代先进农业技术、设施、装备形成的生产力,能显著提高农业整体的生产力。
农业整体生产力的提高体现在效益上:戴庄村种植有机大米亩效益2000 ~2500元(还有3000元的提升空间),高于常规栽培5倍左右。种有机桃、柿等亩效益5000元以上,草莓、蓝莓3~4万元。鸡、鹅每只效益100元以上,羊每头800元,发酵床杂交黑猪每头1000多元,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饲养)。
随着土壤地力、自然生产力和农业整体生产力不断提高,农业效益大幅上升,戴庄村农民2017年人均纯收入2.5万元,比10年前常规栽培时高出6倍。原来低于句容全市平均22%,现在已经高出25%。
戴庄村的实践表明,新的优质高效生态农业技术,能较好的协调产品品质、安全、产量、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具有一般有机农业技术尚达不到的较高生产力,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能较常规栽培大幅度提高,产量已与常规栽培接近。
四、戴庄村走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的启示
1.合力保护培育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充分认识到培育生物多样性,修复、保护生态系统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重大意义。生物多样性,不能光停留在环保部门抓稀有物种保护上,政府及环保、农业农村、科技等有关职能部门都要合力,把农业生物多样性培育和生态系统修复、保护工作切实抓起来。丘陵山区以外,还有湿地、平原等类型地区的农业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都有大量科研、示范、推广工作可做,要为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2、大力弘扬“亚夫精神”。在“亚夫精神”的引领下,重视推广“戴庄经验”,并列入乡村振兴考核内容,鼓励各地设立推广“戴庄经验”专项资金,支持“戴庄经验”试点示范村及村办合作社发展生态农业、产品营销、品牌建设等。开展弘扬“亚夫精神”、创建为农服务品牌、培育“亚夫”好干部活动。以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实施为抓手,开展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升行动,提升党员干部服务“三农”能力。打造“亚夫”直通车。整合涉农服务平台,着力优化“亚夫”直通车信息服务平台(农信通)、“亚夫”直通车技术服务平台、“亚夫”直通车展销平台三大平台。
3.不断提升村社合作水平。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重点打造28家村办合作社典型村。一是引导村办合作社与村集体经济实现有效嫁接,因地制宜做大产业。二是创新运营机制,鼓励农户以土地入股加入村办合作社,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三是鼓励村办合作社在规范化建设和示范创建中做表率,率先使用规范统一的合作社财务软件,率先申报各级示范社,提高村办合作社的运营质量。四是培育一批村办合作社典型。对村办合作社典型村,指路子、压担子、给政策,加大扶持和宣传力度,做响产品,提高社会影响力,发挥出典型带路的作用。
4.加强农业科技引领服务。一是推进省市级农业产业科技体系建设。实施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项目和市级“1+1+N”农技推广项目,开展绿色生产技术试验示范,集成形成一批适合本地推广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二是加大产学研合作。扶持村办合作社典型村和村属经营主体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共建综合实验示范基地或产业研究院,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新增一批“一村一所”。三是开展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筛选特色农业基地开展生态农业试点,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生态种养结合、农田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等工程,建设一批省级生态循环示范村、市级示范村、市级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5.着力提升农产品营销水平。一是实施品牌战略。扶持村办合作社、示范基地建设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以村为单位,由合作社牵头,推进同一区域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品牌整合,打造一批区域公共品牌。二是加快二三产融合发展。支持村办合作社、示范基地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仓储物流等延伸产业链项目建设,发展成农业龙头企业的原料供应基地。推进“文旅结合”,依托村办合作社,充分挖掘节庆品牌。三是推动多渠道营销。引导村办合作社加强品牌策划和宣传,参加省内外各类展示展销推介活动,在知名平台开设网店,利用农产品展销馆等举办营销活动,线上线下推介和销售本地优质农产品。
6.做好总结强化宣传引导。要及时总结推广“戴庄经验”发展绿色农业中的扶持政策、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和发展成效,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多方位、多层次进行宣传,让绿色农业成为本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一张名片。
作者简介:
姚永康,男,1963、10.江苏丹阳人。江苏省镇江市委党校经济与管理教研室,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王甜,女,1989、11.陕西泾阳县人。江苏省镇江市委党校中特理论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