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敏宜
广州市番禺区罗家桥虹小学 511400
摘要:本文对有效利用可回收物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从阐述利用可回收物锻炼学生创造能力的意义角度,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因素,最后提出了利用可回收物提升学生创造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利用可回收物;创造能力;意义;影响因素;策略
前言
步入现代社会,经济社会与我们的生活环境瞬息万变,市场竞争也不断加剧,唯有具备较强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年轻一代,才能更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因此必须对学生创造能力进行大力培养。利用可回收物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将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环保意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如何对该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利用,值得思考。
1.利用可回收物锻炼学生创造能力的意义
1.1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环保意识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企业的运行与生产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大量资源、能源的消耗,在此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固体、液体、气体废弃物,这些物质的大量排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环境污染问题,且可回收物未能得到科学的二次利用,也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而将可回收物引入课堂,用作学生动手实践的材料,可以让学生更深切地认识到可回收物尚且具有宝贵的利用价值,进而形成正确的废物再利用意识,使其在此后的成长与生活中都能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1.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可回收物作为一种具有二次塑造空间的材料资源,对其进行科学利用,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与动手能力,赋予这些废弃物“第二次生命”与无限的可塑造机会。在此过程中,学生要积极调动其灵活的思维,对此类物品进行重新的设计与塑造,使其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自然可以得到培养。
2.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因素
2.1创新的氛围与文化
学生生活在具体的社会或者更具体的家庭环境中,其学生所处环境的师生群体、家庭成员,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直接的影响。在学生的创新发展方面,主体是鼓励创造、提倡标新立异,还是追求统一、枪打出头鸟等,不同的态度、氛围或文化影响着个体是否敢于追求创新,是否放心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与想法。
2.2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
在特定领域,一定的基础知识是开展创造性工作的前提,没有相关的知识很难进行创新。当然知识可以是一个领域的知识,也可以是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而在当前,社会快速进步,各类科学技术的研发与运用速度惊人,不同学科知识的交融更为显著,因此当前更加强调学生具有跨学科和跨领域的知识基础。
2.3好奇心与想象力
对大自然和社会现象充满兴趣和热情,善于提出疑问,进行大胆想象和假设,这些特点对于创造力的发挥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无疑,孩子的好奇心与想象力是无穷的。因此在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过程中,应该对其好奇心的特质加以科学利用,进而对其参与动手活动的积极性加以调动,使其以极大的热情加以创造。
3.利用可回收物提升学生创造能力的策略
3.1丰富学生动手实践的形式
利用可回收物,重新构造新的产品,其操作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老师要善于运用丰富的资源,对活动组织形式加以创新。于是孩子们变废为宝,通过一双双小巧手的雕琢,一个又一个充满童趣又不失精巧的模型争奇斗艳。例如,老师将木板、布料等材料带入课堂,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有的学生就制作了自己日夜为伴的小床,有的重现了平日里看似笨拙的大衣柜;有的则用布料和彩笔制作了可爱又实用的笔筒,还有的同学甚至搭建了家的立体模型。这一过程不仅仅是对孩子观察和动手能力的锻炼,通过他们在家人协助下完成观察和建模,更是对这段特殊时期绝佳的一个利用机会——培养了学生发现与创造生活美的能力。
3.2调动学生利用可回收物进行创造的积极性
《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贴近学生生活事例的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在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时,老师可以用情景演绎等方式引导学生,以某课堂为例,老师提问“废旧物进行改造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下面,有哪个小组来展示下呢?”有小组进行情景表演:在一个学生喝完水要把塑料瓶扔掉,他的好朋友拦住他说:“别扔别扔,我还有用呢!看,我已经用塑料瓶做成了一个笔筒,我还可以再用它做成花瓶呢!”老师总结:“他可真聪明呀!原来废旧物品还有这么多的妙用呢!”如此,可以让学生看身边的故事,受到感染,初步感知废旧物品可以一物多用,引起学习的欲望。
3.3加强对学生培养效果的评估与反思
利用可回收物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加以培养,本身是大有裨益的,但其真正能达到的效果如何,却并不能得到完全的保证。因此,老师要在组织一系列实践活动的同时,对其已经达到的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效果加以分析与评估,进而发现学生动手实践中的问题,及其在创新思维方面的短板,进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科学引导方案,优化可回收物的利用方式,改善教学效果。
3.4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加强创造力培养
人类正在一步步迈入人工智能时代,今天的小学生,可能会在未来从事今日闻所未闻的职业,这就需要今天的教育为他们从事这些职业,进行大量的创造性活动做好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准备。可现实是,当今的中小学生知识储备丰富,应试能力强,但动手能力不足,创新能力更是参差不齐。因此,要通过可回收物的利用等渠道,提升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式,应该是多元的,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等应该得到综合利用,为学生营造特定情境,引导其制订问题解决方案;为其提供大量动手操作机会,使其勇于在复杂环境中开展行动。总之,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应该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有效利用可回收物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问题的探讨,意义重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因素——包括创新的氛围与文化、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好奇心与想象力等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可回收物提升学生创造能力的策略,丰富学生动手实践的形式,调动学生利用可回收物进行创造的积极性,加强对学生培养效果的评估与反思,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加强创造力培养。
参考文献:
[1]郑寒.素描教学中造型、创意与审美品格的培养[J].上海工艺美术,2018(4):107-109.
[2] 朱丽娟. 试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设计[J]. 辽宁教育,2018(11).
[3]李夕雯.浅析创意素描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意义与方式[J].艺术科技,2015,28(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