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婉珍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夹灶小学 浙江杭州 311247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发展素质教育,因此,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们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新时代青年要扣好第一粒扣子,而小学阶段,是青少年时期,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修养的关键时期,对学生青少年时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对小学德育教学开展策略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现存问题;开展策略
韩愈在《师说》里这样描述老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学科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我国未来现代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的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此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已成为小学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重视小学德育教学的开展,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展有效的小学德育教学活动,有助于小学德育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为德育教育的资源
中国有着丰富而悠久的历史,其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在接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后,无论身处何方,听到国歌时都会红了眼眶。中华儿女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文化归属感。除此之外,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软实力。中华民族的发展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的强大精神力量。而当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小学德育活动相碰撞,就会产生灿烂的火花。中国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绝不仅限于“经典诵读”这样的传统形式,而是可以涵盖文学、戏剧、舞蹈、美术、书法、曲艺等文化项目。主题教育活动也恰好丰富了学校的课余活动时间,适应不同年龄结构青少年的特点,让学生都能有自己的展示舞台。学校也可以适当推荐班级优秀文化项目和经典文艺作品在全校进行展演展示。
二、加强与学生家长的紧密联系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两大支柱,两者都是不可缺少的。家庭教育的“缺位”,导致小学德育教育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学校应该重视家庭教育发挥的积极意义,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活动等方式建立家校联系,将家庭教育在小学德育教学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意义,传达给学生家长,引导学生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在家配合学校积极开展家庭教育,使得家庭教育及时“补位”,让家庭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从而推动小学德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抓住节日机会,开展生态主题实践活动
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只有让学生切身实地的感受、亲身经历过,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抓住节日机会,如3·12植树节,分年级进行植树节主题活动,以年级为单位,一至二年级,年级组可带领学生,在校园种植绿色植物,为建设绿色校园做出贡献。
三至四年级,开展“绿色环境进社区”主题活动,带学生进入学校周边社区,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做社区卫生的一名“小小维护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对不爱护环境的行为说“不”;做社区环卫工作者,捡垃圾并进行垃圾分类;做社区“宣传大使”,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向社区居民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等。五至六年级,带学生走出校园,进行生态之旅,并在此过程中,对学生强调禁止做不文明的行为,从自身做起,做爱护环境的小学生。
四、积极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要积极创新自身的德育教学方式,丰富德育教学活动的内容,借助教材知识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教学。以语文学科来说,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章节课文内容的设置,是教材编写部门根据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以及对于未来人才培养的目标而精心挑选的。语文教材的内容,对德育教育有很大的启发性的作用。每个章节的内容,都可以传达出一定的人生道理,例如:《吃水不忘挖井人》告诉我们做人要懂得知恩图报,饮水思源,当自己在享受成果的同时,不要忘记为我们创造成果的人;《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告诉我们要学做一个勇敢善良的人,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守株待兔》启示我们不要固守原有的经验方法,一时有一时的情况,一事有一事的方法,学会随机应变……老师应当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部分,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德育部分进行合理的利用,以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们认识到课文所要传达的中心思想,借助课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明白所蕴含的道理。充分挖掘语文课文中的德育部分,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相比于枯燥无味的说教,生动形象的德育形式更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德育教育和文化教育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教师不能把德育和智育切割开来,而是要在智育的过程中找到德育的切入口,在“润物细无声”中对学生进行感化和教育。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德育课堂上,通过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潜移默化的受到教材中知识的影响,能够让学生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进而全面提升小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五、加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
德育教育课堂质量的好与否在于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在德育教育课堂上,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老师可以通过设置课堂提问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主动思考问题。老师在课前备课时,要围绕着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这三个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设置题目问题。在课堂中,根据课堂进度,进行适当的提问,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从而提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老师巧妙地设置一些富有启示性意义的问题,学生主动去思考,对深化学生对课文理解起到一定的作用。
整体渗透,润物无声。小学的德育活动对学生的发展以及三观的构建都十分重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的重任扛在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身上。教师要结合时代特征,寻找新想法、新点子,不要局限于现有的活动形式。只有学生愿意参与、爱参与、有收获,我们的德育教育活动才算是有所成效。
【参考文献】
[1]何泽广.浅析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63-64.
[2]陈君霞.小学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具体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63-64.
[3]刘沛.分析如何在小学阶段有效开展德育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