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高考形势下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5期   作者:营子情
[导读] 新形势下的高考对地理学科的考察方向包含三个部分,第一为思维品质与能力,第二为主题情景与探究意识,第三为生活现象与社会现实。
        营子情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三中学     安徽 宿州 234300
        摘要:新形势下的高考对地理学科的考察方向包含三个部分,第一为思维品质与能力,第二为主题情景与探究意识,第三为生活现象与社会现实。总体而言,新形势下的高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在这一教育要求指导下,教师应当从教学开展的方式、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的比重等方面进行高中地理改革,即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并且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注意探究性与生活性。
关键词:新高考形势;高中地理;教学改革
         引言:新高考方案既是为了改变高考带给学生压力过大这一弊端,又是为了推动素质教育在高中阶段的落实。在新高考形势下的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教学活动中蕴含的价值以及教学活动实际能够体现的效果。具体而言,教师在进行教学策略优化改革时,需要融合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更具启示性、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并积极结合生活时事和乡土地理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如此,教师便能够在改革后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地理素养。
一、融合任务驱动等教法,开展小组学习活动
以往高中文理分科的原因较多,一部分原因是学生们的学习精力有限,无法同时学好所有的科目,另一部分原因便是不同学生的学科基础以及学习能力有所区别。同理,在高中地理方面,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有较大的差别[1]。对此,教师可以融合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组织开展小组学习活动,以小组荣誉驱使各小组体现“学优生辅助学困生”。
以“植被”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这一课中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一个案例,然后为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或者任务,让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与思考,最后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比如,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展现案例:智利一沙漠在一次罕见的丰沛降水之后,出现了在短时间内变成了花的海洋这一奇观。并且,教师还需要在幻灯片中展示相应的图片。在完成案例的展示后,教师再提出三个问题:①图中“植物”的特征;②图中“植物”的种类;③图中“植物”的习性。这三个问题表面上较为简单,但是单个学生容易陷入思维定势。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各小组很快得到了综合性的答案。如面对第①个问题,部分学生只能看到表象,即图片中的花普遍比较矮,以及大部分的花都是紫色的。而有少数小组的学生注意到了案例中“短时间”、“丰沛降水”、“沙漠”等字样,进而提出了这些“植物”生存周期较短等特征猜想。如此,这一合作便达到了教师设想的学生思维互补的目的。
二、融合现实时事等元素,提升教学生活属性
生活元素是新高考形势下的考察重点,也是教师发展学生地理素养以及提升学生高考应试能力的重要凭依[2]。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结合单元的主题引入现实中的时事新闻或者乡土地理资源,以这些生活元素提升地理教学的生活属性。在教学中,这些生活元素不仅能够发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还能够辅助学生将地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
以“气象与水文灾害”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讲解“我国洪涝灾害与夏季风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时,将“时间”、“强降水地区”、“原因”、“示意图”等内容先绘制成表格,然后再引入今年发生的实际汛情,以此让学生结合现实时事更真切地感受到地理知识在现实中的体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借引入现实时事这一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看图等能力的训练。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结合新闻报道,将今年入夏以来国内各省份的汛情以不表明日期的方式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结合教师之前展示的表格以及中国地图将汛情与本单元的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比如,表格提示:国内6、7月份的强降水地区主要为江淮地区,而强降水的原因为准静止锋影响,梅雨带徘徊。对学生而言,学习便不再是教师提供内容,而是自己结合理论知识对现实时事进行分析与验证。当然,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这一自主验证过程是较为艰难的,因为学生较难将汛情明确省份与教材中的“江淮”等模糊概念结合在一起。所以在学生自主思考几分钟后,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提示,辅助学生进行思考与学习。
三、融合情景创设等策略,降低教学的抽象性
地理虽然是一门体现现实规律的学科,但是地理学科的理论知识依旧具有较强的抽象性[3]。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只以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纯理论性的教学,而是应当融合情景创设等策略,结合图画、生活案例等元素,对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式的教学,并且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准备较多引导性的问题。如此,教师能够降低地理教学的抽象性,提升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能力。
同样以“气象与水文灾害”的教学为例,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播放一段今日的洪涝新闻视频,以视频内容引入本节课的教学要点,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教师选择的视频内容应当以新闻联播中的洪涝相关片段为主,这一片段包括对洪涝灾害的经济、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危害介绍,又包括人民子弟兵救灾等内容。这样的课堂导入情景能够有效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并将洪涝的形成、持续性、深远影响以时事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同理,在之后的理论内容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引入分析、剖析图片、时事等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在展示洪涝形成表格之前,先向学生们展示国内降水的动态分布图,以此让学生对表格内容时间、降水量等内容有直观的了解。
四、融合实践活动等设想,发展学生实践能力
地理是源于生活的学科,所以教师开展的地理教学活动也不能仅限于课堂,而是应当渗透在生活中。具体而言,教师应当基于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目标,结合教学的单元设计并开展课外实践活动[4]。并且,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时,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压力,避免设计耗时过长的实践活动,否则学生难以分配好学习与实践的时间。
以“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活动”板块内容,开展实践活动。在布置任务时,教师应当以学生的实际学习压力为基础调整实践活动的具体任务。教材中的任务只与文化密切相关,教师便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章要点内容,为学生布置更具探究意义的问题。比如,教师可以基于“城市规划”、“乡村土地应用”等知识点,要求学生从这些知识点的角度分析当地特色文化景观的存在意义。这些问题会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的角度深入审视文化景观及其附近的建筑,使学生的实践更具全面性。如此,教师布置的实践任务便能够更具综合性,学生在实践后也就能够得到更全面的锻炼。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理并不是一门脱离实际的纯理论学科,而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新高考形势下,教师需要重视地理学科的生活性,在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案时积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此外,教师还需要注意教学活动的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价值。即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适当减少教师的讲解示范时间,将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给予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各类教学活动中进行更加自主的思考。
参考文献:
[1]翟玉华.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高考,2020(30):4.
[2]孔朝华.思考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方法[J].高考,2020(30):18.
[3]陈兰玉,蒋良群,舒成强,万静春.新高考地理命题特点及备考策略——以2010-2019年四川高考地理材料题为例[J].地理教育,2020(S1):98-99.
[4]郑晓佳.基于新高考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J].高考,2020(23):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