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
江苏省新沂市桥口小学 江苏新沂 221400
摘要:成功的教育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培养的重要性是应当引起每位教师的重视的,因此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内容的重中之重。德育教育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策略的好坏,尤其是对于身心发育初步阶段的小学生而言,而在进行德育教育的众多实施路径中,德育实践活动无疑其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种。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初步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有了初步的发展,道德情感也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是由于自制力不强、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较差,所以非常容易因为受到不好的影响而形成扭曲的道德观念,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给予学生在道德品质上的指引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可以做到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同时在倡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背景下,每一位小学生都是国家民族未来的希望,要想让学生们担此大任,自然需要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才能让每位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从教育的源头上提升中华民族未来的整体素质。
一、主动参与、树立意识
近年来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们更加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意识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性的重要程度,同时也更加趋向于在安排教学活动、制定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在德育实践活动中也是如此。只有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整个实践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自身更好地全面发展,在实践中的一举一动都和自身道德品质的培养息息相关,从而让学生明白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意义所在,学生才会愿意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德育实践活动中来,将对知识的传统化口头表达变为实际生活中真正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实现。而要想让学生树立这样的主动意识,需要将原来的“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这样的学生被动接受、被动参与的德育实践活动模式变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成为实践活动的主人”的新型实践模式。
例如针对在班级活动中经常出现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普遍现象,教师可以开展“作为班级主人、制定班级公约”的主题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先从现有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对自己身边的卫生情况满意吗?”学生们低头环顾自己周围的情况,有的学生赶紧将地下的垃圾捡起来,有的同学不好意思的低头,大家迅速讨论了起来,教师在这时候应当趁热打铁,继续引导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那你们作为班级的主人想让自己的班级变得更好吗?”,学生们都大声地回答:“当然想”,此时教师就可以顺势提出建议:“那你们作为班级的主人,为自己制定班级公约好不好?”学生们在表示赞同之后又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这样制定出来的班级公约蕴含着学学们的智慧,是他们主动参与制定的,他们可以真正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自然也会愿意主动遵守,这样无疑更加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融入教学、点滴渗透
在当前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既要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又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那不妨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这样不仅可以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还可以让课堂更加丰富生动,将课堂的效用从质和量上都得到提升。而课本是课堂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工具,牢固掌握课本基础知识更是每位教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如果想要成功地将教育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首先就需要时时注意发掘教材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这样既可以顺利完成文化课的教学任务也不会显得过于突兀刻意,同时将教材课本知识与德育教育的结合还可以让学生对教师讲解的记忆更加深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爸爸的手》这一篇课文时,不仅要带领学生认真分析课文内容,还可以将课文中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着重强调其中与德育有关的内容,然后顺势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还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论自己的看法,从而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与描写手有关的片段时,可以布置学生回家观察自己父亲的手,并且了解与父亲的手有关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表面上是在讲父亲的手,实际上是在赞扬父爱的伟大,同时引导学生要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体谅父母、为父母着想。
三、结合线上、多样开展
感受如果仅仅停留在想法是无法真正输出的,我们只有勇于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想法才能真正消化吸收所见所闻所感,在德育教学中尤其如此。教师在课堂上以课文为基础的德育教育成功让学生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对文章主题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后应当乘胜追击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否则学生仅仅是将感受停留在课堂时间中是无法真正提升德育素养、培养精神品质的。但是在传统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数量又过多,教师没有办法让每个学生都表达出自己的学习感受,评价反馈机制无法即时构建,学生的受激励效果无法达成,教师也无法得知学生的内心感受,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但是在现在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型教学形式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在微信平台、超星学习通、校园墙等各种多媒体平台上针对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还可以让学生间相互交换意见,这样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可以有所了解,学生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
例如,在语文堂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将自己对课文德育主题有关的想法和真实事例在一段时间内上传到相关平台,自己随时进行查看点评,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及时进行表扬,形成正向的反馈激励机制。
结语:道德的概念本就是来源于生活的,学生在实践可以感受到其真正的内涵与作用,才能明白语言落到实处的踏实感,而且还可以将各种教学资源都得到有效合理利用,给予学生锻炼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生活化的教学实践中培养自身热爱生活的乐观心态,可谓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吴卫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 02):256.
[2]陶艳秋.如何利用生活化教学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J].中国新通信,2020,2(2 0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