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网络环境下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平台支撑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5期   作者:张莲莲1,王育才2
[导读] 目前, 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日益凸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张莲莲1,王育才2
        1.山东省寿光市羊口镇杨庄小学,山东 潍坊2627001       
        2.山东省寿光市营里镇中心小学,山东 潍坊2627002
        摘要:目前, 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日益凸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本文针对网络环境下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背景、内涵以及寿光地区的实践探索进行了陈述。并对网络环境下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区域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研究背景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在信息化的今天教师如何实现专业发展,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考虑的问题。互联网的出现,使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有了新的机会和可能,通过互联网教师们打破了地域限制,使得一些一线教师能与远在异地的教师互相联系,成为师友,开展合作,共享问题、忧虑和成功。[1]一种新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自主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正在形成。
二、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一般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主要界定为:[2]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 或译为学习社区。一个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 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而网络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一个拥有共同愿景的教师个体(领域专家、优秀教师、同辈教师)借助网络工具组成的学习团体。在这个团体中,教师们尊重多元化的观点,充分利用各自优势,积极创造有机的、和谐的学习环境,为教师个体提供学习机会,目的在于建构新知识,开发教师个体的成长潜能,增强教师的终身化学习理念和专业化发展。
三、网络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发展现状
近几年,世界各国出现了许多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其中运作较成功的主要有:[3]TAPPED IN (http://www.tappedin.org)、Teachers.Net (http://teachers.Net/)、ILF(http://iif.crlt.indiana.edu/)、TeacherNet、 K12教师频道(http://www.k12.com.cn/teacher)、教育在线(http://www.eduo1.cn/webia/web/index.asp)、求师得教育实验室(http://www.qiusir.tom/)、星韵(http://pub.wjstar.net/home/)等。设计与开发这些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的核心思想是构建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由此可见,构建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
四、寿光地区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主要做法及成效
在这种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如何充分利用寿光地区的优质信息技术资源,搭建一个区域范围内的融教学、教研为一体的教师教育立体的、开放环境,以及相应的研修管理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成为我们构建网络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区域性网络教师学习共同体就是要充分发挥优质人力资源的优势,促进交流与互动,评价与反馈,让教师既能在这个平台内有研修的主题、合作的伙伴、导师的指引,又能分享到区域内的优质资源,同时又能形成一套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长期机制。寿光地区对此做出来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网络形式:
1.以QQ群或飞信群为载体的网络学习共同体。
这种通过即时通讯工具组成的小群体,因操作简单,在教师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如寿光教师QQ群、语文单元主题备课QQ群、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交流群。利用QQ群教师们之间可以跨地域交流在教学管理、教学设计、教学心得上的一些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克服现实生活环境中教师之间由于工作时间、地域、学校制度等原因造成的信息交流匮乏与反馈滞后等问题。
2.以教育论坛为形式的网络学习共同体。
在教学中遇到疑问,不少教师会想到在论坛上发个帖子征求大家意见。如凤凰语文论坛就分成了多个讨论区,有在线研讨、教育随笔、问题专栏、一课一帖等多个板块。在论坛中,学习成员可以获得同伴千里之外的帮助,凭借的就是论坛所倡导的那种利他的、共享的、开放的精神。
3.以博客联盟为平台的网络学习共同体。
建立校园博客联盟、课题博客联盟、区域博客联盟等。无论何种形式的博客联盟,除了搭建相应的博客系统以外,更重要的是对联盟的管理。一个学区或一所学校或一个教研组创建一个博客联盟,可以链接每一个教师的博客。通过浏览、留言、引用、思考、讨论等结合成一个Blog群,学区、学校可以时刻关注教师博客的发展,借助Blog突破教研活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的限制。让同一学校的师生在学区、学校的博客平台上交流,有助于课程改革的研讨和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博客系统的长期和谐发展,有助于提升学校网站的凝聚力和学校在公众中的影响力。基于博客平台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开放、互动、交流是其基本特征。博客能形成属于教师个人的资源积累,成为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一个简单易操作的途径。
4.以寿光现代教育网为阵地的网络学习共同体。
该教研网开设多个板块,有教师个人工作室,在个人工作室中你可以发布文章、发表评论、发起活动或讨论、分享资源等,如图:

其次,你可以订阅其他人的工作室即链接不同的教育网站,打破地域限制与其他老师在线交流或学习借鉴名师的工作经验。

再次,为增进资源建设团队的有效互动,增强交流协作,平台通过协作组的形式将具有共同发展愿望、共同研究兴趣的教师组织在一起,构建了一个渗透情感、凝聚力强的“资源建设共同体”。教师既可以在组内互动,又可以在组间互动,教师之间可非常方便地互动交流,开展教研活动,共享组内资源。具体包括发布教研信息、组织教研活动、点评教学案例、解答教学问题、积累学科资源、评写教育叙事、发起集体备课等。如图:


这种基于教育网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学习内容更加专业、全面,学习资源更加集中丰富,学习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在这样的集教研、科研、培训于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里,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活动方式更加具有情境性、资源性、交互性,活动过程更加规范、有序,活动成效也更加显著。
五、构建网路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分析
1.制定学习共同体规范,用规则约束。
无论是QQ群,还是研修网平台,都要制定相应的学习制度和学习规则以规范大家的学习行为。在网络环境下,首要的我们就应制定共同体规范。[4]例如,在寿光现代教育网中注册的教师、教育工作者要求成员采取实名制,任何情况下不得发布辱没他人的言论,讨论主题要与课题研究紧扣等。这些规范有利于共同体的创建和维持,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成员在一个相对宽松和安全的氛围中充分发挥个体才能,为公共知识空间的增长贡献智慧,以增进个体知识成长。
2.活动驱动,吸引教师参与度。
设计能吸引教师参与、分享和互动的多样化活动。学习共同体成功学习的关键在于共同体成员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同一目标。在具体的活动设计上,要体现发展性、吸引性、参与性和成效性,让活动既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又迎合教师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反映教师成长的足迹, 既能展现教师个人的风采,又要展现团队合作的智慧。大家要在态度上相互尊重,在认知上集思广益,在情感上彼此支持,在团体合作中发展自身素养。
3.提供技术支持,提高成员之间的交互质量。
网络环境下社会性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为网路教师学习共同体提供了技术性支持,创建宽松高效的交互合作环境,便于成员间协作和讨论,共享资源、智慧,促进共同体的发展。不管是博客联盟还是网路教研网都有一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做技术支撑,以保障网站的正常运行。
4.建立合理的评价奖励机制,是促进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健康运行的依据和保证。
教师学习共同体中每个成员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任务要求,如何衡量与评价他们每一个人,需要我们建立一套评价机制。当前的学习评价方式: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强调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重在过程性评价;选拔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重在发展性评价,强调通过评价来更好的指导和促进学习者的发展,重视学习者全面素质的发展。通过多角度、多元化评价学习者的发展,体现真实性和发展性,让他们每个人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教师发展超越了传统技能学习模式,包含了对教学实践问题的体验,衍生了实践性知识,增强了教师终身学习的使命感。教师专业发展落实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但我们也应看到在构建网络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还存着教师学习观念、使用网络的技能技术、参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经验等多方面的问题。但在网络教师学习共同体这种大趋势下,只要我们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教师专业化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武俊学 李向英. 构建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现代教育技术,2006(1)
【2】胡小勇.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研究.开放教育研究,2009(4)
【3】武俊学 李向英. 构建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现代教育技术,2006(1)
【4】李艳.区域性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应用策略研究.理论探讨,20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