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良 杨芳 吕恒霞
山东省青岛第二卫生学校 266300
摘 要: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生活动的大量时间在课堂,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和现行职业教材的编写特点,教师应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关键词:中职英语课堂;德育教育
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承载着教书育人的重担。英语作为一门交际语言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英语教师更是传播西方文化与传统中国文化的桥梁。英语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语言之一,目前世界上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使用的人口约有3亿,作为第二语言使用的人口约有2.5亿,作为外语来学习和使用的人口为3亿到5亿。尤其在习主席倡导一带一路的新形势下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跨国交际能力、激发学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英语教师的任务显得尤为重要。
一、文化礼仪
我们刚刚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第一课总是学习如何与人打招呼、问好。这就说明人首先要有礼貌,要友好待人。在练习英语对话时,英语教师既要介绍语言知识的不同,又要重点强调礼仪的重要性。一句“您好!”体现了个人修养,也体现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例如,对于“Thank you”(谢谢你)这一常用的礼貌用语,在教学上,教师应侧重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并时刻加以提醒。如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说“Thank you”;接受别人的赞美时要说“Thank you”;接受别人的礼物时要说“Thank you”。即使是自己的父母,也别忘了说“Thank you”。因为只有对生活时刻怀有感恩之心,才能真正体验心灵上的满足与快乐。
提建议也要充分注意礼貌,要选择合适的语气和用词。有不少学习者在交际过程中只注重意义的表达,而忽视了语气、礼貌等语境因素。例如,有的学生在建议外国朋友和他一起去天安门广场参观时可能会说:“We go to Tian’anmen Square,OK?”虽然是出于好意,但在某些情况下听起来却非常不礼貌。提建议时要多为对方考虑,切忌”强人所难“。这也是交际礼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外国朋友刚刚下飞机,时差还没有倒过来,这时建议一起去游览参观显然是不礼貌的。
二、孝敬父母
家庭是学生成长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家庭的文化修养、品德修养、业余爱好等都有很大关系。比如在教授职业的名称这一单元时,鼓励学生介绍父母的职业及工作情况,有老师、医生、警察、个体户、农民等,让学生树立自信心,以自己的父母为荣,培养学生将来成长的目标,形成远大的抱负。同时,引导学生在母亲节,父亲节更可写上:“I love you mum/You are the best father in the world!”(我爱你,妈妈/你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等,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情境表演等,培养孝老爱亲的好品格。
三、遵守公共道德
在讲解学校生活时,除了会用英语交流外,应该融入《中学生文明公约》的内容。比如,不迟到早退、不随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打人骂人等,将学生的英语知识与公约内容结合起来。例如,好习惯Be quiet in the library.(图书馆里要保持安静),坏习惯Waste food in the canteen.(浪费食物)、Walk on the grass in the garden.(在花园的草坪上走路)等,让学生学会辨析,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不良习惯。
四、遵守交通规则
在用英语谈论交通时,应该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按照交通灯通行,走人行横道,开车时不抢车道、钻空、严格按交通标志出行。生活中我们常常鄙视这样的现象: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总是为能抢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挤到、踩到别人的时候从不屑于说对不起;被人挤到或踩到的时候,总是对对方不说声抱歉的话而耿耿于怀甚至拳脚相加。
五、文明旅游
“中国人,请保持安静”( Chinese, please keep quiet).“请不要随地吐痰” (Please don't spit everywhere),这种仅以简体中文的形式出现的警示牌正在中国人出境旅游的主要国家-法国、德国、泰国等地频频出现。当大批游客成为中国的最新出口品时,“中国人”却成了不文明和粗鲁的代名词。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的说:“不文明的行为也是国耻啊”!在英语教学中时刻贯彻德育原则,培养文明的爱国者。所以,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使他们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将德育内化为力量,让他们在语言的世界中感受到美与纯净的心灵。
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我校2017级2班孙菁同学原本是一位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女生,在班级里面也不显山露水。经过英语杨老师的积极引导,认真辅导,加上她本人刻苦练习,持之以恒,在2017年青岛市职业学校英语技能大赛中获得三等奖之后,整个人可以说是焕然一新。班主任老师反映,孙菁同学现在爱说爱笑,课堂上喜欢主动回答问题,主动带领全班同学搞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从默默无闻的小女生变成了勇敢向前的带头人,家长、老师和同学对孙菁的变化感到由衷地高兴。
七、在写作文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英语作文有很多富有德育意义的题目,如环保问题、生态问题、世界和平问题等等。比如“turn off your mobile phone”这个题目,既涉及到环保问题、生态问题,也涉及到世界和平问题。对于这个题目,教师可让学生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思考与写作:1、移动电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2、移动电话有时也会影响别人;3、你的观点。这是一个很好的德育素材,在英语课堂上学生玩手机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自习课堂上学生发短信接电话,有时影响了他人,针对这一题目,英语教师可以先分析其中的利与弊,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学生既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又减少了类似行为的发生,达到了很好的德育渗透的目的,比较具有时效性。
教材中、生活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挖掘的德育素材。我们教师应善于发掘,注意创新,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教学,从而融情感品质于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提高学生德育品质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它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因此,不仅在英语教学中,在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中,都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持之以恒,有机渗透,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为社会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今 天,思政教育这样融入专业课 [EB/OL].http://education. news.cn/2018-07/02/c_129905463.htm
[2]习近平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EB/OL]. https://www.sinoss.net/szzt/
[3] 段城.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J]. 当代
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9(13):230-231.
[4]孟清.中职英语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初探[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4):144.
[5]王海花,郭玲霞.思想政治一体化教育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学英语教学为例[J].现代交际,2018,(18):132+131.
作者简介:宋良(1985年9月)女,汉族,山东聊城,英语教师,讲师,教育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