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童超
重庆市江津中学校 重庆 江津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逐步推进,高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是我国新课改和新高考改革的现实需要。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人文精神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背景下,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培育学生的人文底蕴,使学生对社会和世界有了一定的认知,直接决定了一代人对待自然,对待社会和对待自己的方式。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文精神、培养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自己的价值观,有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在高中历史课的教学中,不光要陈述历史事实还要用这些历史事实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精神,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一个人只有具备了美好的人文精神、积极向上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才能对社会发展有所贡献,推动社会与国家的发展。历史这门课程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精神,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就要多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1]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对人类的自我关怀,注重强调对人的尊严、命运、价值的维护,提倡宽容的世俗文化,是对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视,主张平等和自我价值,反对歧视与暴力,是一种对人格全面发展的理想与肯定。[2]新课标将高中历史定位为“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述、解释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与进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在历史课上高中生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社会变化、并从历史事件中吸取经验与教训,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唯物历史观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在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精神,我们不光要学习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学习西方的历史、世界的历史,包容不同文化的历史才能爱人敬人。在高中学习的每一个历史事件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中国的十四年抗日战争中,学生们能够看到,我们共产党先烈们是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落后的条件下,抵抗外来侵略者时的坎坷历程与为国家独立所付出的血汗代价。通过学习历史事实,和触目惊心的历史数据使学生看到战争中牺牲了多少烈士,炮火又吞没了多少无辜的人民,又有多少人因此流离失所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从人文的角度评价历史,可以不断激发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繁荣富强的责任感。
二、正确认识高中历史中的“人文精神”
要让高中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就必须要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过去。历史就是在过去真实发生过的事情,这些事情相互之间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与今天国家的现状、世界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历史事实之间相互联系,存在因果关系,这是一种宏观的历史观,它能够通过历史的发展进程找出过去的历史与今天的现状之间的关系,通过从过去的事件中吸取的经验与教训,指导今天人们的实践,让人们在今天的实践过程中,免除再犯过去曾犯的错误,铭记过去的成功经验,运用历史经验来更好的改造眼前的世界。历史要我们传承的就是人类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怎样处理群体的关系,我们可以从古人的处事经验中学习到在今后为人处世时应该使用怎样的方法。比如新中国在成立初期吸取了前苏联的失败教训并认识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世界观之后,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开创性的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种科学的理论规划出治理国家的方法,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大国。正确的认识历史,分析历史细节,使学生能够从复杂的历史事实中有所收获,使学生在今后的选择上,多一份谨慎和思考,无论是对自己还是他人都是一种负责的表现,更加体现了“人文精神”。
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
(一)为学生提供教材之外的历史证据
虽然由于教材各方面的限制,对于历史事件的细节不会有很详尽的描述,然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并不应省去这些细节上的教学。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历史事实的细节和证据,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任何历史事件,如果模糊了细节,没有了证据,那么剩下的就只是空洞的文字,如果这样,旷世的战争与小说中虚拟的编造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有让学生接触到鲜明的证据和细节时,学生才会对于历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比如我们为学生提供14年抗战中日军方面死亡人数有500万之多,而中国人民死亡3000余万人,有9500万人成为难民,占当时总人口的1/4。通过这些真实的数据,学生能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战争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破坏性的,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真正意识到只有和平才能够促进所有人的共同发展,而战争,唯一能够留给人类的就只有伤痛,这样学生就能够拥有很好的人文精神。[3]
(二)在课堂中营造“人文”的氛围
首先,教师在课堂中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高中学生比较叛逆,喜欢张扬自己的性格,内心较为敏感,在日常的教学中,需要注意高中生的这些特点,主动和他们沟通交流,拉近师生距离,为人文精神的培养打下基础。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只有教师拥有良好的品德,才能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和独特的个性等,用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心,使学生能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导,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在课堂上要营造激情的讲课氛围,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多运用多媒体等生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课堂上师生都有良好的心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满激情的启发、诱导,使学生也能积极的参与思维活动,学生在课上没有压力和顾虑,最终形成充满人文精神的课堂氛围。最后在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例如在讲课前生动的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能够给引导学生接下来带着激情进行历史学习。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话剧表演,通过学生的亲身表演,还原历史中的场景,以此让学生更好理解历史中的事件和人物心情,让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到历史中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马红燕.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研究[C]. 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2019:147-148.
[2]路公.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33):110+113.
[3]韦恩亮.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