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装配式建筑质量的技术与管理控制措施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秦晓阳1 程信哲2 马登龙2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重大变革,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淮南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安徽淮南  232000;2.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6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重大变革,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装配式建筑具有资源浪费少、环境污染小、安装效率高、劳动力需求少等优势,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与建筑企业的青睐。本文从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出发,解读了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比较了预制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建造方式的区别,解析了装配式建筑在设计、生产、施工等方面应注意的质量管理要点。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引言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
        近年来,业内有关方面都从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角度,提出并积极倡导“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制”,并且呼声越来越高。工程总承包企业要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造价负总责。
        装配式建筑要求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
        结合工程实践经验,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绝不是简单等同于施工质量控制,要有效控制装配式建筑质量,需要从各环节对装配式建筑进行全过程管理。
        1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工程建设前期需要根据国家、行业、企业有关装配式建筑的法律法规,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提前做好项目策划,建立健全预制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体系,并且将管理体系细则化,完善质量管理的组织架构,为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控制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工业化设计管理措施
        传统建筑设计主要是面向现场施工的,很多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才能够暴露出来,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的优势在于能将施工阶段的问题提前至设计、生产阶段解决,将设计模式由面向现场施工转变为面向工厂加工和现场装配的新模式,这就要求我们采用产业化的思维组织建立各参建方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使研发、设计、生产、施工以及装修形成完整的协作机制。
        与传统建筑相比,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管理重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流程精细化:装配式建筑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需进行整体策划,统筹规划设计、产品生产和施工建造。建筑结构体、建筑内装体、设备及管线等设计必须密切配合,对方案的装配式技术选型、技术经济可行性和可建造性进行评估。
        (2)设计标准化:装配式建筑在初步设计阶段需要在标准化的基础上,根据建筑结构体系特点、采用模块化等设计方法,满足建筑套内功能、内装空间和外观形式等多样化的要求。
        (3)配合一体化:装配式建筑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在建筑、结构、设备和内装等各专业和构配件厂家充分配合的同时,满足建筑设计、构件生产、装配施工、运营维护等综合性协同设计的要求,优化设计成果。
        (4)设计可视化:装配式建筑在构件加工图设计阶段可采用BIM技术,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将PC构件的连接、拆分、节点大样等细部设计可视化,提高预制构件设计完成度与精确度。
        3 构件厂商管理措施
        装配式建筑构件质量管理关系到整个结构的质量、安全。以质量管理为中心,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构件厂商管理小组。
        构件生产前需要对构件厂商进行质量技术交底,督促构件厂商建立完善相关质量检验制度,并定期对构件厂商进场原材、半成品、成品进行抽查检验:
        第一,建立健全原材料质量抽检制度。
        采购的原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按照建筑工程有关规范、标准要求对原材料进行进场验收和取样检测,检测原始记录应留存。
        预制构件生产前,对钢筋灌浆套筒的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和质量证明文件(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型式检验报告等)进行检查,还应当进行钢筋灌浆套筒连接接头的抗拉强度试验。


        第二,建立健全模具耗材及组装合格率抽检制度。
        模具制作必须严密、准确、稳固且无泄漏,满足构件在精度上的标准。
        第三,建立健全预制构件制作质量检验制度。
        加强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每一道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并形成书面记录,其次检查预埋位置准确度及牢固度,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控制保温连接件、套筒钢筋等预埋件的位置。
        构件养护必须满足要求。运输过程必须有可靠的成品保护措施。
        4 预制构件安装质量控制措施
        1)材料、机械准备
        制定材料供应计划,及时组织相关材料和机械设备进场。机械设备应做好检修和保养,保证完好率。
        2)预制构件成品质量进场检验
        做好预制构件的进场检验和验收工作,进场构件按要求在场内一次性运输堆放于指定位置,逐一检查龄期、使用位置、构件编号等标识信息,并确保其质量证明文件齐全,外观质量、预留预埋、尺寸偏差、构件性能等符合要求。
        建立PC构件不合格品退场管理机制,主控项目必须全部合格,一般项目80%合格,最大偏差不超过1.5倍。
        3)管理人员配备、操作人员培训交底
        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部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组成,应满足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管理的需要。承担装配、灌浆作业的人员应进行专项培训,具备岗位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灌浆作业人员应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4)预制构件吊装施工质量控制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施工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由此也造成了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和相关的施工机械配置比例产生了重大变化。要保证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使技术娴熟的工人与性能良好的施工机械之间有机结合。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施工人员不按照规范和说明对主要机械设备进行操作,例如:运输设备、吊装设备以及灌浆专用设备等,不仅降低了施工质量,还导致了机械性能的下降。此外,关键部位的施工不善也会对施工质量造成直接影响。例如,梁板柱等构配件的结合不仅需要搭接,还需要进行现浇和灌浆工作;避免因放线测量等工作不善导致的构配件安装工作的误差,构配件吊装不到位会直接影响到结构整体受力性能的发挥。鉴于此,我们可以认定,构配件的关键部位施工需要谨慎对待,任何方面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质量损失,构配件施工中必须做到全过程监督管理,同时对于关键部位实行专人重点监督管理。
        施工单位针对预制构件吊装施工质量控制,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导的项目经理部,并在项目经理部设置质量监督小组,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建立质量责任追溯制度。一旦发生工程问题,通过追责制度找到引发问题的源头,并及时消除隐患或进行返工,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5 结束语
        总之,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发展的方向,但目前预制装配式建筑质量仍难以把控。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图纸设计、预制构件生产、现场安装施工等多个环节,必须在全过程中做好全方位的质量控制。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才能夯实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达到对整个工程的质量控制目标,从而推动装配式建筑向着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JGJ/T 398-2017 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标准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06-01;
        [2]JGJ 1-201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02-10;
        [3]DB34/T 5043-2016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安徽省:安徽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办公室  2016-3-24
        [4]国办发〔2016〕71号  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 2017-09-30;
        [5]国办发〔2017〕19号  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2017-02-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