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成因与治理措施 骆洋滨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骆洋滨
[导读] 摘要:目前,我国的建筑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何加强混凝土的裂缝治理工作不仅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且是建筑工程施工中所要面临的严峻问题。
        杭州富阳华邦建材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1400
        摘要:目前,我国的建筑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何加强混凝土的裂缝治理工作不仅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且是建筑工程施工中所要面临的严峻问题。混凝土裂缝的现象不仅会对其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建筑工程的美观和质量。基于此,我国的建筑部门必须要立足于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合理化调整,保障其质量符合工程标准。基于此本文将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和治理工作进行详细描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成因;治理措施
        一、混凝土裂缝的分类
        1.微观裂缝:建筑构件中的轻微裂纹、裂缝在施工中随时可能遇到,有一种裂缝类型就是肉眼所看不到的,这就是建筑中常说的微观裂缝,它是混凝土内部固有的一种裂缝,其宽度一般不超过0.05毫米。若原材料的荷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这种微观裂缝一般不会影响到工程质量。要想有效的测得这种微观裂缝,需进一步借助超声波探测仪进行检测。此外,还可以通过渗水的方式测得微观裂缝,如果水的压力超过了一定的范围,水就会从裂缝中渗透出来。
        2.表面裂缝:这种表面裂缝是混凝土在硬化的过程中,因为其表面的水分蒸发过快而产生的一种表面裂缝。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在产生裂缝之后,就无法对钢筋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进而受到了外界空气以及酸碱等物质的锈蚀,从而引发了钢筋的生锈现象,其体积也会相应的变大,一旦遭到了恶劣的天气,钢筋很快就会完全锈蚀,钢筋一旦遭到锈蚀,就会严重的破坏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
        二、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
        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问题:对混凝土质量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原因还有原材料的问题,混凝土是由沙子、石子、掺合料及外加剂等组成,若是混凝土的质量不过关就可能产生结构裂变的问题,如水泥属于混凝土结构当中的凝胶类型材料,在选择水泥类型时就需要考虑到当地的环境和温度差,适合工程才能够减少裂缝问题的发生。
        2.建筑工程所处环境问题导致裂缝:建筑工程所处环境影响是建筑工程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比较敏感环境温度、土壤成分、空气湿度、天气情况等因素都会对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产生极大影响。建筑工程所处土壤较为松软,导致地基不牢,无法承受更高更大建筑工程,会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一些经常高温暴晒地区,在建筑工程过高时,高空楼层在施工完毕之后受到烈日和大风影响,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生产。
        3.地基下陷导致裂缝:该类裂缝产生的原因基本都是地基出现问题,局部破损或者塌陷,整个建筑非正常下陷或者下陷程度不等,从而出现裂缝。这种裂缝对人民群众的威胁最大,影响整个建筑的强度,其原因包含多方面,材料质量不合格,强度不够,出现塌陷;地下酸性物质较多,腐蚀地基结构,造成塌陷;施工前未对地质结构强度进行勘察,地质结构强度欠缺,发生塌陷。
        4.振捣方法不够合理导致:建筑混凝土若是在凝固之后产生裂缝,与施工人员施工工艺和振捣措施有关,现场振捣方式不够合理,就会使得混凝土内部结构产生变化,进而产生分层离析以及表面浮浆的情况。在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根据现场施工情况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按照浇筑方式进行正确的振捣密实和收面抹光处理,对工程现场施工质量高度重视就会使得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几率大大减少。
        三、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治理措施
        1.正确选择原材料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应的要求选择原材料,保证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避免因为原材料质量不过关影响建筑物质量,在保证原材料质量的基础上,减少成本投入,这样才能够保证建筑企业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在这过程中还需要将原材料进行妥善储存,放置在通风地方,保证原材料的干燥,这样能够防止原材料变质现象发生。

还需要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够受到污染,这样才能够保证混凝土质量符合标准,进一步保证混凝土不出现裂缝。
        2.建筑工程结构和施工工艺设计的合理性
        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是确保建筑主体和基础各个部分受力均匀、能够有效传递荷载以及达到强度等参数要求的基础,因此也是避免发生基础不均匀沉降、应力集中以及混凝土抗拉强度不足等问题的关键。所以为了防止出现塑性收缩、沉降以及结构性裂缝,首先需要对结构设计进行优化,在进行充分的现场勘查、受力分析和结构参数计算的基础上,设计和完善施工图。其次需要根据结构特点和强度等技术参数合理的确定混凝土施工工艺,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水灰比、骨料级配以及浇筑工艺流程进行细致规划,以便有效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固化过程中的温降速度以及保证浇筑过程有序进行。
        3.严谨把控浇筑过程
        第一点,在进行浇筑过程之前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规格确定。应确定具体的浇筑范围,科学的浇筑温度和适宜的浇筑时间。此外,必要时还需要对可能的裂缝出现处进行预测,才能最低限度的出现混凝土裂缝。第二点,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可能会有伸缩裂缝现象的产生。这是由于,在混凝土被浇筑完成后,会由于无处不在的重力影响出现下沉显现,再与混凝土表面出新的浮水混合造成的。所以,需要在混凝土凝固以前的某个适宜时间由建筑施工人员对其进行按压以减少伸缩裂缝的产生。第三点,震荡对浇筑后24小时以内的混凝土也会有产生裂纹的影响。所以,混凝土在浇筑后的24小时内不宜吊卸物料。此外,即使是在混凝土凝固后也要注意震荡对混凝土的影响,以避免裂痕出现。第四点,对混凝土的检测需要严格按照其对应标准,确保其合格后才能实施不同部位的支模工作。
        4.降低混凝土内部结构的温度
        由上面的叙述可知,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会造成它出现裂缝,所以,控制温度就是我们在解决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问题的一个有效切入点。一方面,我们可以从提高混凝土自身适应力这一点着手。在施工过程在我们可以调整其厚度、应用的水泥和其他材料的类型及用量等一切可能影响混凝土自身适应力的因素,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温度。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注意应用后的检测问题。当进行下一施工环节前,需要检测混凝土的温度是否在一定规范要求内以防止其出现裂缝。如果检测结果显示温度过高,要马上进行处理,处理过后还要进行检测,知道检测结果达标后,才可以将进行下一环节。
        5.结合施工现场环境与现浇构件特点设计养护计划
        养护过程的关键在于为混凝土的物化反应提供最佳条件,使其内部发生匀速的反应并减小内部应力的影响,才能有效避免出现孔隙及裂缝等内外部缺陷。而对于结构形式和体量不同的混凝土构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根据环境状况设计不同的养护和监测措施,才能够有效采取相应措施和防止出现裂缝。首先在常规的保湿等防护措施之外,应注意对混凝土内外温差、内部降温速度以及强度进行定期检测和记录,观察表面或复杂结构部位是否出现细微裂纹,由工程技术人员现场及时调整养护措施或进行相关施工工艺改进 。其次,混凝土应有专门的降温养护措施,养护时可根据需要在混凝土内布置散热水管进行循环流水,达到控制内部温度和内部降温的目的,保证内外温差控制在允许可控范围内。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裂缝在建筑工程中非常常见,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使用寿命和安全。所以,我国建筑行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混凝土质量,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出现。需要在原材料、建筑图纸、周围环境和材料比例上加强管理,监管部门还需要提高监管力度,保证混凝土施工达到对应的要求,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左奇丽.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与对策[J].建材发展导向 2019(1):305.
        [2]熊正中.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江西建材,2017,23:82+84.
        [3]刘柏军.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冶金丛刊,2018(2):76-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