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斌
福建 三明 尤溪县文公小学
【摘要】文章以小学语文主题延伸阅读教学课为例,阐述了教-学-评一致性是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的一种机制。
【关键词】共享 一致性 主题延伸 阅读
一.基于研究,驱动中外背景学习
1.在国外,为教学评一致性研究做出贡献最多的国家当属美国,其他国家如英国、日本等国家关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问题也有相关的研究。
美国:20世纪80年代,著名学者波帕姆提倡追求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并且以目标为原点,认为教学是为了达成目标所做的事,而评价也是为了能够确定合适的目标,以促进实施与学生相适应且匹配的教学。
英国:在教育方面一致性的结构模型研究上,英国的雷特泽尔和沃革勒立足于课堂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分析,提出课程一致性可以通过计划和传授之间的一致性、传授与评价之间的一致性以及计划和评价之间的一致性,构建了教学一致性水平的三角模型,为一致性的课堂教学实践提供了方向。
日本: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学者水越敏行等人就鲜明的提出了“教学与评价一体化”的思想,它以多元智能能理论、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为理论依据,认为真正的一体化应该是一个“教与学-教与评-再教与学”的相互融通的循环过程。基于此过程的课堂教学,既满足了教与学的需求,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2.国内关于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
虽然人们对教学评一致性问题的关注程度很高,但就目前来说,真正做到对之进行系统性深入研究的还是比较少,大多数研究都局限于就教学评的其中一个方面的分析探讨上。如:崔允漷教授对教学评一致性的含义和意义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教学评一致性三因素理论模型”。蒋银华在《目标导向下“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设计》中说明了教、学、评三者达成统一的重要作用。施韬在《创建教学评一致性课堂》中认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应该由教师转移到学生,并且将教学活动中的教、学和评价看作是统一的关系,三者相互影响,互相推动,就会达到理性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以上专家学者们的论述都给予笔者很大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二.基于课改,促进阅读教学思考
统编版教材就以“单元整体教学”为主线,构建语文课程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以小学语文教科书为载体,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紧扣“双线主题”而进行的阶段性、系列性教学活动。因此,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教-学-评的一致性,应贯穿于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始终。
在教学专业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已不能只把重心放在“教”上。教学作为一种专业,它不仅仅只是教的过程,还要关注学习和评价,改进教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真正的学习,使教师的“教”得以真正的发挥。而小学语文主题延伸阅读教学始终以教-学-评一致性为依托,有针对性的促进教师对语文教学的拓展与延伸,丰富教师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使教师在教学评价中更有深度与针对性,建立适合小学生的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模式,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提高语文学习水平,对教师加强有效教学的指导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基于课标,凝练阅读教学目标
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师的基本功,想要提高课堂教-学-评的一致性,就要强化教师的目标意识,同时还要凸显人文主题,充分彰显单元语文要素,努力实现教材中“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夕,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文章的重难点是从文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根据如上教材分析,我从课程标准、教材解读、学情分析三个方面入手,制定切合的学习目标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教给方法,指导学生主题延伸阅读《给,永远比拿愉快》、《感恩的心》进一步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以上3个教学目标,从初步的感悟到深入的感知,再透过文字体会作者的感情,逐层深入,教师心中有目标定位,方向就不会歪了,且每走一步,总能做到胸有成竹。
四.基于学情,设计阅读教学活动
学生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会,遇到了哪些困难等,关于这些问题,教师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判断,缺乏相应的实测数据。用数据说话,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基础。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语文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目标,在前测的基础上有机整合,实现教学板块、学习任务和评价目标的一一对应,这就需要找准学习起点,设计学习模块。
以《给予是快乐的》这篇文章的教学为例,从简单的情感开始,逐步过渡到具有心里斗争的复杂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表达观点--交流碰撞--整合观点--情感认同”的过程,学生经历了思考、质疑、反思、发展等心路历程,这种经历带给学生不仅是知识的碰撞交流,更是思维能力的飞跃提升。
五.基于课堂,坚持阅读评价随行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伴随教学,融入教学,不断深入学生的语文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灵活运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表现做出中肯的评价,指出问题,并指明改进方向,可及时通过追问、访问、点评、拓展等手段,引导并纠正学生思维偏差,将课堂评价与教学进程相融合,实现师生良性互动,真正做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当学生清晰自己与预期目标的差距,掌握一定学习方法时,教学、学习和评价的一致性也就实现了。而《给予是快乐的》课堂的教学评价主要运用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
评价任务1:保罗第一次猜错了什么?第二次又猜错了什么?请默读课文找证据(对应目标1.2)。
评价任务2:当小男孩在保罗的新车前走来走去,满脸羡慕的神情,保罗以为小男孩会说什么呢?可是小男孩却说了什么?(对应目标2)。
评价任务3:在这样一个夜晚,他们各自难忘的是什么?(对应目标3)。
课堂通过合理设置教学评价,实现了实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效果。当然,教学评价还可以是多维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适合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将评价融入教学,达到延伸阅读教-学-评的三位一体,推动教-学-评一致性体系的实践,提升语文阅读素养。
总之,共享学习目标,达成教-学-评一致性是基于课标,基于学生的学情,坚持评价伴随的。运用传统的教学策略,教师有时会无法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策略是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以最终达成教学目标为目标,评价活动也贯穿其中,教师能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以促进目标的达成,学生也能通过教师的教学策略明确自己有没有学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呈现螺旋上升的良好态势。
参考文献:
1.作者:周敏 篇名《在“教、学、评一致性”中寻找课堂的开阔地带——以《灰椋鸟》一课教学为例 来源知网转载论文,2019.2
2.作者:张婧恒 篇名:《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 ,知网转载博硕论文,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