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红梅
湖州市第五中学 浙江湖州 313000
摘要:主动学习是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着重强调的,也是课改的主旨。然而在目前的诸多常态课堂中,仍是传统的填鸭式占据主要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因为所谓的“课时”与“进度”而受到压制。教师可依标教学设计,引导主动质疑;依标问题梳理,引导合作释疑;依标布置作业,课后延伸拓展。学生则可以课前自学,主动质疑;课中探究,合作释疑;课后延伸,拓展学习。
关键词:课程标准;历史与社会;主动学习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前言强调,本课程要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课程性质之“实践性”也明确,本课程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合作的参与过程,采取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然而在目前的诸多常态课堂中,仍是传统的填鸭式占据主要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因为所谓的“课时”与“进度”而受到压制。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该如何有效落实学生“主动学习”,本文将以“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一课为例进行阐述。
一、依标设计教学,引导主动质疑
课程标准不仅是教材编写和考试评价的依据,更是教学实践的重要参考,因此在教学设计与实践的过程中,务必要依托课程标准,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有效把好教学效度。
1.研读课标,明确目标
关于“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一课,课程目标3-2-4明确规定为“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主要外交成就,展示当代中国的国际新形象。”并且阐明了知识要点,还提出了活动建议。因此,可以将学习目标基本确定为:
知道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外交成就。
在与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对比中感受新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
2.引导自学,主动质疑
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中要尝试多角度探究当前生活中的挑战与机遇,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进行反思,逐步提高自主选择与决断的能力。
因此,在确定了学习目标之后,教师设计学习任务单,布置学生课前自学。学习任务单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和自学任务,自学任务分别是:通过自学,你已经知道的知识有哪些?自学之后,你还想知道的问题有哪些?
根据学习任务单的要求,学生先阅读课文内容,结合学习目标填写出能够自学掌握的知识点,再结合自学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疑惑提出问题,记录在学习任务单。
在课前学习的安排中,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并记录产生的疑惑,为课堂教学任务的设置提供有效参考依据,促使课堂能够围绕学生想解决的问题和内容开展,为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奠定基础。
二、依标梳理问题,引导合作释疑
依照课程目标和要点提示,教师将学生课前自学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
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有近68%的同学都疑惑新中国外交成功的原因,有近21%的同学则好奇中国外交的未来,还有近11%的同学提出了其他相关问题。
依据学生自学实际情况,教师重新调整学习目标,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1.图说故事,感受成果
在布置学生课前自学书本内容的同时,教师还要求学生查询和准备相关新中国外交故事的图文资料。
课堂伊始,先请学生以图叙说新中国外交故事。结合学习目标中“新中国的主要外交成就”,相关外交故事包括1950年毛泽东访苏、1954年日内瓦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1971年重返联合国、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2年中日建交……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2016年杭州G20等。随着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故事的述说,板书中以年代尺的方式将故事图片和概要整理出时序,新中国外交的诸多成果也一目了然。
“图说故事”的方式,不仅展现了学生对主要知识内容的掌握,更是提供给不同学习能力和层次的学生进行自我展示的机会,有效的促进了“主动学习”。
2.围绕困惑,合作释疑
新课程标准提出“以人的发展为本”,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发挥。因此,课堂的核心任务和难点设定为围绕学生课前提出的主要疑惑进行合作释疑,也就是学习目标探究理解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
为了促进合作释疑的有效开展,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协助准备,尤其是准备好能够帮助解决学生主要疑惑的相关史料。例如,围绕学生提出的“新中国外交成功的原因”这一问题,仅仅依靠“生生合作”来解决疑惑较为困难,因为教材提供的相关信息很少。这就需要从“生生合作”切换到“师生合作”,借助教师课前准备好的史料,通过共同阅读和解析史料中的有效信息,协助学生进一步解决主要困惑。例如:
材料:英国政府决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证明了帝国主义政策在中国的破产。一百多年来,英国帝国主义与力图从资本主义和殖民地奴役的束缚下争取自由的中国人民作战,他们已最后在这个战争中失败了,在多年阴谋、收买、暴力之后,英国政府已被迫承认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人民日报》(1956年1月12日)
结合材料,引导学生得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当家做主,这是英国选择与中国建交的主要原因,也证明中国人民力量的强大。当然,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解读这样的材料较为困难,十分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也体现出师生合作的必要性。
类似引用的材料文中不全部例举,总之,围绕学生最想解决的问题,通过生生合作或师生合作的模式进行合作释疑,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无疑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因为探究的问题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
三、依标布置作业,延伸课后拓展
1.各抒己见,畅想未来
课程标准明确,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从而逐步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增强国家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尾声,在知道了新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果和理解了外交成功的原因之后,教师及时引出学生课前提出的第二大问题,即中国外交的未来,并且引用习主席对中国外交的展望升华情感。
习主席的声音和外交展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学生在课后都一直在念叨:“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我真诚希望,国际社会携起手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把我们这个星球建设得更加和平、更加繁荣。”可见课堂效度。紧接着让学生即时的写下此时此刻自己对中国外交的畅想,并且与同学分享。每一位同学发言完毕,都赢来同学和老师热烈的掌声,掌声中也凝聚着大家对中国未来外交的坚定自信。
2.课后延伸,再续外交
课程标准在目标中强调,历史教学要充分有效的让学生享受到历史与社会相关问题探究的乐趣,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依托课程标准和学生课前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和调整学习目标,课堂上主要以学生为主,主要外交成果由学生以图说事,主要探究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学生解答不了的问题由教师小以辅助,整个过程学生都在主动参与,他们不仅学习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要点,也主动提出和解决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有效,并富有乐趣。
因此,这样的学习不能够因为下课铃声的想起而终止,教师应当及时的用好学生主动学习的余温,引导他们在课后继续延伸学习,不仅学习知识,更是提升学习能力。教师可以介绍相关的书籍和纪录片资源,如《大国外交》、《新中国外交简史》,也可以介绍精品的电视剧,如《外交风云》。这些不同类型的作品可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能极好的补充学生对中国外交更多知识的了解。甚至,可以安排一次班会课的时间进行演讲比赛,这也是课程标准“活动建议”中明确提到的。
实践和事实都证明,依标施教不仅能够准确有效的落实各级教学目标,而且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不也正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沈红梅,1979.5,女,汉,浙江湖州,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单位:湖州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