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幼儿入园礼仪教育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4期   作者:陈柏静
[导读] 幼儿的入园礼仪是幼儿园园风和幼儿精神风貌的缩影,礼仪行为养成对形成良好的园风、教风、学风能起积极作用。
        陈柏静
        湛江市麻章镇中心幼儿园 52409
        摘要:幼儿的入园礼仪是幼儿园园风和幼儿精神风貌的缩影,礼仪行为养成对形成良好的园风、教风、学风能起积极作用。3-6岁是习惯养成的敏感期,抓住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使幼儿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将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对塑造完整健全人格的幼儿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倾听能力培养行动研究
一、幼儿入园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它不仅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氛围的创造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应从小学礼,懂礼。3-6岁是习惯养成的敏感期,抓住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使幼儿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将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对塑造完整健全人格的幼儿起到重要的作用。
幼儿的礼仪是幼儿园园风和幼儿精神风貌的缩影,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对形成良好的园风、教风、学风能起积极的做用。幼儿入园时间为每天的早上,早晨为一天之始,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当幼儿入园时能主动问好,展示出精神饱满,充满朝气的状态,则表明他能以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一天的到来。
二、幼儿入园礼仪的现状
本班共30名幼儿,都是新生,目前,就本班幼儿的入园情况来看,大部分幼儿的入园礼仪是没有达到标准的。具体表现如下:
1.二分之一的幼儿没能做到自主入园,需要爸爸妈妈陪伴才愿意进入教室。进入教室后,教师引导幼儿与爸爸妈妈说再见,幼儿只是低着头,不说话。
2.三分之一的幼儿没能做到按时来园,在老师开展早餐活动后才姗姗来迟,影响了正常活动的开展。个别按时来园的幼儿是妈妈抱着,眯着眼睛迷迷糊糊地进入幼儿园的。
3.绝大部分幼儿没能主动与保安叔叔和老师问好。当老师热情与幼儿打招呼时,有部分幼儿没有回应老师的问好。小朋友之间也没有形成互相问好的习惯。
三、幼儿入园礼仪现状的情况分析
幼儿在入园礼仪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对本班幼儿的观察、分析以及资料的查询总结原因如下。
(一)初次离开熟悉的家,进入集体生活,产生焦虑的情绪
对幼儿来说家庭是他可以依赖的、安全的、自由的生活环境,从家庭到幼儿园,虽然只是生活环境的改变,但这种改变对幼儿来说是巨大的。幼儿园的环境对他来说是陌生且要独立面对的,种种的不习惯和前所未有的生活体验必然使幼儿产生焦虑与不适。他希望父母能一直陪同着,所以不愿意自己进入教室,或者不愿意与爸爸妈妈道别。这些都是幼儿焦虑情绪的行为反应。
(二)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根据对本班家长的调查,有小部分幼儿晚上11点多都没休息。晚上太迟入睡导致早上不愿意起床,没能按时入园。有些晚睡的幼儿即使按时入园,却也是无精打采甚至哈欠连连。
(三)日常生活中缺乏礼仪教育
1.家庭和父母作为幼儿接触最多的环境,对幼儿的礼仪行为表现形成有很大影响。有些家长忽视了对幼儿的礼仪教育,在平时的生活中没有教育孩子对亲朋好友要主动礼貌打招呼,离开时要主动道别,在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等。或者有些家长本身的行为礼仪表现相对较差,没能起到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因此,幼儿缺乏礼仪行为的经验积累,即使老师主动与幼儿打招呼,幼儿也没有做出回应。


   2.教师礼仪教育的开展不够深入,途径和方法单一。教师只是在早上幼儿入园时以及回家时与幼儿打招呼,引导幼儿做出相应回应,并没有把日常生活礼仪生成课程,或者用奖励机制激励幼儿;没有把相应的礼仪行为规范呈现在主题墙上。
四、解决问题的策略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入园礼仪习惯,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阶段一:通过多种渠道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
(一)用亲和力感染幼儿
入园焦虑每位幼儿都要经历的过程,是幼儿迈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帮助幼儿走好着一步,也就为往后的教学生活活动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教师要控制号自己的情绪,不急躁,每天微笑面对幼儿,多用形体语言亲近幼儿,让他们有亲切感,使他们更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二)通过环境布置,营造温馨的氛围
  为了尽力消除幼儿感到陌生的心理,教师要在环境上下一番功夫。活动室是幼儿入园后每天生活的地方,与家里的布置大不一样,从而造成环境上很大的差异,增加了幼儿的陌生感。因此,我们要为幼儿营造熟悉的环境,把活动室布置得漂亮、温馨,让幼儿感觉像家里一样。另外教师组织游戏活动时,一定要与幼儿融为一体,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朋友,体验集体活动带来的快乐。
(三)家园共育,帮助幼儿缓解焦虑,逐渐形成良好的入园礼仪行为习惯
首先,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情况,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及时地进行双向沟通,能帮助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其次,让家长了解我园幼儿的入园礼仪规范,家长也要做好榜样示范作用,有目标地对幼儿进行引导。
  阶段二:在日常生活教育活动中学习规范的入园礼仪并用激励机制强化幼儿的礼仪行为
(一)通过教师自身的礼仪行为教影响幼儿
在幼儿园里,幼儿特别喜欢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可以说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即使幼儿还处于入园焦虑期,教师要坚持每天向幼儿问好,给幼儿礼仪的榜样示范。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让幼儿耳濡目染。
(二)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入园礼仪教育
将幼儿入园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制定入园礼仪的教学计划,并及时开展课程教育。我们可以把入园礼仪教育的内容设计成幼儿喜欢的、易接受的教学内容。众所周知,故事、儿歌和音乐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教师就可以自编相关形式的课程,让幼儿通过感兴趣的有趣的方式学习相关的入园礼仪行为,并了解礼仪在生活中带给我们的快乐,例如在音乐游戏活动《我们来说再见》中,通过有趣的音乐游戏活动,创造出一定的形象和意境,以游戏为手段,让幼儿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去体验音乐节奏和情景,感受音乐艺术,寓礼仪教育于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习得道别的基本礼仪;在故事活动设计《讲礼貌》中,以故事作为载体,把入园礼仪的相关教学内容融入故事中,用故事的形式传递,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易懂,让幼儿更容易吸收,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通过激励机制强化幼儿的入园礼仪行为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激励,具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口头表扬,师生赞许、奖励红花等方式对入园礼仪较好的幼儿给予肯定性,对有进步的幼儿给予导向性的评价,使幼儿收到鼓励,充满自信,争取更优秀的表现。
五、结语
    总而言之,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入园礼仪行为习惯是有必要的。我们在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入园礼仪的环境的前提下,再根据不同幼儿的性格特点或者不同的场景,运用不同的策略,坚持进行幼儿入园礼仪教育,使良好的入园礼仪行为内化为幼儿的习惯!
参考文献
[1]陈桢韦.幼儿礼仪行为表现的现状研究.考试周刊.2019
[2]彭媛.幼儿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文集,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