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学具有效操作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6期   作者:陈志仁
[导读] 学具有效操作是与发展学生的思维密切相关的,
        陈志仁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阳光小学  
        “此文系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小学低中学段数学教学中学具有效操作探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QG1352—244”
        摘 要:学具有效操作是与发展学生的思维密切相关的,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我们更应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动手即动脑,从操作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着重于对小学中段的学具教学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中段数学;学具操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因此,引导学生使用学具操作是学好数学、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新课程标准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数学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而儿童的思维又以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科学有效地使用学具操作,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直觉形象思维,而且更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灵活使用教学具
        新课标数学教材不仅包含了大量的信息窗、图画,而且为充分使用学具操作提供了依据。所以,教学中我就特别注意设计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给每位同学提供了用学具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养成爱动手、勤探索的好习惯。教师教具的使用,不只是为了直观地演示给学生看,更重要的是可为学生的学具操作起到引路示范作用。所以,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创设情境,让教师手中的教具和学生手中的学具一起动起来。我曾经这样引入一幅信息窗:“小朋友,二年级和三年级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拔河比赛,谁想去参加啦啦队?大家参加啦啦队的时候,不光要为他们加油,还要仔细观察,看看谁知道的多、提的问题好。”接着,我利用投影仪把信息窗展示给大家,孩子们仔细地观察着画面,随后找到了相关的数学信息,提出了数学问题。再比如,认识立体图形时,我用一个布袋把要认识的东西装进去,藏在桌子下,上课时用神秘的语气说:“小朋友,老师这儿有一个神奇的魔术袋,能变出很多东西,想知道是什么吗?”随后我拿出装饰精美的口袋,接连掏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让学生认识。为了进一步区分它们的特征,我拿起一个长方体边看边摸,边故意作出神秘的样子说:这个长方体藏着很多秘密,看谁先找出来。学生很快找到了物体的特征。
二、设计操作规程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认知过程,是一种系统行为。操作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明白操作的目标,即研究什么事物、观察什么现象或者分析一种什么关系等,然后根据教学目标用清楚的语言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提示操作的方法。

比如,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操作活动中,学生先怎么摆,再怎么摆,甚至在边摆边看中怎么想、怎么说,教师都一一作了精心设计,学生操作起来有头有尾,促进了思维活动的准确开展。又如,在探求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教师这样提出要求:作出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顺着这条高把它剪开;把剪得的两个图形重新拼在一起,拼成了什么形状?根据拼成的新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归纳总结操作方法
        学具操作最重要的是过程,它能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化解难点。在这一过程中,能体现出数量间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提炼,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学会计算方法,掌握运算法则,实现质的飞跃。课堂教学中,我注意首先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提前预设操作的时机与策略,确定操作的步骤与规则,设计操作时学生要观察思考的问题;其次,课堂中适时地引入学生动手操作,灵活地引导学生处理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操作活动有针对性、有目的性,讲究实效。
四、通过学具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做数学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就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通过学具操作,能使学生获取感性知识,又能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如何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要用底乘高而不能用两条邻边相乘呢?让学生每人拿出两个平行四边形硬纸板,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剪下来,移到右边拼拼。学生自己通过剪拼讨论,发现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这个长方形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从而很自然地探索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学生在剪一剪、拼一拼的活动中自主思考、自由发挥,既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又提高了学生的探索能力,体验到了数学价值。
五、借助学具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使用学具能充分地锻炼学生的大脑,提高思维的反应速度与敏感性,为学生的创造力铺平道路。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抽象与形象的结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学具的使用,提升自身的创造力。小学生由于思维模式没有定型,所以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小学生正值创造力的巅峰时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过度打压学生的创造性,以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挫。
         例如:在“鸡兔同笼”问题中,有鸡兔若干,关在一个笼子里,头有35个,脚有94只。问笼中各有多少只鸡和兔?教师一般使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解答,解答过程清晰明了,兔子和鸡的个数能轻松解答。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比如这些鸡和兔子,拍一下手抬一只脚,拍两次手以后,能站立的都是两只腿的兔子了,除以二可以得到兔子数目,再使用减法求得鸡的数目。这种有趣的解答方式,能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并让他们了解解答问题的方式并非只有一种。
        综上所述,通过学具操作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算理和掌握数学概念,更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使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贾兴莲 学具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7,(14)。
[2]徐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具操作有效性的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