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主题探究式教学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5期   作者:王云峰
[导读] 小学科学教程是类似于课外教程的,它是学生认识这个世界的开始,其中的内容包括了很多的物理、化学、生物知识,让学生能够理性的看待这个世界。
        王云峰
        江苏省溧阳市新昌小学213300
        摘要:小学科学教程是类似于课外教程的,它是学生认识这个世界的开始,其中的内容包括了很多的物理、化学、生物知识,让学生能够理性的看待这个世界。但是要想让学生学好这门科目也并不容易,需要教师找到合适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本文将对小学科学主题探究式教学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科学;主题探究;教学研究
前言:小学科学有着很强的逻辑思维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分约束学生的思维,在面对无法解决的生活现象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多思考、多提问。虽然有教材作为教学的指标和模板,但是教师不能局限于课本内容,世界非常的大怎能是一个课本可以概括的,教师可以通过主题探究式教学来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从一个教材内容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进行扩散式思考,最后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一、选择合适的主题,将生活与科学教材相联系
            因为是主题探究式教学,所以主题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所希望了解的其实都是与生活相关的内容,太过高深的内容也不容易让小学生接受,所以教师在选择主题的时候要根据教材还有生活实际进行选择,主题也要具备一定的可探究性,首先要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有动力去进行主题的探究。其次就是主题要有一定的深意,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到,或者可以根据这种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最后主题的选择还要和课本相结合,虽然教师不能局限于课本,但是仍然需要以课本为框架,因为课本中的内容是比较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所以教师根据教材的某个切入点再进行主题探究,会更方便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综合素养。
            以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为例,三年级上册中的三单元的内容为水。这章的内容就很适合作为主题进行探究,水是人类的生命源泉,离开了水也将不再有生命的存在,并且水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就可以通过水的存在形式来进行主题探讨,比如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出主题探究的话题,询问学生们在生活中什么地方有水的存在,水又可以用来做什么。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加以补充,比如冰和水还有水蒸气也是水的存在形式,在了解完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水,让学生进行描述水有什么特点,带领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生活中的水资源。
      二、让学生从科学家角度进行知识学习
            当一个好的主题确定之后,就需要学生进行探究了。探究的过程也同样重要,好的主题奠定了探究结果的最低效果,而探究的过程决定了最高限度,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科学家,模仿科学家探究问题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能够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也能够促进主题探究式教学的顺利开展。首先为学生明确科学家是如何进行问题探究的,可以先让学生们进行大胆的猜测,然后和教师以及同学共同制定探究的方案,然后在生活中展开实际的探究和调查,最后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这样的过程模拟了科学家的探究过程,能够最大程度的让学生了解和记忆知识。


            以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为例,六年级下册中第二单元的内容为“遗传与变异”。遗传这一生物学现象可以说是体现在了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无论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都已经刻在了我们每个人的染色体上,基因决定着我们的生命,但是小学生初次接触这种知识还是有些难度的,所以教师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进行探究,比如,每个人的外貌、身高其实多少都有遗传的现象。比如眼皮是双眼皮还是单眼皮、有没有耳垂等,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科学家的角度先进行现象的探讨。当学生们进行完讨论之后,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将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列出表格,回家之后进行观察和记录,记录父母、爷爷、奶奶等直系亲属的外貌特征,回到班级之后同学们可以进行交流,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调查完成之后,学生也只能得到初步的结论,只是知道这个外貌与遗传有关系是不够的,教师可以为学生们科普遗传相关的知识,先让学生知道结论再进行教学,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进行主题探究的积极性,同时有了实验的证明让知识更加有说服力。教师同样可以通过一些视频短片进行简短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奇妙的生命。
      三、走出课本,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主题的确定未必一定与课本有关,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的时候,利用学过的知识或者探究方法进行研究。如果仍然不能理解,可以告诉进教师在课堂上和同学们共同讨论,这样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只有这样的学习方式才是效果最大的,主题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例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
            例如,针对水的主题,都了解完成之后,教师可以科普一些知识,比如水的沸点、水的体积测量方法等,还可以将世界上各种存在形式的水是如何转化的介绍给学生,让他们了解世界上有一种循环叫做水循环,通过蒸腾作用或者海洋河流水的蒸发,水滴也可以进入到云层,最后变成了雨滴和雪。在本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还可以再引入一个话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提问学生有没有什么合理的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探讨,然后在下一节课进行小组展示,这样一来不仅实现了主题探究让学生开拓了思维,也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体现了人性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学到的是知识内在的含义,而不是表面的知识,探究之后的成就感,也会促使学生喜欢上研究问题,也更容易在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最后学习变得越来越自主,学生的科学综合素养也会逐渐提高。
结语:
            教师应当跟上时代的脚步,不局限于课本,让学生放飞自己的思维,让科学走入到生活之中。在学习之后学会如何探究问题和发现问题,最后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顾建锋.破茧化蛾:小学科学主题式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9(06):33-34.
[2]费伟娟.从“天空中的星体”主题教学看初中、小学科学课程的衔接[J].课程教学研究,2019(04):64-68.
[3]廖旭,任杰,胡晓川.在“三首”科学课中生长主题科学实践活动课程——关于开展小学游学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亚太教育,2018(03):55-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