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礼花
甘肃省永登县龙岗小学
【摘要】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乡结合部的家庭从世代的农民变成无土地的城镇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和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变,使城乡结合部的人逐步认识到,要想融入城镇,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孩子的教育,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为每一个家庭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从城乡结合部小学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城乡结合部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城乡结合部小学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小学;留守儿童;现状;对策
一、我校留守儿童的现状
一是本片区农村家庭的学生。二是来自县城居民家庭的学生,二是留守学生。我校1100多名在校小学生中留守学生就有400多人,占37%多,其中双亲外出的比例为34.1%,单亲外出的比例为65.9%,调查结果表明,留守学生的学生成绩较差,作业不能认真完成,无心向学,平均成绩要比班上其他学生的平均分低40分;性格内向,孤僻,胆小怕事,遇到问题不敢向老师或亲属反映,长期积压在内心深处,心理压力很大,造成心理障碍;不关心班集体,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对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他们的学习和性格个性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
二、我校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1.母爱及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学生长期与父母分离,多数学生被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形成隔代教育,缺乏温暖的家庭生活氛围,缺少正常的亲子交流与亲情关照。有的甚至由其叔、伯、姨等亲属作为临时的监护人,他们有所顾虑:不是亲生儿女,不好严格管教。这就很容易养成孩子任性的心理行为,使孩子性格变得内向,孤僻与冷漠。
2.学校对留守学生的教育不到位。由于留守学生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社会群体,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家庭背景、心理状况没有做全面的、深层次的分析,对他们的认识几乎是一片空白,由于认识不足,教育方法不当,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加重了他们的叛逆心理。尤其是应试教育的理念,依然是推进素质教育的瓶颈,学生成绩的好坏是对学校和教师进行评价的唯一标准,导致教育只重分数,不重德语。
3.社会教育影响。县城周边地区流动人口多,人员复杂,人际关系淡漠。
网吧、游戏厅及其他娱乐违法娱乐场所允许留守儿童随意进出,小学生本就模仿性强,没有识别能力,不能辨其真伪,久而久之使一些学生沾染上了不良习惯,还有一些留守学生受社会上不法之徒的引诱、教唆、强迫等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三、城乡结合部留守学生教育的策略
1.建立留守学生健康档案,矫正他们扭曲的心理。留守学生的根本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这得从心理入手,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对本班的留守学生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为每位留守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逐一登记造册,实施动态跟踪,并做详细记录,要特别留意对这孩子们进步的记载,对他们不正确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进行有关心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
2.组建课外活动小组,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教育。在班级设立“心里话信箱”,让孩子们用笔记录自己遇到困难、挫折、需要的帮助,以及心理上的一些情况。以邻桌的几个学生为单位,由表现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组织本小组成员相互检查作业,监督完成家庭作业,加强校外行为的约束,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目标。
3.建立孩子与家长沟通的绿色通道,建立“家长接待日”。父母在孩子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孩子把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上的事情跟父母进行沟通,有助于学生对情感的渴望,也有助于父母了解孩子,更重要的是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但有些留守儿童家长远在他乡打工挣钱与孩子失去了联系,为此,学校设立“家长接待日”,学校联系家长,定期让他们保持联系,利用手机网络平台通过打电话、视视频通话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有条件的家长还可利用务工淡季,尽可能多的回家与孩子见面,孩子生日期间或传统节日之时捎寄些衣物、食品,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使孩子健康成长。除此之外,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向他们宣讲新的教育理念,帮助监护人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树立孩子“自信、自强、自尊、自爱、自立”的“五自”精神。
4.社会政府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政府应加大财政拨款,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力度,为寄宿的留守学生配备相应的生活、娱乐设施,集中管理留守学生,弥补家庭教育的缺位。治理好校园周边环境,彻底清理校园周边的游戏厅、歌舞厅、网吧。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坚决杜绝毒品、邪教侵入校园。
留守学生教育的问题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教师、父母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社会要形成关爱留守学生,要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给这些心灵最脆弱的孩子们,让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天宝.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究[J].甘肃教育,2016.
[2]康丽红.浅析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意识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