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洁 肖涛 时静宇 张涵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1
1研究目的
目前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主动学习激情不高,内驱力不足现象,本文以任务驱动和评价驱动等方式促进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线下教学实践,大胆提出运动生物力学“金课”建设的设想。课程教学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夯实学生运动生物力学理论基础上,结合体育案例,设置情境,对相关体育项目的技术动作进行探究,适时讲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以及相关政策,挖掘蕴含在运动生物力学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专业知识技能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培养学生主动去探索学科前沿,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动手动脑能力, 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的形成,打造有难度、有深度、有挑战度的运动生物力学“金课”。
2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教学实验法和对比研究方法对线上线下混合式运动生物力学“金课”进行研究。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ISI等数据库,查阅了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运动生物力学等文献资料,掌握了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为后疫情时代课程的教学提供理论辅助。
3结果与分析讨论
3.1教学目标
教学中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线上线下课堂讲解与讨论、结合运动实践等,多方位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和正确理解运动生物力学在体育及日常生活领域的地位、作用及应用,尤其是在竞技体育领域及大众健康中的地位和日益广泛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明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重视在实践环节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反思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为培养未来卓越体育教师、教练员、运动员、科研工作者奠定运动技术诊断分析理论与实践基础。
3.2教学内容
3.2.1 教材模块
教材选用陆阿明、赵焕彬、顾耀东主编的《运动生物力学》(第四版)。本学期2018级课程共32学时,自2019级起缩减为16学时,存在着学时少而内容多的矛盾。在实际教学中,根据现代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需求,考虑体育专业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充分把握教材知识“专业性”,不完全依赖于教材,在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并兼顾科学性的同时,从知识应用的角度合理取舍教材的内容,结合案例教学,提高线上线下授课的高效性和针对性。
3.2.2案例教学融合性知识教学
由于运动生物力学的实践性较强,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增加“前沿性”+ “任务性”+“实践性”案例教学模块。这次疫情把教育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本校响应教育部发出的“停课不停学”号召开展了在线教学,但到底如何开展在线教学尚缺乏经验。经过本学期网上教学实践,结合以往线下教学经验,认为本课程以下内容可设计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一是与初高中阶段已经学过的力学知识等相关的内容,学生可以在课前的线上学习,达到对旧知识的巩固与回顾,比如人体平衡、运动学、动力学、抛体运动等;二是专业术语要求严格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比如人体运动适应、流体力学等。三是对动作技术生物力学分析方面,在授课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整充分地描述技术动作的典型特点,难度较大,可以让学生在线上提前预习准备。
3.2.3思政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及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大学课堂教学主渠道育人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蕴含在运动生物力学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利用教师自身的知识视野和信息视野,把立德树人和思政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各环节,对学生进行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达到专业教学和价值引领 “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进一步提高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的含“金”量,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让学生了解体育专业化发展具有的新时代意义,探究体育职业精神发展途径,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
3.3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
在常规的运动生物力学教学中,很大一部分教师仍然以基础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缺乏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空有其表,缺少精魂。在后疫情时代,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两不误”,线上教学主要以基本理论教学为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线上测试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初步达到运动生物力学课程对知识的认知目标;线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锻炼。教师明确标明各阶段学生需完成的学习任务,以及完成各目标任务所需利用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所要达到的能力锻炼目标,完善和打造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金课”新模式。
运动生物力学的教学内容与功能解剖学、运动学、力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知识体系交叉渗透,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专业实践性,学生普遍感觉比较难学难懂,学习兴趣不高。与只有理论性教学而缺乏实践能力训练的传统的运动生物力学教学模式相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教师主观授课模式转变成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学生不再只是听教师“填鸭式”讲课,而是在听教师进行理论授课的同时,也要自主发现问题,并试着用理论去解决问题。课前发布的学习任务以及课后的课程作业都是在以基本理论为基础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常见的一些体育现象,学生似懂非懂、但又不知如何进行严密论证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去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理论知识去探究的自主性。学生在课前发现问题而又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或在线上提出来,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课下再增加实践运用环节,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印证理论。在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主要以线上学习平台,结合线上讨论或课堂中讨论,和线下实践为教学形式,与翻转课堂联系,构建教学、讨论、实践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将课程分为线上课前预习、线上线下课中讨论、线下课后实践三个教学环节。
(1)线上课前预习。教师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传的视频资料、课程PPT、相关问题或讨论等设置。学生在课前登录相应的学习平台,第一步根据教学大纲了解学习任务内容;第二步观看上传的课程视频和资料,自主完成课前学习任务;第三步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简单的客观题,并找出自己理解中的疑惑点,各小组长负责汇总并发布到讨论区或班级群聊区。
(2)线上线下课中讨论。这个环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在线上课程中要先了解学生课前学习情况,根据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习反馈情况,调整课程进度。教师通过腾讯会议学习平台展示课件,针对课程中的疑点难点进行详细讲解,进行案例分析,把知识点分解成易于理解的小部分,分步骤进行讲解,最后再把知识点加以整合,综述所讲的内容。然后进行线上或线下的讨论环节,课程讨论环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第二环节是学生提问,师生讨论解答。
第一部分先由教师根据所讲知识点,提出有关此知识点的问题,根据上课名单随机点名提问。线上提问时学生可在腾讯会议中打开麦克风,线下提问时学生可直接起立回答,如若需要可到讲台上边演示边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提问环节之后可让学生自由回答,尽可能地保证每位同学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分析学生的理解程度,再根据不同的案例进行讲解。
第二部分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为主,学生通过在超星学习通学习平台上观看的视频资料、力学知识点以及完成的课前作业或测试,总结归纳自己所遇到的难点。线上授课时在腾讯会议学习平台上、线下授课时举手起立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可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及对问题的见解。教师监督好课堂,讨论时只有一位同学发言,有不同的观点的同学在上一个同学发言结束后可继续发言,结束发言后,再由教师做最后的讲解。一次只进行一个问题的讨论,重复和类似的问题不再进行讨论。课间休息时间可让学生思考问题,如果问题较多可以布置成课后作业,留在下次上课时进行讨论。教师把握好课程讨论的时间,在下课前几分钟对本节课做简要梳理总结,保证课程体系的完整性。
(3)线下课后实践。运动生物力学课程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要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自己动手去实践。学生在熟练掌握运动生物力学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技术动作。学生在课下实践的结果和自身体会可以在下次课上进行展示,展示结果计算在期末考核之内。课上展示时间控制在15分种之内,教师可根据学生展示情况对课堂授课时间稍作调整。展示完成后,教师做出总结,紧接着进入到本节课的新授课内容。
3.4课程考核评价内容的变更
建设“金课”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问题,找出合适的教学方法,最后还要有教学评价环节。教学评价环节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和教学督导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网上匿名评价(即网上评教),通过教学评价找出本次课教学中的不足,从而完善教学模式,为以后的本次课教学模式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另一部分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即网上评学),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这一部分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果,反映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改善教学模式,建设完善的教学体系。
运动生物力学线上线下混合式 “金课”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分为平时考核(过程性评价,占70%权重)和期末理论考试(占30%权重)。平时考核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1)线上课前任务学习考核评价(占15%权重)。学生课前在超星学习通学习平台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平台自动记录学习进度。学习平台显示的学习进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习效果,教师可对上课内容进行调整,对学生的疑惑点进行详细讲解。学生课前的努力程度比做题的正确率更重要。
(2)线上或线下课中讲解讨论评价(占40%权重)。主要对学生提问和讨论回答进行考核,通过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可以检验学习效果,查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课中的反馈情况,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对课程的教学进行调整。主要考核学生重在参与的积极性,课中回答问题的质量大于回答问题的数量。
(3)课后线下对知识拓展(实践)的评价(占15%权重)。是以实践成果展示为考核依据,学生用课前预习的内容及课中主动参与过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去解决体育运动中遇到的问题,并形成文字、图片或视频的形式进行提交。实践成果展示可以反映出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程度,教师可根据学生成果展示的效果,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运用程度,也可对课下实践能力训练任务的难易程度做出调整,提高教学质量。
过程性考核评价的所有结果都要计入平时成绩,与期末理论考试(占30%权重)成绩共同形成课程的最终成绩。
4研究结论
运动生物力学线上线下混合式 “金课”的建设,能够完善运动生物力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运动生物力学课程不仅仅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同时让学生学会用基本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且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和德育引导,实现专业教学与价值引领“同向同行”。课程的建设完善了运动生物力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发现了很多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在线上线下混合式运动生物力学“金课”的建设道路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需要不断地去实践。不断地发现问题,进而研究合理的教学方法,去完善更新教学模式。运动生物力学教学过程中始终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的作风作为主要指导思想,树立和贯彻系统分析、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的观点,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培养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余惠兰.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路径研究[J].教育评论,2019(10):21-25.
[2]胡万山,周海涛.提升高校教师“金课”建设效能[J].现代大学教育,2019(06):31-35.
[3]解德渤.如何打造“金课体系”:大学课程改革的框架设计与制度创新[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7(01):96-101.
[4]吴昊,娄爽,张华忠等.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构建与探索[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6):504-506+509.
[5]林拥军,李彤梅,潘毅等.线上与线下融合的土木工程专业课混合式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20,29(01):91-101.
[6]方姝琦.“金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以超星学习通平台的《现代物流管理》为例[J].现代企业,2020(02):151-152.
[7]郭晓娟,左远志,陈佰满等.《传热传质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探讨[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9,26(05):131-134.
[8]邓忠波.大学课程中“水课”现象审视与“金课”建设进路[J].中国电化教育,2020(04):68-74.
[8]汤攀.“金课”导向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01):158-160.
[9]教育部.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 [EB/OL].(2018-06
-21) [2019-07-12].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806/t20180621_
340586.html.
[10]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 号 [EB/OL].(2018-08-27)[2019-07-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
/201809/t20180903_347079.html.
[11]汤攀.高校公共体育一体化模式设计与实施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9,(6):78-82.
基金项目:
1.郑州大学2019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项目名称:翻转课堂背景下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研究(2019ZZUJGLX269);
2.郑州大学2019年度校级线下精品课程立项,项目名称:运动生物力学(2019ZZUXXKC072);
3.郑州大学2020年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示范课程立项,项目名称:运动生物力学(2020ZZUKCSZ066)。
作者简介:甄洁(1973.8-),女,汉族,河北新乐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