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凤
广西北流市北流镇中心幼儿园 537400
摘要:有效的幼儿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幼儿园也是实现幼儿良好发展的重要教育场所。为了能够实现幼小衔接,做好学前教育、小学阶段的衔接,让幼儿能够在两个不同的阶段实现平稳的转换,这样可以有效的消除幼儿进入小学后可能出现的焦虑、畏难心理,才能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果。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幼小衔接″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幼小衔接;策略
引言
幼小衔接是整个教育阶段中第一个重要的衔接环节,衔接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未来的长远发展,因此,这一问题越来越得到较大的关注与重视。所谓“幼小衔接”,泛指幼儿进入小学前家长、学校、幼儿所参与的活动,可视为帮助幼儿衔接幼儿园和小学前后学习环境所付出的准备。
一、与小学学校建立密切联
要想保证幼小衔接的有效性,仅仅依靠幼儿园、幼儿教师重视是不够的,还需要与小学学校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幼儿园要根据小学对学生的要求来实施幼小衔接教育。幼儿园教师要与小学学校进行教育交流,幼儿教师对小学的日常教学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尤其需要幼儿教师对低年段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与小学一年级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并向一年级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在与一年级教师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对教学中幼儿在幼小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在幼儿教育中要结合一年级教师提出的教育意见与建议。通过加强幼儿园与小学学校之间的联系,可以促使幼小衔接教育的实效性有效提升。
二、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差异
由于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存在诸多差异,这就会加大二者衔接工作的难度系数,而为了确保幼儿在衔接过程中能够健康茁壮成长,学校应当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差异。首先,要认识到衔接工作不是简单地将幼儿从幼儿园引入小学,也不是简单地在二者之间增加一个环节,而是要对其进行更好的教育管理,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通过循序渐进且科学的教育方法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高效展开学习。其次,本身幼儿阶段的孩童注意力就不易集中,只有结合他们实际年龄特点展开教育,才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提高衔接工作的质量,从而确保衔接工作过程中幼儿能够全面、协调地发展下去。
三、选择适合幼儿的教育模式
以往幼儿园与小学衔接工作质量不高,部分原因是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育指导过程中选择的方式往往存在问题,不适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模式,只会造成学习压力的增加,难以为其后续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为此要想获得最理想的衔接效果,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教育模式,选择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方式来加强教育指导。本身学前教育阶段的孩童心理承受能力就比较差,过于复杂的教育方式并不利于他们接受,而一个简单明了的教育方式能够使其更好地接受,并快速融入小学学习环境中,最重要的是不要给予他们过多的学习压力,这样才能够推动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也要充分考虑幼儿的思想方式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这也是衔接工作中需要加强管理的一环。只有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才可以帮助幼儿快速地适应小学教育环境,从而促进幼儿可以健康、茁壮成长。
四、培养幼儿的纪律意识
在幼儿时期应适当地培养幼儿的纪律意识,帮助他们了解什么是规则,什么是责任,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需要遵守规则,并学会如何变换在不同环境中自己需要承担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懂得责任的重要,认真地对待属于自己的学习任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让孩子们做到这些,教师还应该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让幼儿承担责任,不迁就幼儿一些任性的行为要求,让他们明白为什么有些事情不能做,这么做会产生什么后果,并要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让幼儿形成良好的纪律意识、责任意识,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通力配合,互相协作
要想保证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性,仅仅依靠幼儿园时很难实现的,还需要幼儿园、幼儿教师、小学校长以及幼儿家长之间能够通力配合,互相协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需要多方参与、配合的工作。不仅需要幼儿园与小学校长之间互相沟通,幼儿家长也要承担起幼小衔接中的责任。简单来说,就是要家长转变以往的幼儿培养理念,不再将学前教育局限于知识、技能的学习,而是要在幼儿教师、自学等多种途径的指导下能够更加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幼儿家长要认识到在学前教育这一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特点等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在幼儿教育中要更加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要尽可能的减少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负担。幼儿家长还要与幼儿园老师建立起良好的联系与沟通,能够了解幼儿的情况,并根据幼儿教师的意见来展开幼小衔接教育,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园、家长以及小学之间形成通力合作,形成强有力的合理与凝聚力,从而逐渐构建起科学的幼小衔接体系,进而使得幼小衔接教育的实效性得到提升。
结束语
总之,幼小衔接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搞好它需要幼儿园和小学的密切联系,需要家长的热心支持及其观念的改变,只有大家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帮助幼儿顺利度过适应期。
参考文献
[1]孙夕喻.幼小衔接的方法探索[J].科幻画报,2019(12):167.
[2]吴名芳.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新课程(综合版),2019(12):59.
[3]卢琪.幼儿园幼小衔接的创新教育策略分析[J].新课程(综合版),2019(1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