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简述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姜明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环保社会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也得到了不断发展,环境监测领域和范围日益扩大,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也得到提高。
        身份证:12022519871102xxxx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环保社会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也得到了不断发展,环境监测领域和范围日益扩大,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也得到提高。本文就对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近年来,随着环保社会与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提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得到不断发展,环境监测领域和范围日益扩大,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和监测能力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监测手段不断更新,使环境监测能够及时、快捷、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变化趋势。但是,与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新形势相比,目前的质量管理工作存在一些与之不相适应的地方,在自动监测等领域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与科学发展监测还有较大的差距。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宏观环境下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问题与具体对策。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概述
        1.1环境监测基本内容
        为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成效,首先要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通过采取科学的环境监测技术手段,获取代表环境质量的各种参数指标,进而更准确地把握环境污染状况,并对环境变化做到有效追踪,为后续环境治理及保护提供支撑。环境监测的范围较为广泛,自然环境中,监测对象包括水、土壤、空气以及生物污染等,可帮助找出环境问题根源。同时,环境监测的工作也较为复杂,包括污染状况评估、污染变化监测、环境控制效果评价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环境治理措施的制定。而且还能客观准确的评价是否达到环境治理标准,进而更好地了解环境改善的程度。同时,在环境监测工作中,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各类监测数据,能够准确地分析和判断监测区域的环境状况,并预测其发展趋势。通常所采取的环境监测技术手段有多种:化学以及物理监测技术主要是借助各类分析方法,如仪器分析法、光谱分析法等;生物监测技术主要通过对污染环境下的动植物中的相应变化予以分析,进而做出环境问题的相应变化。在实际环境监测工作中,为达到较高监测质量,各类监测技术往往是结合使用的。
        1.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特点分析
        (1)综合性。首先在于监测手段的多样化,主要有生物、物理、化学等监测技术手段,而且可单独或者组合应用,基本可得到环境质量相关指标数据。其次在于监测对象的复杂性,自然界中各种可能存在污染的物质均可作为监测对象,如土壤、大气、生物等。最后监测处理过程的综合性,需要综合运用各类先进的监测技术,并经科学的数据分析,充分结合社会与自然状况,才能保证环境监测结果可靠。(2)连续性。考虑到自然环境是实时变化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污染的发生与改善也是长期的过程,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不能仅取某一时间点进行监测,单组数据并不能用于污染趋势的判断,而是要经过长期连续的监测,在环境指标数据分析下,方能真实反映环境的变化,才能表现出更高参考价值。(3)可追溯性。为确保环境监测有效性,不仅要对监测过程监督,还要通过构建可追溯体系,使得监测数据更具可比性与完整性,有利于整个环境监测工作有效开展。而且环境监测数据往往作为环境执法的依据,而这就要求相关监测数据具有可追溯性,既能对环境监测工作起到约束和监督作用,也可使监测数据更加完整且有效,发挥其环保价值。


        2、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水平整体较低
        长期以来我国环境监测工作量大、经费短缺、人员不足等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而环境监测业务范围却在不断扩大,业务量也不断提升,这种现实矛盾问题导致监测人员对日常监测工作疲于应付,难免忽略了质量管理。而且传统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很多监测机构均将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作为工作重点,忽略了现场监测的质量管理。实际工作中,很多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均是从现场监测、实验室分析等岗位直接转岗担任的,不仅业务知识相对单一,而且其往往不具备质量管理的专业知识,比如在综合分析监测数据方面、编制质量控制报告方面、对质量管理活动的评价方面等,能力均稍显不足,这些均会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有效性产生不利影响。
        2.2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意识需要加强
        实际工作中,某些监测机构在通过计量认证后,或者实验室获得到评审资质相关证件后,就对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有所松懈,从而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工作氛围因循守旧、懒散,即使发现质量问题由于工作态度懈怠,导致无法积极主动的采取解决措施,这其中也包括一些高级管理人员,对监测数据的质量管理也有所忽视。其次,无法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最后,监测工作人员缺少自我监督意识,无法基于整体角度深入认识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3、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对策
        3.1提高人才的技术培训
        21世纪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是环境监测工作的核心和关键。以往环境监测的性质、地位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造成长期以来分配机制和管理模式的落后,又因面临事业单位改革的大局,监测人员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某某环境监测站在保证监测队伍稳定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监测工作的积极性,在改革监测体制机制上做了深入探索。以科学管理为基础,通过改革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建立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体系和高效的工作流程,并制定了《环境监测中心站职工考核办法》,将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和个人,并建立了与之相匹配的考评和奖惩兑现方案,把工作完成情况与福利、职称评定、评先紧密挂钩,形成了一套目标考核评定体系和工作激励机制,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3.2优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要得到有效的管理与保障,首先要完善技术管理机构,针对当前环境监测管理技术的人员现状,提高其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加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建立起信息交流平台,以此促进管理人员合作的交流的机会;另外,积极拓展环境质量监测的领域,并将其质量控制落实到实处,加强数据管理的采集、分析、核查、存储等监测程序;加强环境监测设备的维护管理,积极要求工作人员定期做好设备的检查、维修、保养、记录等相关日常管理工作。
        4、结束语
        总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中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近年来各级领导关注的焦点问题,当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健全与完善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充分考虑环境监测机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实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生洪,江振岳.农业环境监测实验室三废的处理及管理[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29(z1):314-316.
        [2]严慧君.环保管理与环境监测的几点思考[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6):240.
        [3]张小东,徐克广,张建辉.浅谈基层单位环境监测专项经费的管理[J].中国环境监测.2011,27(z1):73-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