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有效组织与开展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4期   作者:徐乐梅
[导读] 幼儿音乐教育是人一生中最早的音乐教育。如何做好幼儿的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徐乐梅
        南昌市铁路第三幼儿园             
        摘要:幼儿音乐教育是人一生中最早的音乐教育。如何做好幼儿的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目前幼儿园音乐教学尚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如何提升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实效性进行了浅显阐述,以表明幼儿园音乐教育应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幼儿园  音乐教育  现状分析  提升实效性

喜欢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音乐教育是实施艺术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音乐教育,更能促进幼儿全身心的协调和健康发展。然而多年来形成的对技能技巧的过分关注,以及相对单一的活动方式等,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发展。因此,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标准审视当今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正视不足,努力改进是当务之急。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一)选材上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过于陈旧化
在当前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大多数老师的开场是一模一样的,不论大班还是小班,都是千篇一律的“小猫怎样叫?喵喵喵喵;小狗怎样叫?汪汪汪汪”。唱了几十年且并无多少美感的儿歌,今天的孩子还在唱. 老教师们也说教材还是自己当年上幼师使用的80年代的教材。音乐教育的核心应该是用美的音乐培养孩子审美的能力,如果音乐作品本身不美,或者不够美,那么孩子的美感从哪来?已经进入信息化的今天,媒体传播迅速发展,我们的孩子生长的环境也在随之改变,身边决不只是小猫小狗这样简单,如果我们不用经典的作品教孩子,不用真正美的作品去熏陶他们,那么我们的音乐教育只能让孩子去迷恋流行歌曲,而这正是音乐素养低落的表征。
2.音乐作品过于德育化
所选择的儿童音乐作品中多数都有着思想教育的内容,如《三只猴子》“三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教师总是不失时机地教育幼儿,要遵守纪律,否则就要像那三只猴子一样摔得都是包了。再如音乐律动活动《白胖鸭》,教师也要用“小朋友们要爱护动物”作为整个活动的结束语。我们观察到多数教师采用的是天真幼稚型的乏味的作品,像《动物狂欢节》、《彼得与狼》等经典的音乐作品却很少见。即使有些作品却包含了大胆新奇的想象、准确动人的音乐形象、丰富的节奏、和声与旋律,经过教师的再诠释,音乐所应有的浪漫、幻想、等特点也被忽略,而成为思想教育内容的载体
3.音像资料过于匮乏化
在幼儿园音乐活动区,音像资料的数量很有限,就其质量来说,配器、录音效果也粗制滥造,很少有高水准的儿童音像制品作为配套的教学的示范性资料。了解中得知,由于幼儿园使用的音乐教材,很多是没有配套音像资料的,所以很多资料是幼儿园教师自己购买或翻录,随意性较强,差别也很大。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较大问题
1.艺术教育不艺术
目前,教师大多并没有采用艺术的方式来教孩子音乐,而采用“科学严肃”的方法。如中班的音乐活动《小树叶》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会拍歌曲小树叶的节奏。老师弹唱《小树叶》和小朋友一起复习儿歌《小树叶》,然后,老师说:“今天我们学习打节奏,我们来看看这个节奏。”老师拿出图示,一张大白纸上写着好几行x xx xx x 这样的节奏符号 。老师又说:“一个一个小叉子打一下,两个小叉子打两下……叉子下面有横的快一点儿,没有横的慢一点儿.。”老师像讲解数学题一样,教孩子认符号,可是底下的小朋友一脸的茫然,一边念一边拍手,连续几遍还不会,一些淘气的小朋友开始东张西望,搞起小动作了。老师说:“下面我们分组来做。”这下更散了,那些干巴巴的符号已经引不起孩子们的兴趣了,老师满头大汗地进行小组指导。最后,老师弹琴,集体按节奏念儿歌拍手,效果可想而知。这里,俨然一个识别符号的课堂,艺术的氛围已经不存在了。
2.重知识与技巧 轻感受与创造
试行纲要注重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全面发展,就艺术领域的表述,字里行间透出了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注重培养幼儿感受性、表达和创造能力。然而,许多老师过分强调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幼儿内心的感受,她们更重视幼儿唱歌的音调是否准确、舞蹈动作是否标准、节奏乐敲击得是否整齐,因而形成了音乐活动突出技巧训练的局面。孩子们在反复、枯燥的练习中慢慢失去了感受音乐的机会,只能被老师安排着、按老师的意愿表现着音乐,实际是在表达着成人对音乐的理解,而艺术活动的根髓——感受,特别是幼儿自己的对音乐的感受被老师们“挤压”得几乎没有了。
比如,中班音乐活动《冬天》,把难唱的歌词先让小朋友唱会,这样后面教起来就比较顺利。老师也提问小朋友“冬天有什么特点呀?”有的说:“很冷。”有的说:“很安静,因为小动物的都冬眠了。”这时候,完全可以把表演游戏加进来,表现冬天的安静。这样,把这种情绪融在歌曲的教唱时,就不必一边一遍练习,而孩子还是不理解什么是渐弱、什么是渐慢了。在结尾时,老师说,我们在唱一遍歌曲《冬天》,其实,之前孩子们已经唱过很多遍了,歌词曲调也基本掌握了。这时,让孩子创遍一些新的歌词,来表达他们对冬天的不同感受不是更好吗?这样,孩子的感受力和创造力会都有所提升。
3.幼儿的主体性不突出
音乐教育活动应该是偏重于直觉、想象、灵感顿悟等感性思维的激发,让幼儿有机会感受、表现、创造,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指导。但是,我们所了解的情况是,高标准化的模仿和高控制化的指导。

如一个小班的音乐活动,在幼儿初步熟悉了歌曲时,教师并没有给孩子消化与磨合的时间,而是要求幼儿马上再现歌曲,而且在音高上要准确、强弱等表情要做到、甚至要动作也到位。其实是要求,幼儿完全地模仿教师,当幼儿做不到时,教师就立即手把手地指导。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孩子成了训练者与被训练者的关系,教师往往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强加到幼儿身上,“看那个小朋友唱得最准确”成了评价标准。
另外,无论年龄大小,教师都一味要求表现音乐要准确,而不管幼儿能否胜任这种要求。小班孩子发声器官发育不完全(只适合唱5度以内的音高),音高上根本不能控制自己的嗓子,如果在音高方面占用很多时间,一则是徒劳,二则是引起幼儿声带疲劳甚至损坏;中班孩子合作能力较差,教师却要求他们马上相互配合地演唱或用打击乐演奏歌曲,这些都是不合理的。
对表现音乐“准确”的追求,是教师在指导幼儿时,往往忽略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能力,同时还要不得不采取高控制化的方法。但是,教师的这种高控制化的指导与幼儿的主体性发展之间形成了反比关系:教师干预得越多,控制程度越高,幼儿越被动,幼儿主体性发展就越受到抑制。教师为了追求高质量的效果去训练幼儿,也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紧张。我们了解到,教师让孩子表现音乐时,孩子的状态是紧张的,表情是严肃的,生怕出错误,一旦出了错误,教师有马上来纠正。这样,注意力全在具体的音准节奏上,而忽略了孩子对音乐的整体把握,忽略了孩子对音乐的感受,从而使幼儿对音乐的创造也受到限制。
   二、提升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实效性建议
(一)师幼情感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师幼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比如,在活动中经常看着幼儿的眼睛讲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同时,还可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教师,还可能是其他角色,如月亮姐姐、兔子妈妈、小鸟、白云等。通过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儿带入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教师可利用情绪、肢体动作和多媒体的动感画面来带动孩子的情绪。幼儿对有图像和声音的东西感兴趣,与孩子进行良好的互动,让孩子在音乐活动中真正地玩起来、动起来。例如,在教授音乐《小兔乖乖》时,笔者先讲故事《三只小兔》给小朋友听,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再配上动感的画面,感受音乐的变化。  
学前期正是个人情感逐步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在这个年龄阶段,富有情感性的音乐活动对幼儿的情感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巧用榜样的力量  
通常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者常常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适当的榜样,利用榜样的作用进行教育,这就是榜样教育。根据所选榜样的角度和水平不同,榜样可分为高级榜样和一般榜样。其中,高级榜样不仅自身有明显的个性特点,还能给学习者提供充分的帮助和借鉴。  
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高级榜样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内源性动机,让幼儿自发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提高幼儿感受音乐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满足幼儿求知、求成的需要,通过成功的学习经验增强学习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下面以中班音乐游戏《小老鼠和泡泡糖》为例简要分析高级榜样的作用。  
在音乐游戏《小老鼠和泡泡糖》中,通过创设游戏化的情境,引导幼儿根据游戏情节,创编各种有趣的身体动作,经过讨论、实践,再讨论、再实践的过程逐渐明确游戏玩法,并与同伴合作随乐游戏。在此过程中,不断产生的高级榜样激起了孩子们主动模仿并不断创新的愿望。  
榜样一:欣赏A段乐曲,启发幼儿想象小老鼠在干什么?并学一学。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A段玩“手部游戏”。根据乐曲旋律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此榜样是由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日常生活提炼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可学性,幼儿都能看得到并能够经过努力进行模仿。模仿中,孩子们逐渐分清了乐句,掌握了节奏。  
榜样二:欣赏B段乐曲,启发幼儿想象小老鼠在干什么?并学一学。引导幼儿用夸张的表情动作来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发展幼儿音乐表现力。此榜样是由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情况指定选取的,来源真实,不经过美化和虚构。“小老鼠”的动作各不相同,既有位置的高低变化,还有方向和肢体动作变化等,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小老鼠拽泡泡糖动作”的多种变化,体现了高级榜样是具有复杂的榜样行为的。  
通过对中班音乐游戏《小老鼠和泡泡糖》中出现的高级榜样的简要分析,我们发现高级榜样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  
(三)尊重幼儿心智特点  
首先把歌词编成故事。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把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如在教授歌曲《蛐蛐和蝈蝈》时,笔者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将歌曲通过角色对话演唱出来,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高涨。然后通过故事,让幼儿创编或模仿简单的动作,或用游戏的形式教一些简单的动作。动作主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因此幼儿很容易理解接受,然后再来感受音乐的变化,随音乐快乐游戏。  
(四)幼儿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多次提到:“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同时,幼儿音乐教育又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启蒙教育,教师应“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激发、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创造的快乐”。通过音乐教学,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来提高孩子们的鉴赏能力;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听与唱的过程增强音乐记忆力;在感受、欣赏的过程中陶冶情感;在想象、参与的过程中提高联想和创造力。面向全体幼儿,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初步培养、调动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使其在快乐的氛围中体会音乐的乐趣,使音乐成为孩子们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使“美育”“素质教育”能在入学前的幼儿期,得到相应的重视和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