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艳萍
厦门市同安区白沙仑小学,福建 厦门 361100
摘要:深度学习,强调学习过程中对整体学习目标的把握,批判性地主动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将它们融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能灵活运用新旧知解决问题,且在解决问题中获得良好情感体验的一种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借助认知冲突诱发学生深度思考,利用数形结合、几何直观、操作实践、对比归纳,变式分析等策略促进学生学习深度发生,学生究其理、察其因、追其根、溯其源,不仅知道怎么做,对其中的来龙去脉也明晰,使数学学习更加高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一、认知冲突,诱发深度思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教学应当强化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其数学素养。对此,在小学数学课堂紧抓学生认知冲突,巧妙设置,可诱发学生深度思考。
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的教学中,可以先设置男女生两队投篮人数都为4人的投篮比赛,如男队:15、18、16、15;女队:14、19、17、16,此时学生通过求总数的旧知可以很快的比较出输赢情况,可当男队5人投篮数为:19、15、20、16、15;女队4人投篮数为:20、18、19、19时,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此时两队投篮人数不同,再用求总数的方法进行比较不公平、不合理,诱发学生进入深度思考:总数不能比较出输赢,该如何进行比较?一开始可以用总数代表整体水平,可人数不同时,总数不适用,这一认知冲突将学生思绪深深吸引,思考层层深入。
二、几何直观,促发深度理解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思维方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存在表面性,学生经常出现记公式,记套路,记结果的学习方式,对数学知识中隐藏的道理一知半解。为了避免学生浅尝辄止,只知其果,不知其由,教学过程可借助几何直观,促发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度理解。利用几何直可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进行直观描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问题的结果,其在数学深度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中,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结论,学生很容易就能记住,也能进行简单的应用,但这样的学习只存在浅层面,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为何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并不理解,这样的学习无法到达知识的最深处。教学时学生可以借助“折一折”的方法,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折在一起就会发现它们刚好拼成了一个平角,因为一个平角等于180度,所以推导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除了“折一折”以外,学生还可以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再拼在一起,也会发现可以拼成一个平角,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由此可见,借助直观的“平角”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明白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如此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加以解释,学生在图形操作演示中自然而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
三、变式分析,引发深度交流
变式分析可以让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去探究“变”得规律,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对比区别,充分交流,使所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从而让学生在无穷的变化中领略数学的魅力。
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的教学中,如果学生对“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这一概念的学习,只是通过平行线的正例展示形象,学生记住平行线表面的样子,并不能深刻的理解其中的含义。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利用变式对比分析同一平面和不同平面的区别,通过立体盒子演示不同平面线所存在的位置关系以区别同一平面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例举暂时不想交的两条直线对比永不相交的情况,强化“不想交”的含义,再采用不同方向,不同宽窄的平行线进行展示,呈现出平行线的多样性,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使学生认识到平行线的本质属性、去伪存真,深入理解。
四、操作实践,激发深度探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开展动手操作实践教学能够架构起抽象数学知识与学生形象思维间的桥梁,激发学生进入深度交流,实现数学学习的有效发展。
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中,如果只简单的让学生测量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就得出结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学生机械的记住这一结论,这样的学习是表面的,浅显的。凭借以往的学习经验,学生都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但是对于“任意的三条线段不一定都能围成三角形”这一知识却是懂非懂。直接让学生去探索三角形的三边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是非常难的,学生根本不会想到两边之和和第三边的关系,所以本节课应让学生先体会到,三角形的两边和第三边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再动手用选择三根小棒围三角形进而探索三边关系,通过操作实践,学生在不断的选择,围摆三角形的过程中就会发现,两边加起来比第三边短或等于第三边时不能围成三角形,对于存在探究困难的小组再次让学生动手去拼已知长度的小棒,学生验证猜想,初步感悟“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就能围成三角形”的规律,这样就很容易突破理解的难点。
深度学习指的是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能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到达知识的最深层次,不能再像传统学习一样停留在知识的表面,教学策略的采用对学生实现深度学习至关重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存在依赖性、无序性、局限性等特点,借助认知冲突诱发思考、变式进行对比分析,让深度学习有发生的可能;借助几何直观、操作实践可以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深入学习。总之,在小学阶段,若想要实现深度学习,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还可以借助认知冲突、几何直观、操作实践、变式分析等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达到深层次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高峰官.优化数学教学策略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科教文汇,2014(27):153-154.
[2]郭华.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改进[J].教育科学论坛,2015(4):13-23.
[3]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
[4]闫雯雯.借助直观教学,促进“数与代数”的深度学习[J].小学教学参考,2019(11).
[5]叶惠云.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20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